穗澳合作現狀、問題與對策建議

文|澳門學者同盟監事連信森

自2011年建立起長效合作機制以來,穗澳兩地在多方面展開緊密合作。圖為港珠澳大橋


自2011年成立穗澳合作專責小組,正式建立起長效合作機制以來,廣州與澳門兩地配合國家發展大局的實際需要,充分發揮各自特色優勢,在多方面開展緊密合作,合作水平與成效不斷提升,但仍有可以繼續改善的空間。本文從穗澳合作的現狀與問題兩方面進行探討,並嘗試給出一些改善的建議。

穗澳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近年來,穗澳合作的成果已經在多方面體現出來:

其一,不斷完善合作機制。自成立以來,穗澳合作專責小組定期舉行磋商會晤,穗澳兩地不斷開展務實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2011年簽訂的《關於穗澳共同推進南沙實施CEPA先行先試綜合示範區合作協定》旨在推進落實穗澳在經貿、旅遊、文化、教育及民生等領域的各項合作。

2016年穗澳合作會議上,穗澳兩地再簽署《加強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合作協定》、《文化交流合作意向書》、《關於共同推進廣州南沙、澳門青年創業孵化的合作協定》等文件,以配合雙方最新的經濟發展形勢,藉此加快合作步伐。

此外,2016年7月,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在廣州設立代表處,藉此深化澳門與廣州等華南地區城市的跨範疇合作。

其二,服務業合作穩步向前。穗澳兩地近年積極加強服務業對接,在旅遊、金融、會展、文創、中醫藥等現代產業展開深入合作。旅遊方面,穗澳兩地旅遊局共同建立旅遊合作聯席工作制度,加強兩地旅遊資源的包裝整合,共同打造優質旅遊聯線、推進郵輪經濟的發展。

會展方面,穗澳兩地有關部門形成了良好的會展業合作基礎。在2011年專責合作小組會議上,雙方成立了會展業合作協調小組,鼓勵業界相互參展、差異化辦展,並合作引入國際品牌會展項目。

文創方面,雙方整合創意資源,促進文創產業聯動發展,並鼓勵穗澳兩地文化創意成果產業化,推進先進的資訊技術、新材料技術在文化產業中的推廣應用。

金融方面,2012年5月,中國銀行和廣東省政府在廣州聯合舉辦「中國銀行服務廣東省『走出去』企業」專題活動。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出台的《廣東南沙、橫琴新區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試點管理暫行辦法》允許符合條件的南沙企業從境外金融機構借入人民幣資金。2015年7月,中國工商銀行澳門分行成功為廣州發展碧辟油品有限公司、廣州港南沙港務有限公司辦理首批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資金用於支援南沙新區項目建設。

此外,穗澳雙方還在中醫藥產品研發、檢測、標準制定、認證等方面加強合作,探索建立國際認可的中醫藥標準規範體系,大力推動中醫藥國際化。其中,將重點探討穗澳產學研合作,共建中醫藥國際化公共服務平台,開展標準研發、認證、檢測等服務。

其三,推進青年創新創業合作。澳門特區政府大力支持青年創新創業,透過與廣州的合作,為澳門年輕人提供更多的就業選擇和創業機會。

2015年,穗澳兩地簽訂了《關於共同推進穗澳青年就業創業合作》協定。次年,澳門經濟局又與廣州市南沙區青年聯合會簽署了《關於共同推進廣州南沙、澳門青年創業孵化的合作協定》,旨在通過南沙「創匯谷」和「青年創業孵化中心」,共同推動穗澳兩地青年創業企業的深化合作,相互認可青創項目、提供創業支援和諮詢,讓青年創業者可以全方位使用園內各項配套措施。

其四,以南沙為試點開展教育培訓合作。教育培訓是穗澳兩地較早開展的合作領域,對於提升兩地人才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2011年粵澳合作聯席會議達成共識,支持澳門高校和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在南沙探索設立分校區或職業培訓中心,探討共建高水平大學和國際職業教育培訓中心,共同舉辦旅遊、創意設計等職業培訓項目。

2013年,澳門旅遊學院與南沙區教育局簽署《職業教育合作框架協議書》,推動南沙新區與澳門的區域合作,以開展兩地旅遊酒店等方面專業技術教育和培訓合作為主體內容。同年12月,澳門旅遊學院與南沙區嶺東職業技術學校籌備開展職業教育合作。「澳門職業技能認可基準」被引入南沙,協助當地培育優秀旅游業人才。

其五,農產品供應合作、保障澳門民生。澳門社會重視與廣州的民生合作,穗澳雙方均鼓勵澳門農產品物流、交易、科技服務、檢測服務等企業進入南沙發展,打造珠三角輸澳鮮活農產品供應基地和配送中心。2012年,澳門民政總署與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簽署《南沙-澳門農產品供應合作框架協議書》,雙方在農副產品生產、運輸和檢驗檢疫等方面加強溝通,鼓勵業界交流,推動農產品的生產和穩定供應,確保符合標準的農產品優先供應澳門。

綜上所言,穗澳兩地已建立了一套可行、有效的合作機制,在經貿合作、人員往來、服務業合作、發展南沙等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可見穗澳兩地合作正從「互補」走向「互促」發展,呈現良好局面。

穗澳合作現狀、問題與對策建議

澳門中小企最終到廣州市落戶發展的比例不高,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對內地市場及廣州南沙優惠政策的認識不足。圖為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組織澳門青年創業家到廣州南沙考察


穗澳合作有待改善的問題

儘管穗澳兩地的地理區位密切,雙方的合作具備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平台,但是,目前合作的深度、廣度仍有改善餘地,在合作過程中仍可更大程度發揮澳門的獨特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穗澳經貿合作越趨緊密,澳資企業有意通過廣州拓展內地市場的業務,但澳門中小企最終到廣州市落戶發展的比例仍不高。

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澳門中小企對內地市場和廣州南沙的優惠政策認識不足,南沙擁有CEPA在粵「先行先試」的優勢,已率先對外資服務業整體開放,也降低了中小型公司為主的港澳服務業市場准入門檻,但這些政策優惠仍較少為澳門中小企所實質利用;二是穗澳兩地政策法規、市場情況都有不少差異。在融資管道、政策法規、政府服務、企業管理等方面,澳門企業難以掌握有效資訊,以致在開拓市場初期較難適應;三是廣州南沙未有獨立成片的園區讓規模小、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澳門中小企進駐發展,這使澳資企業未能小小抱團到廣州集中發展,澳門小微企業多抱有觀望心態。

第二,國家「十二五」、「十三五」規劃將澳門定位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作為「中葡平台」,澳門可為內地與葡語國家之間的人文交流、貿易投資、產業及區域合作等活動提供語言、金融、法律、會計等仲介專業服務,最終達致促進內地、澳門與葡語國家的互利合作及共同發展的目的。

近年來,廣州市開始利用澳門平台積極「走出去」,但是,在穗澳合作過程中仍未充分發揮澳門「中葡平台」的優勢。具體表現在:廣州企業借助澳門「走出去」的形式主要停留在出國考察、參展參會和資訊交流層面,而使用澳門特色金融、法律仲介、教育培訓、中國與葡語國家人民幣清算等獨特服務的仍然不多,廣州企業利用澳門平台走向葡語國家及葡語國家通過澳門投資廣州的情況並不普遍。

第三,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內地各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與交往將會越來越密切。國務院批覆的《廣州城市總體規劃》將廣州定位為中國重要的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而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澳門特區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中無疑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帶一路」沿線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每個國家與地區的產業、政策、法律都不盡相同,這給廣州等內地城市的企業「走出去」造成了一定的融入障礙。而澳門擁有連接葡語市場和東南亞市場的橋樑優勢,可從中提供協助。遺憾的是,穗澳兩地目前在此方面並未有明確的合作共識,需要雙方加快研究,方可及時把握好「一帶一路」商機,實現雙贏。

第四,穗澳金融合作層次不高。廣州正努力構建具廣州特色、全國示範作用、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金融體系,其金融實力近年不斷增強,金融功能區日益完善,金融交易平台的區域影響力逐漸增強,而澳門特區的金融業規模和實力已大為提升,並獲得國家支持其發展中葡金融服務,在傳統和特色金融領域已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可見,穗澳金融合作的潛在空間較大。但目前雙方金融機構相互投資參股的情況甚少,在互通金融交易平台、人才交流、葡語國家人民幣清算合作、支付結算等方面仍處在探索階段。

第五,兩地青少年科技教育交流有待加強。發展科技是世界經濟的新動力,廣州與澳門也不例外。目前穗澳兩地的科技教育交流主要集中在高校研發和大學生交流的層面,而中小學和職業教育的層面則較為少見,不利穗澳青年科技教育的全方位開展。

穗澳合作現狀、問題與對策建議

澳門旅遊學院的8個學位課程已被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所認可。圖為澳門旅遊學院


提升穗澳合作層次的建議

2017年7月簽署的《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提出,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筆者提議,穗澳兩地應結合自身優勢,攜手參與大灣區建設,包括提升穗澳兩地市場一體化水平、加強產業合作、推進穗澳服務貿易自由化。要實現這一目標,有以下幾個建議:

第一,在廣州南沙共建「穗澳合作園區」。深化穗澳合作應朝向園區化、特區化、自由化方向發展,透過積極探索政策創新,鼓勵穗澳企業參與兩地建設。因此,建議在定位為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的南沙新區設立「穗澳合作園區」,跳出傳統「產業園區」的框架,規劃出不同的功能板塊,讓合作模式從側重產業合作往涵蓋經貿、社會、文化、生活的全方位深度融合轉變。這有助於拓展穗澳合作、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發展空間和穗澳兩地民生福祉的提升。同時,建議「穗澳合作園區」不設入園門檻,讓穗澳兩地的中小企有機會參與其中,為他們參與南沙發展創造寬鬆環境。

第二,擴大穗澳金融業的對接合作。建議放寬澳門金融機構進入廣州南沙的門檻,通過CEPA和自貿區制度創新把澳門金融機構進入南沙的門檻下調至40億美元資產,與橫琴新區的優惠政策看齊,助力澳門金融機構進入內地市場發展。同時,鼓勵廣州大型融資租賃公司落戶澳門,推動廣州市與葡語國家借助澳門平台開展融資租賃業務合作。此外,建議推動澳門人民幣資金參與廣州南沙新區基礎設施建設,並研究將在南沙實施的跨境直貸政策延伸至廣州全市,允許符合條件的廣州企業從澳門金融機構借入人民幣資金。

第三,穗澳合作發展跨境電商。建議穗澳兩地在廣州南沙建立跨境電商產業園,利用自貿區的優惠政策,發揮廣州作為跨境電商示範城市的集聚功能,引進國內外跨境電商領軍和平台企業,建設大型的跨境商品體驗旗艦店,將跨境電商特別是葡語國家商品和澳門特色產品的進出口交易作為園區重點領域,進行政策創新和管理創新,探索具有廣州和澳門特色的跨境電商合作新模式。

此外,共同推出穗澳電商培訓計劃,邀請廣州跨境電商龍頭企業和行內傑出人才,講授內地跨境商貿發展環境、店鋪規劃等基礎知識,讓澳門學員進一步掌握在穗澳兩地發展跨境電商業務的實務應用知識,把握電商機遇。

第四,深化穗澳葡語和旅遊培訓合作。在葡語培訓上,澳門在區內佔有領先優勢,可以為廣州等內地城市提供優質的葡語人才培訓服務。一方面,建議未來澳門加大對各高校葡語教育培訓的資源資助,吸引廣州等地學生來澳學習,以及廣州企業代表來澳學習葡語國家營商的專業課程。另一方面,穗澳雙方可以在廣東自貿區發展框架內探討讓澳門高校以分校、分院系或採用合辦等方式在南沙設立葡語學院或中葡雙語培訓中心,著重培養中葡雙語的經貿和文化人才。

與此同時,澳門旅遊學院的8個學位課程被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所認可,澳門可為大珠三角地區提供國際化、高端的旅遊培訓服務,助力粵港澳大旅遊市場的形成。建議澳門與廣州在原有合作的基礎上繼續加強教育培訓合作,推動澳門的職業培訓機構在南沙設立旅遊教育實習實訓基地,打造粵澳旅遊職業教育培訓品牌基地。

展望未來,澳門與廣州兩地將繼續依據國家「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倡議、廣東自貿區建設的部署要求,圍繞穗澳兩地協同發展的需要,完善雙方合作的協調機制,把「互補共贏、共同開發、共用成果」的原則貫穿穗澳合作各項工作,努力促進雙方全方位對接合作,為穗澳兩地可持續發展和澳門經濟適度多元提供更大的助力。穗澳合作現狀、問題與對策建議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雜誌2018年3-4月號

編輯:李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