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化的世界中的中國方案及全球化趨勢關注點

在2018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應主辦者的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發表了題為《推動高品質發展共同促進全球經濟繁榮穩定》的致辭。結合美國總統、法國總統、英國首相、德國總理以及眾多發展中國家領導、工商界領袖在論壇上的演講,可以看到,以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理念應對及化解當前世界出現的分化問題,推動經濟朝全球化發展,符合時代潮流,具有強大動力,但也面對值得關注的挑戰。

文|香港 謝國樑

2018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舉辦地——瑞士東部小鎮達沃斯(圖:新華社)


2018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以“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為主題,與習近平主席在2016年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及2017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主旨演講中提出的“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脈相承。應主辦者的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在論壇發表了題為《推動高品質發展共同促進全球經濟繁榮穩定》的演講,重點介紹了中共十九大和中國未來幾年的經濟政策,並把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與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及機遇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展示了中國是在開放狀態下探索新發展模式,將為諸多新產業創造巨大的發展空間,為全球企業創造新的機會。

結合美國總統、法國總統、英國首相、德國總理以及衆多發展中國家領導、工商界領袖在論壇上的演講,可以看到,以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理念應對及化解當前世界出現的分化問題,推動經濟朝全球化發展,符合時代潮流,具有強大動力,但也面對值得關注的挑戰。

本國優先還是全球化發展

2018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在本國優先還是全球化發展議題上展開了激烈討論。西方發達國家領袖中除了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及推行“美國優先”發展觀外,也有其它領袖以較隱晦的方式表達對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疑慮。例如,英國首相特雷莎.梅便在演講中提出:過去多年並非所有國家都感受到從自由貿易中受益,如不正視這一問題,並提出改善方案,經濟全球化發展將受到威脅。

從理論、政策及實踐層面看,本國優先與經濟全球化發展並非是對立的矛盾,但西方工業國家陷入的低增長、高失業、製造業空洞化、勞工階層收入增長停滯、社會貧富差距拉濶、近十年的量化寬鬆政策及零利率未能刺激其經濟回升至趨勢水平等困境,需要有個說法。把西方經濟下滑與生產工序全球化及貿易自由化挂上鈎,具有一定的直觀性。特朗普以“美國優先”為政綱贏得總統選舉、由全民公投決定的“英國脫歐”、德國選舉出現的政治生態碎片化及新政府難產現象,均反映了本國優先、去全球化在西方發達經濟體中具有一定社會基礎。英國著名的經濟評論家、《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便在論壇期間撰文指出,冷戰結束後,西方經濟強國作為一個軍事及國防安全聯盟的意義大幅降低,同時其在全球經濟中的比重、尤其是相對於中國經濟體量的比重不斷下滑,因此,對自由貿易及經濟全球化是否有利自身的發展產生懷疑。

西方經濟趨勢性下滑的原因並非本文探討的主題,但筆者看到的是,近些年,在選票政治驅動下,西方國家民粹主義越走越極端,一方面,高福利、高稅費、以及僵化勞工制度影響投資環境競爭力;另一方面,議會反對派與執政黨派及政府關係普遍僵硬、公權力制衡機制走樣、政府政策難推、行政效率低,因此,西方經濟趨勢性下滑有其本身的體制機制原因。與此同時,也要看到,特朗普在推行“美國優先”一年後,已發現這一策略與美國要維持全球霸主地位以及作為西方盟國統帥之間存在難以協調的衝突,並陷入進退兩難局面。未來,特朗普或將修正美國優先的施政綱領,或許不用擔心美國的保護主義會走得太遠。

以中美為首的兩種制度如何和諧相處、共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實力快速發展,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及體制機制,並沒有如當初西方的政治及學術精英普遍預期的那樣與西方的制度趨同,更沒有發生如“中國崩潰論”者預期的情形,而是充滿活力及競爭力、成了中國發展成為一個經濟大國及強國的基石。以中國及美國為代表的兩種社會制度各走各路,能否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和諧相處,共同發展?這一問題,也在這次達沃斯論壇期間被提出來討論。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早期曾透過引資拉動經濟,但主要還是依靠及發揮自身的決策及領導力、堅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進行體制機制改革,並以國人的勤勞及智慧,推動經濟規模、科技實力及創新能力的快速發展及提升,逐漸轉型成為一個強大的經濟體。在這一現實面前,西方的上層政治及知識精英對中國的態度,從試圖遏制,逐漸轉為既遏制也正視中國的和平崛起、研究中國制度及中國模式的特點,並意識到中美兩種制度將長期並存發展。這是難得的轉變。但彼此要建立互信,特別是中國模式要得到西方國家的廣泛肯定,仍需要經過實力的較量,相信是一個較長的過程。

制度壽命的長短,最終還應以經濟及民生的發展説話。從中美經濟地位看,2017 年,中國經濟規模(12.7萬億美元)大約是同期美國經濟總量的65%;但中國經濟增長率為6.9%,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三成,遠高於美國的約一成。根據世界銀行資料測算,2012年至2016年期間,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美國為10%、歐盟為8%、日本為2%、中國為34%,超過美、歐、日之和。從較長遠發展戰略看,中國處於領跑世界的發展勢頭、發展動力仍然強勁。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支持及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有助於打造全球化互聯互通的物理條件和人文環境,擴大全球有效需求,鞏固全球經濟復蘇的總體態勢,建設的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將成為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中國可在“一帶一路”投資過程中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更大貢獻。相比之下,目前美國的全球化發展戰略及方向並不十分清晰。

新經濟及創新科技發展趨勢中的新問題

在本次達沃斯論壇上,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演講主題的重點放在分析“數碼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機遇及面對的挑戰。英國雖然在科技研發及創新等領域擁有很強的優勢,但存在体量不足的短板,加上脫歐有損其全球槓桿影響力,要擔當數碼經濟發展的領導者、行業規則制定者,或許力不從心。在未來一個階段,相信中美兩國將成為引領世界在人工智能(AI)、大數據、區塊鏈等創新技術開發及運用方面的主要合作者及競爭者。

在分化的世界中的中國方案及全球化趨勢關注點

中國在AI、以及與AI緊密相關的大數據研發及產業發展擁有強大的綜合競爭優勢。圖為2017年10月27日,1,100多名香港中小學生與中國象棋人工智能系統對弈(圖:新華社)


在對數碼時代具有最關鍵影響的AI發展上,美國科研人才雄厚、創新基礎及體系完備,擁有強大的研發及創新實力;但中國在科研人才、設備的投入巨大,發展基礎及實力快速提升,並擁有全球最大的消費群體及數據庫,較容易處理科技開發及運用中涉及的“私隱”問題,因此中國在AI、以及與AI緊密相關的大數據研發及產業發展方面擁有強大的綜合競爭優勢,具有主導全球AI發展的能力及實力。

總體上看,各國政要紛紛在2018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發聲,把握“在分化的世界中”增強影響力及話語權的機會。香港一直作為世界與中國經貿往來的橋樑,瑞士達沃斯論壇的成功經驗,對香港如何在新時代強化這一優勢,具有許多有益的啓示。在分化的世界中的中國方案及全球化趨勢關注點

(作者係中銀香港經濟研究處主管)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 2018年3月號

編輯:莫潔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