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山:風雨同舟三十載 兢業進取育英才
文|香港公開大學校長 黃玉山
黃玉山
香港公開大學於1989年由香港政府創立。建校28年來,公大秉承靈活創新、專業應用、多元務實的辦學宗旨,已發展成為了一所優質、具規模、充滿活力的年輕大學。公大早期以開辦遙距課程為主,為在職人士提供進修的機會,其靈活的學習模式,深受社會人士歡迎,歷年來已培養了超過十萬名畢業生。因應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公大於2001年起開辦全日制課程。目前,公大有超過9,500名學生修讀全日制學士學位課程。公大的發展不止立足香港,更面向祖國,早在1997年就已經在內地開辦課程,近年更積極與內地院校、政府單位合作,推動學術交流、科研合作及學生交流考察活動。
我於2014年卸任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職位,並於同年成為公大第5任校長。過去十年,大學經歷了快速發展和轉型的階段:全日制本科生人數倍增,科研投入持續加大,校園建設大步發展,提升了大學在內地及國際的知名度。
寬進嚴出,在亞太區遙距教育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香港公開大學的前身為香港公開進修學院,當時香港只有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兩所大學可以頒授學士學位,其他大專院校主要頒授高級文憑或文憑的資歷,大學學位課程的毛入學率僅2%左右。因為學額不足而未能接受學位高等教育的人不計其數。在這種形勢下,香港公開進修學院應時而生。創立之初,香港公開進修學院作為頒授學士學位的高等院校,為社會在職人士提供了良好的持續進修機會。經過7年的發展,學院於1996年正式升格為香港公開大學。
公大的遙距教育模式主要是參照英國開放大學建立起來的,秉承“有教無類,寬進嚴出”的原則,所有的香港市民均可以公開申請入學。由於申請人來自不同的背景及學習經歷,大學為申請人提供詳細的輔導和諮詢服務,協助申請人選擇專業及規劃學習進度,使在職人士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進度和方式修讀。此外,遙距學習的教材形式豐富多樣,印刷教材、參考書、網上學習平台,還有不同類型的多媒體課件。大學還定期提供面授導修課,讓老師與同學共同討論。
公大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及課外活動。圖為參與“領袖訓練營”的學生合影
由於部分遙距課程不設入學要求,因此公大非常重視成績評核,設有嚴格的考評制度,考試的形式和題目要經過校外專家的評審,恪守“寬進嚴出”的原則。公大採用嚴格的教學管理,並有完善的質素保證機制,公大的學歷獲得社會人士及僱主的認同,所頒發的學位證書與八所政府資助大學的一樣,受到了本地政府及外國的認可。
公大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在亞太區遙距教育的發展及研究領域上,處於領先的地位。作為公大校長,我於2014至2016年間,獲推舉擔任“亞洲開放大學聯盟”的主席,多次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及交流活動,與其他成員大學一同積極推動區內遙距教育的發展。
以學生為本,打造獨特的教學與應用研究並重的大學
隨著香港高等教育的發展,香港公辦大學的數量逐漸增加,由上世紀70年代的兩所增加至現時的八所,全日制本科生的學額也隨之大幅度增加。大部分的中學畢業生可以繼續升學,對於在職學習的需求開始減少。順應社會對於高等教育需求的變化,公大自2001年起開辦全日制學士學位課程。
全日制學士學位課程給大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挑戰。從開始的幾百名全日制學生到現在的1萬名學生(佔全港全日制本科生人數的七分之一)。公大從校園建設、課程優化、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等方面付諸了不懈的努力才取得今天的成果。
公大一直致力於培養專業、應用型的人才,大學專業設置齊全,設有五個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院、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教育及語文學院、護理學院和科技學院。五個學院開設的學科都以應用為主,並且配合香港社會對於人才的需求。公大開辦課程當中,大多為專業性及應用性很強的課程。這些課程深受社會歡迎,並且在香港具有優良的聲譽。其中包括護理、創意媒體、檢測認證、環保能源等課程。香港政府於2015年開始推行“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每年資助3,000名學生修讀指定的全日制本科課程。本校共有12個課程,共1,040個學位獲得資助,為自資院校之冠。多個納入計劃的課程均為近年新辦,課程設計不但緊貼香港優勢產業最新發展,而且概念嶄新;以“金融科技及創新榮譽工商管理學士”為例,課程針對金融業廣泛利用資訊科技革新交易和營運模式的趨勢而設計。另一課程“運動及康樂管理榮譽學士”因應本港經常舉辦國際級大型體育盛事而設,教導學生如何規劃、組織和宣傳推廣大型體育盛事,而“商業智能及分析學榮譽工商管理學士”,則配合商業機構應用大數據的潮流而開辦。
香港公開大學於1989年由香港政府創立,前身為香港公開進修學院。圖為香港公開大學教學樓
公大與八所由政府資助的大學一樣,經由“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招收香港參加聯招考試的學生。亦通過其他招生方式招收來自內地和海外的高中畢業生。學生入學後,公大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及課外活動,海外交流及實習的機會。除了強調學生的課業成績,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公誠毅樸、開明進取”列為校訓,學生在多個範疇表現卓越
2014年,公大將校訓定為“公誠毅樸、開明進取”,體現了香港公開大學對學生的期望。“公”代表天下為公的理想;“誠”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希望同學們能夠抱誠守真,做人要誠實,做事要有誠信;“毅”是成功的必備條件,要堅毅不拔、沉毅寬厚,才能克服困難,取得最終的成功;“樸”是簡潔、純真。香港公開大學的師生要以“開明進取”的態度去實現“公誠毅樸”的教育理想。
公大在培養學生上,致力實踐校訓,肩負起將學生培養成為誠信、剛毅、質樸的國際化人才。正如我曾經在接受一家媒體採訪時說:大學的責任就是要把學生培養好,作為一名大學校長,我要為師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除了教學和科研之外,大學投入了大量資源,舉辦多項體育、藝術、人文、康樂和“全人發展”活動,為學習以外的校園生活增添色彩。我們也資助一系列海外交流和實習活動,加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國際視野,使其增廣見聞。
公大的學生在不同範疇均表現卓越,他們以個人或團隊身份在辯論、專業會計、職業安全及健康、創業計劃、工程設計等本地及國外公開比賽中屢獲獎項。另外,在藝術及設計領域,如時裝設計、微電影、短片、新聞攝影和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及紀錄片大賽等創意領域的比賽中取得優秀成績,2017年,三位修讀“動畫及視覺特效”榮譽藝術學士課程的學生憑畢業作品《暗房夜空》入圍第五十四屆金馬獎,並擊敗多個來自兩岸三地的優秀作品,獲頒最佳動畫短片。
積極與內地合作,密切關注國家高等教育的發展
公大的發展與內地高等教育的發展息息相關。公大是最早與內地教育機構合作的香港高校之一。早在1997年,公大已經與內地的機構合作,於內地多個城市開辦工商管理碩士水平的研修班課程,在寧夏和西安開辦教育學碩士課程。
當時內地開設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的大學不多,只有著名大學的商學院開設,而且大多採用國外商業案例的翻譯本。公大填補了這一空白,引進英國開放大學的教材進行翻譯,並大量採用大中華地區的案例。通過遙距教育的方式,與社科院研究生院、福建省福光基金會、上海開放大學、國家統計局等十幾個單位合作,每年培養逾一千名學生。
隨著兩地教育合作的長足發展,2004年國家教育部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備忘錄,公大作為成員之一,學位獲國家認可。自2005年開始,又獲批准通過内地高考的渠道,直接從內地招收本科生。至今已有逾500名內地生來港修讀全日制本科課程。公大也直接從內地招收碩士研究生,每年招收約150名學生。此外,公大亦有招收少數國際學生,內地及國際學生的加入,增加了新的氣象,帶來了新的活力,使得公大的校園文化更加多元。
發揮香港橋樑作用,促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交流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將來或者說幾十年內都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向性策略。“一帶一路”沿線60多個國家都是環繞著中國海上、陸上絲綢之路的國家。“一帶一路”的建設中,香港可以發揮橋樑的作用。目前,公大積極參加與“一帶一路”國家的交流,安排學生到“一帶一路”國家交流、實習;也積極探索與內地高校合作,合辦教育和文化交流項目等。
在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提到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公大更是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大灣區將促進香港經濟的多元發展,科技創新和創意產業方面的長足進步,而香港公開大學也抓住這一機遇。我們的教育旨在提高學生的創新應用能力,從而推動大灣區教育、科研和協同創新方面的發展。
香港已步入知識型經濟的時代,事物瞬息萬變,我們需要不時更新知識和技能,不斷學習,與時並進。作為一所新世代的大學,公大在培育人才方面將繼續擔當重要角色,為有志實現夢想的人敞開學習大門。
活動預告
在中聯辦青年部和香港教育局的支持下,在香港公開大學教育學院的鼎力協助下,由紫荊雜誌社旗下《知識》雜誌及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於3月24日共同舉辦“‘新時代的教育願景’首屆兩地青年校長論壇”。屆時北京、上海、廣東、四川、福建、遼寧等省市青年校長將來港與本地青年校長研討。今年恰逢汶川地震十周年,為答謝香港援建四川地震受災區,四川省教育廳亦組團參加交流。
部分主禮嘉賓包括:
陳 冬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
香港特區政府官員
陳 林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青年工作部部長
黃玉山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公開大學校長
陳仲尼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考評局主席
鄧 飛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前主席
車品覺 青少年生涯發展及研究專業協會榮譽會長、阿里巴巴前副總裁
歡迎公眾報名參加:
【報名方法】
點擊“閱讀原文”,填妥Google申請表格即可
(以成功收到「確認電郵」為準)
編輯:莫潔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