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兩會,港澳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不約而同地提到這個關鍵詞
3月3日至3月20日,全國兩會(十三屆全國政協一次會議和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港澳全國政協委員和全國人大代表認真聽取了各項報告並參與討論,也積極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通過這次參會,他們收穫頗豐,對於港澳未來的發展,尤其是對於這個關鍵詞,他們有話要說:
港珠澳大橋的重點基建項目正式完工,這座大橋曾被英國《衛報》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東連香港,西接珠海、澳門,是集橋、島、隧為一體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長超過50公里,設計使用壽命120年(圖片來源:新華社)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王庭聰闡述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有利條件:選擇在粵港澳打造灣區是很適合的。這裡國際視野很大,多方面資源充足。交通方面,海陸和空運的基礎很成熟,國家對大灣區支持度很高。
全國政協常委的唐英年認為,為了讓相關政策能有效落實進行,首先需要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協調機制,由國家有關部委和粵港澳三地政府參加;其次,要簡化過境安排及促進跨境資金流動;最後,他還建議在大灣區推動居民生活的配套銜接。
澳門的全國政協委員馬有禮相信粵港澳大灣區是澳門揚長避短、實現適度多元產業結構調整,從而步入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可行之路。他認為澳門專業人才和科技創新不足,急需投資機會和開放路徑。
新晉獲任為全國政協委員的霍啟剛認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發展,可以聯合舉辦大型國際體育賽事。此外,基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群優勢,可以在該區域建立一些中國自己的體育品牌,而不只是引進外國的體育品牌。
對於港人十分關心的,在大灣區的就業限制問題的解決和國民待遇等具體議題上,新當選全國人大常委的港區人大代表譚耀宗則提出,可以考慮靈活放寬,如豁免計算港人即日來回兩地工作的時間,並將周六日和假期等非工作日數撇除計算於該183日內;放寬置業按揭限制,明確規定港人在內地承造房貸時能與享受內地居民一樣的待遇;以及放寬在辦理商務及公共服務時,需要讓香港人提供內地住址證明的限制等,認為有關措施可行性非常高,更可促進大灣區互聯互通。
粵港澳大灣區因何成為他們關注的焦點
中共十九大報告重點提到“粵港澳大灣區”,反映這片位於珠江口的土地將會是中國下一階段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覆蓋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東莞、惠州、佛山、中山、江門、肇慶九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那麼粵港澳大灣區又有哪些得天得厚的優勢呢?讓我們看一段超燃的視頻就知道啦。
粵港澳大灣區總人口超過6600萬,經濟規模超過1.3萬億美元(約10萬億港元),是全球具備強勁競爭力、極有潛力的灣區城市群。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已超過舊金山灣區,接近紐約灣區水平,進出口貿易額約是東京灣區的3倍以上,區域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約是世界三大灣區總和的4.5倍。
粵港澳大灣區總體經濟增速依然在7%以上,2016年經濟增速分別是紐約灣區、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的2.26倍、2.19倍和2.93倍。
科技發展
物流對標
產業結構
(以上視頻及圖片來源:南方日報、央視《輝煌中國》)
在“厲害了我們黨、厲害了我的國”的大勢下
必將成就“厲害了我們大灣區、厲害了我們香港”
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中聯辦王志民主任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香港代表團討論時的發言中提到:“我們相信,在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明天,在‘厲害了我們黨、厲害了我的國‘的大勢下,必將成就‘厲害了我們大灣區、厲害了我們香港‘,香港必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續寫獅子山下發展新故事、繁榮新傳奇!”
為了讓大家更全面地了解粵港澳大灣區和香港的發展,在區域優勢中找到屬於你的機遇。紫荊新媒體特別策劃了“粵港澳發展知識,你厲害嗎?”有獎問答競賽,關注大灣區的你,對粵港澳的建設與發展,又知道多少呢?
長按下方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
開始測試吧!
別忘了回來領禮品哦!
編輯:鄒李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