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明於“部長通道”談港澳建設和發展

3月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會後,部長通道再度開啟,港澳辦主任張曉明接受記者採訪。(周馬麗 攝)

3月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審議“兩高”報告。大會後,部長通道再度開啟,港澳辦主任張曉明接受記者採訪。

張曉明表示,中央對港澳事務歷來高度重視,對港澳同胞非常關心。近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元旦新年賀詞和春節團拜會講話中兩次提到港澳,向港澳同胞致以新春問候和祝福。在春節前不到十天的時間裡,習總書記三次就香港事情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包括對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逝世表示哀悼,對新界大埔重大車禍死難者親屬和傷者親屬表示慰問,對香港青少年團體“少年警訊”的團員們回信及勉勵。這些都印證了習總書記去年7月1日赴香港出席慶祝回歸二十周年活動時,剛下飛機的時候所講過的一句話, “香港的發展一直牽動著我的心。” 總書記對於港澳同胞的關懷也是我們齊心協力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管理好、建設好、發展好的精神動力。

今天,香港回歸祖國已經二十年,澳門回歸祖國也快十九年,事實和歲月足以證明一切。 “一國兩制”作為一個前無古人的政治實踐,已經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已經贏得了包括港澳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擁護。習總書記曾講過一句話,“既然’一國兩制’是成功的,是人民擁護的,有什麼理由還要去改變呢?”而且,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中共十九大報告把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作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之一。既然叫基本方略,就意味著是要長期實行的。所以對中央政府貫徹執行“一國兩制”方針的決心和誠意是毋庸置疑的。

對於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寫全,省略了後面的三個詞,共12個字,我想主要是給予三方面考慮:第一,從概念和邏輯關係來說,“一國兩制”方針是一個總概念,已經包含了“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內涵;第二,從港澳現狀來看,更需強調的重點,是對“一國兩制”的理解和執行要全面準確;第三,我想也是為了節省篇幅,政府工作報告要寫的內容太多,一字難求。

關於最近國台辦和發改委公布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政策措施,這些政策對港澳是否適用,中央政府對港澳居民在內地學習工作生活會不會出台類似政策措施的問題,張曉明表示,這31條政策措施主要是根據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實際情況和台灣同胞的具體訴求制定的,這個文件本身不適用於港澳。但是這個文件的精神和政策取向與中央支持港澳的方針政策是一致的,而且這31條當中有一些政策事項在港澳已經實行了。如前一階段已經公布了一些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學習創業就業升學的政策措施,包括如港澳同胞在內地就業可以享有與內地職工同等的社保待遇,特別是住房公積金。中央接下來的具體措施還不便披露,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港澳逐漸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隨著港澳與內地各方面交流合作日益深化,中央支持港澳、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生活的政策措施會陸續有來,有些也會在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先試。總書記所描述的“中國夢”裡面,包括了港澳同胞安居樂業的“事業夢”、“家庭夢”、“幸福夢”。

關於粵港澳大橋的建設前景,將對未來香港澳門的發展會產生哪些具體影響,張曉明表示,與粵港澳大橋建成通車相關聯的,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經寫進十九大報告,寫進了這次政府工作報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很快也會出台實施。這件事已經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我前天見到習總書記親自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習總書記說,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他明確要求廣東要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機遇,攜手港澳加快推進相關工作,把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總書記還明確要求,粵港澳三方要加強協調配合,共同做好這篇大文章。

下一步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包括通過對相關法律政策調整完善,對有關體制機制創新改革,來促進大灣區裡邊的人員、貨物、資金、信息更便捷流通,使大灣區資源得到有效集聚整合,三方優勢得到互補。如香港金融、教育、醫療、服務業等優勢,可以和廣東產業優勢有機結合,在大灣區打造世界科技創新中心,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建成匯集大灣區所有居民、包括港澳同胞的優質生活圈。堅信粵港澳大灣區一定能夠建成足以和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相媲美的國際灣區。港珠澳大橋年內就會開通,大大便利粵港澳之間的人流物流,大大促進三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把港澳同胞和內地人民的心連得更緊。


編輯:鄒李蕾

張曉明於“部長通道”談港澳建設和發展
關注紫荊
覺得還不錯,請按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