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部長苗圩: 製造强國建設再上新台階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全面推進製造强國和網絡强國建設,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在砥礪奮進中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中共十九大報告又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共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圍繞當前中國工業和通信業發展,本刊記者近日採訪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
文|本刊記者 魏東升 馮琳
苗圩(圖:新華社)
工業運行好於預期
苗圩强調,2017年中國規模以上的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6.6%,處於近三年的最好水平,這為工業經濟運行的下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進一步分析稱,2017年中國工業運行情况有五個特點。
一是工業運行更穩。2017年,6.6%的工業增加值增速,比2015年和2016年分別加快了0.5和0.6個百分點,改變了自2010年以來單邊放緩的走勢。根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的結果,中國工業增加值總量達到了28萬億元人民幣,佔GDP的比重達到33.9%,比上一年同期提高了0.54個百分點。這些工業指標數據,為中國整體經濟的穩中向好提供了重要基礎。
二是經濟效益更好。2017年工業企業利潤增幅創造了2013年以來的最高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1%,增速比上一年加快12.5個百分點。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特別是去產能成效的顯現,近幾年比較困難的原材料工業生產經營狀况出現了明顯好轉,2017年原材料行業利潤增長了46%,高於整個工業利潤增長一倍以上,拉動整個工業利潤增長超過10個百分點。
三是結構調整更優。工信部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堅决打好去產能攻堅戰,同時實施製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加快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全年技術改造投資佔整個工業投資比重達45.5%。另外,去年還推動了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等重大工程,並推出“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促進消費品工業升級。目前有5,000種消費品產品實現了內外銷的同線、同標、同質。
四是先進製造業發展更快。工信部全面實施“中國製造2025”,加快推進重大科技專項,一批大國重器相繼問世。2017年,高技術製造業、電子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合計拉動整個工業增長3.2個百分點。工業機器人去年產量比上一年增長68.1%,新能源汽車去年產量比上一年增長了51.1%。在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果。
2017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江蘇徐州考察。這是習近平在徐工集團廣場上同職工代表親切握手(圖:新華社)
五是“兩化融合”更深。2017年,國務院發布實施了《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大力推進智能製造工程,一批工業互聯網平台上綫運行,工業APP也在商業化應用,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持續提升。此外,“兩化融合”的管理體系貫標工作也在扎實推進,中國“兩化融合”的標準系列已被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立項為國際標準。截至去年底,數字化研發工具的普及利用率達到63.3%,製造業骨幹企業互聯網“雙創”平台普及率達到70%。個性化定製、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服務型製造等各類新模式、新業態也在蓬勃的發展。
苗圩強調,總體來看,2017年中國工業運行實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好於預期,整體呈現質量效益同步改善、結構調整明顯加快、新舊動能有序轉換的良好勢頭,工業經濟站上高質量發展新起點。
“中國製造2025”已完成頂層設計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與强國之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製造業,是中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强國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2015年,中國正式提出“中國製造2025”這一宏大計劃。作為中國實施製造强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進展一直是大衆關心的焦點。
就此話題,苗圩回應稱,“中國製造2025”啓動實施兩年多來,在國家製造强國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下,已經完成頂層設計,也形成了縱向聯動、橫向協同的工作機制。目前,五大工程在穩步推進,國家級示範區將在近期啓動創建,一批重大標誌性項目和工程陸續落地,可以說製造强國建設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苗圩具體介紹:五大工程中,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方面,包括去年新批准的三家,現在共有五家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同時我們還培育了48家省級的製造業創新中心;工業强基工程方面,工信部去年支持了331個重點項目;智能製造工程方面,428個智能製造的綜合標準化和新模式應用項目取得了積極進展,206個項目進行了試點示範,發布了22項智能製造的國家標準,初步建成了一批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綠色製造工程方面,工信部支持了225個重大綠色製造項目,打造以綠色標準、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為核心的綠色製造體系;高端裝備創新工程方面,包括C919大型客機、AG600水陸兩棲飛機、時速超過350公里中國標準動車組等一大批高端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苗圩說,“中國製造2025”是開放包容的體系,已經成為中國深度參與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雙邊、多邊合作的一個標誌性符號。中國與相關國家和地區,在戰略、標準、技術、人才、高端製造裝備等方面廣泛地開展了合作與交流。比如,開展“中國製造2025”與美國國家製造業創新網絡的交流,成立中德智能製造工業4.0標準化工作組,建立中歐、中法、中意工業能效合作和綠色製造工作組等。
苗圩透露,2018年工信部將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重點推進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繼續深入實施好五大工程。二是創建“中國製造2025”的國家級示範區。三是培育若干世界級的先進製造業集群。四是推進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組織實施工業互聯網的平台培育、百萬工業企業“上雲”等工程。五是提升製造業供給體系質量,落實好今年鋼鐵去產能任務,實施新一輪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六是優化製造業發展環境,特別是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交易性的成本等。苗圩說:“工信部有信心按照國家的决策部署,繼續深入地實施好‘中國製造2025’後續的工作任務,達成最終年度計劃目標。”
2018年主攻方向
為提高製造業供給體系質量
2017年,在製造強國建設再上新台階的同時,通信業也保持了快速發展,互聯網迅猛發展,數字經濟規模持續壯大,對經濟增長的支撑作用不斷增强。
“一年來,我們推動網絡强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苗圩舉例,去年內地網絡提速降費工作持續推進,全面取消了手機境內長途和漫游費,移動流量資費持續降低,國際長途和中小企業專綫資費也大幅下降。電信和互聯網業務高速增長,去年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76.4%,基礎電信企業電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4%,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收入同比增長20.8%。寬帶用戶普及率繼續上升,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截至2017年末,4G用戶總數達到9.97億戶,佔移動電話用戶的70.3%,5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佔比提高到70%。
此外,“互聯網+製造業”發展的持續深化,推動了智能製造的發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得以加快。
“中國製造2025”實施兩年多來,已初步建成了一批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圖為位於河南洛陽的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裝配車間。通過融入遠程控制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個性化定製拖拉機已成為現實,目前“私人定製”的東方紅大輪拖品種已達近500種(圖:新華社)
苗圩表示,總的來講,十八大以來,工信部推動出台了“中國製造2025”和“寬帶中國”、新材料、物聯網、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等一批重大政策,狠抓落實了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政策、减輕企業負擔、去產能、技術改造、質量品牌、綠色轉型、提速降費等一批重大工作,集中突破了集成電路、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新能源汽車、5G等一批重大項目,工業通信業總體規模、綜合實力、保障能力、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世界第一製造大國、網絡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對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撑作用不斷增强。
不過,苗圩也直言,當前中國工業通信業發展中面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尚未解决,例如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增長動力仍然不足、低端過剩與高端供給不足並存、企業綜合成本較高等。工業和信息化系統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展望新一年,苗圩表示,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决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啓下的關鍵一年。工信部將堅持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大作出的戰略部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立足製造强國、網絡强國建設全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綫,以提高製造業供給體系質量為主攻方向,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和網絡强國戰略實施綱要,不斷加快新舊動能的轉換,切實提高工業供給體系質量,全力鞏固工業經濟向好勢頭,以工業經濟的向好勢頭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撑。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 2018年3月號
編輯:莫潔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