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會十九大精神 助香港政通人和

香江智匯研究員馬建波

沒有中央政府依據國家憲法授權,就不可能有基本法和港澳特區的高度自治。圖為海南省博物館開展的「紀念香港回歸 弘揚法治精神──香港基本法墨寶玉石碑刻展」


習近平主席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出了14條「基本方略」,其中第12條就是「牢牢掌握憲法和基本法賦予的中央對香港、澳門全面管治權,必須把維護中央對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有機地結合起來」,確立了「一國兩制」的全新定位。對香港而言,十九大報告精神已邏輯清晰地闡釋三個關鍵問題,即:香港的政制、經濟和未來發展問題。重視並解決好這三個問題,將有助香港未來政通人和,迎接發展新機遇。

中央高度重視港澳管治

十九大報告對「港澳」管治方針的闡述超越以往,分量很重,且與過去幾年中央領導關於港澳問題的講話精神一脈相承。其核心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即全面推進「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始終如一,「不會變、不動搖、不變形、不走樣」,並將不斷深入實踐和豐富發展。習近平主席2017年視察香港時的一系列重要講話,也充分表明中央政府的對港管治方針底線,「絕不容許極端反對勢力,利用香港作為製造分裂和顛覆國家政權的基地」,即對「港獨」思潮和行為持「零容忍」的態度,顯示中央高度重視港澳管治問題。此次再將「港澳」管治方針明確地融匯於十九大報告中,更顯得意義重大。對香港而言,十九大報告精神已邏輯清晰地闡釋三個關鍵問題,即:香港的政制、經濟和未來發展問題。

解決好香港政制問題,就是如何推進「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全面發展,「不會變、不動搖、不變形、不走樣」。核心就是要認真「落實中央對港全面管治權」。「對港全面管治權」首次於2014年6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白皮書中提出:中央對香港擁有「全面管治權」,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擁有解釋權和香港特區進入緊急狀態的決定權。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不能挑戰中央的權威和國家主權及安全利益的底線,就是中央對港管治方針的基本原則和高壓線,「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絕不能成為觸碰中央對港管治底線的藉口。

領會十九大精神 助香港政通人和

沒有「一國」大前提,就不可能有「兩制」的成功實踐。圖為安徽合肥舉辦的「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成就展」


港澳必須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利益

十九大報告從「國家憲法、香港基本法和特區政府憲制責任」的邏輯關係上,清晰指出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對港澳的全面管治權」,港澳必須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利益,尊重國家憲法地位。十九大後,中央高度重視港澳特區與國家戰略的對接發展。2017年11月1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香港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在港指出:蒼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說明「憲法是根,基本法是枝」,根深才能枝繁葉茂。隨後中央十九大宣講團來港,分別對特區政府政治委任官員,部分中資企業高管和香港工商金融界舉行了三場宣講活動。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冷溶圍繞「新時代」闡述十九大新思想、新目標、新任務、新舉措和新部署。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則圍繞港人應樹立「國家意志、愛國精神和國家觀念」闡述了國家憲法與香港基本法的內在有機聯繫,及「中央全面管治權」與「港人高度自治權」的從屬關係,憲法與基本法的血緣關係。央行副行長易綱則以《走進新時代掌握新機遇》為題闡述十九大確立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等重要精神,及走進「新時代」內地擴大開放與經濟發展為香港帶來的「新機遇」。

與此同時,香港須正視經濟「新問題」,把握歷史「新機遇」。十九大後中國經濟已開啓全球經濟的大時代,「一帶一路」倡議正在向縱深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正在成形,將引領「港澳」特區經濟進入轉型升級的「新時代」。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潛力和空間十分巨大,灣區內城市集群的GDP經濟總量目前已達到1.24萬億美元,超過了美國「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在「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中,廣州已超越新加坡;深圳在金融、創科、國際航運物流等領域已經超越香港。深圳的發展速度驚人,正是得益於其創新科技的發展與產業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效率。深圳快速發展的14年,也正是香港受制於「泛政治化」衝擊、內耗爭拗、蹉跎歲月的14年。

香港未來的發展問題同樣需要重視,十九大報告已提出:要決勝「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要解決好人民對美好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與國家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矛盾。那麼香港的奮鬥目標又是什麼?面對國家發展大局,香港應該怎麼辦?筆者認為:香港未來能否抓住國家戰略機遇期,再次迎來經濟的轉型騰飛,關鍵還看特區政府能否立足「經濟民生為綱」,大刀闊斧改革,積極興利除弊,以全面落實特區政府「行政主導」施政原則,並積極落實各項經濟、民生政綱。當前香港必需做好三件事:第一是要排除一切障礙,儘快完成「一地兩檢」和「國歌法」本地立法工作。這是融入國家經濟和全球經濟一體化,全面落實、豐富和發展「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方針的必須。

第二是要藉此次成功修改議事規則嚴格把好「前門」,改善立法會結構,明確議員操守,提升議員素質,杜絕「拉布」干擾施政行為,提高立法會運行效率。

領會十九大精神 助香港政通人和

過去20年間,香港人共同努力,發揚獅子山下同舟共濟的精神,在各個領域取得飛躍性的發展。圖為香港燈火通明的旺角廟街


23條立法須抓緊啟動

第三是要儘快啓動基本法23條立法,這是關乎國家主權與安全利益的法律,是國際慣例。也是香港不容回避的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的大局問題,是特區政府的憲制責任。香港已錯過頭10年立法的黃金周期,已拖了整整20年,未來留給香港的時間與空間不多了。本屆政府必須抓緊時間儘快啓動「23條」立法程序。

上述三個問題都是關乎香港未來經濟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是解決好香港政治生態亂象的根本問題,是解決香港「政通人和」的關鍵問題。只有真正實現「政通人和」,才能眾志成城、齊心協力發展經濟。領會十九大精神 助香港政通人和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雜誌2018年3-4月號

編輯:李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