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潤人 樹魂立根

文 | 北京小學華潤分校國學校本課程實踐與探索 于燕飛   李秀


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使課程在學校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一所學校的發展,其核心競爭力在於課程。一所名校的創建歷程,其實是學校課程體系不斷創新,特色校本課程不斷豐盈的過程。2016年9月正式發佈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包含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其中人文底蘊素養的培育我們認為應該以國學為主要途徑。


在我校潤澤教育的課程規劃建設中,我們以「文化與課程同行,課程與文化同在」開發多元化智慧課程為宗旨,以「規範國家課程做到校本化、挖掘地方課程做到綜合化、開發校本課程做到特色化、打造微型課程做到精品化、探索家本課程做到親子化、拓展國際課程做到多元化、構建社團課程做到多樣化、創設活動課程做到系列化」為主題,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開發可供選擇的、滿足不同學生需求的課程,編寫華潤特色的校本課程系列教材,形成了由學科課程、活動課程、隱性課程構成的課程體系。在課程開發實踐中,我校以校園文化、辦學特色、校本課程、智慧課堂為載體,努力使學生在觸目可及、耳濡目染的文化薰陶中幸福地成長,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有情趣的生活奠定基礎。學校的國學特色校本課程又是以十三五省級規劃課題《基於核心素養的「國學文化課程實施」實踐研究》為引領,充分開發國學校本課程,涵養智慧教師,發展智慧家長,培育智慧學生;以孔子學堂為活動平台,給予學生身臨其境的國學氛圍,感受儒家文化的精髓,將文化與課程緊密融合起來。


一、國學課程的意義


我們選取的國學是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是數千年來中國人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總結,浸潤著每個中華兒女的血液和靈魂。學習國學能夠促進學生學習掌握和運用中華民族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是教育的責任和使命,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而我校的辦學思想理念精神文化體系中也融匯了傳統文化儒釋道的核心價值,校訓「華潤行遠」源自《中庸》,校風「上善若水」源自《道德經》,育人目標源於儒家「仁、義、禮、智、信」的核心思想。我校在國學校本課程的開發實踐中,秉承儒學大師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教育思想,以潤德、潤智、潤體、潤美、潤心、潤行的「潤」的教育藝術為核心,以「潤育美德生活、潤化美德思想、潤悟美德智慧、潤澤美德素養」為宗旨,給予學生精神的引領,人格的涵養。         


 二、國學課程的建構


(一)拓展型——國家課程校本化


基於校情、學情,有效地開發利用國學課程資源,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我們將國家課程在學校國學文化基礎上進行拓展與重構。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師擔任授課教師,充分利用固定課時、晨讀、班會等時間確保國學校本課程的教學品質。比如語文學科中課前經典誦讀環節拓展了春夏秋冬梅蘭竹菊荷主題的唐詩宋詞的吟誦;課中,發掘詩詞古文背後的智慧故事;課後,補充閱讀聖賢智慧經典名篇,如一年級的《幼學瓊林》,二年級《中華字源》,三年級《論語》,四年級《中庸》,五年級《孟子》,六年級《道德經》等內容;品生、品社課,補充雙語成語故事、中華美德歌;健康課上,增加《從字到人》《黃帝內經》《本草綱目》中的健康養生常識;綜合實踐課,豐富雙語中華文化百題,體育課,整合武術套路拳法;美術課,融入國畫技巧訓練,寫字課,擴充書法家故事,名家作品欣賞;音樂課上,增加中華國粹戲曲欣賞及經典古詩吟唱等。同時,我們充分利用黑板報、宣傳櫥窗、學校網站等媒介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


(二)博覽型——校本課程體系化


 在我校「中華文化大講堂」的文化引領下,我們建構了以中華國粹經典為核心的國學校本課程體系:包括書法悟道、國畫、智慧經典、戲曲、對聯、詩詞歌賦、武術力美、中醫養生、棋牌、民間藝術、飲食烹飪、建築、服飾、傳統節日、酒文化、聖賢智慧等十五類,每類又分十多個子項,這200余項便是我校國學校本課程的體系根基。依據體系我們開發了系列國學校本課程,創編了國學系列校本教材,為課程的實施提供基礎保障。


類型

內容

涵義

智慧經典

【四書五經】《論語》

人生百科、智慧行囊

【四書五經】《孟子》

仁愛是減少摩擦的潤滑劑

【先秦經典】《詩經》

生命如此短暫,怎能弄虛作假

【先秦經典】《楚辭》

真理是心中永不熄滅的明燈

【古典名著】《紅樓夢》

大起大落度人生 坦然一曲段紅塵

【古典名著】《三國演義》

平衡之美 人生是一場博弈

【史書】《史記》

秉筆直書 用事實說話

【史書】《資治通鑒》

歷史是一面鏡子

【蒙學】《三字經》

修身養性 上好人生第一堂課

【蒙學】《百家姓》

「姓」乃心靈的居所 尊嚴的象徵

【天文地理】《夢溪筆談》

探索者的手記,有勇氣才會有奇跡

【天文地理】《徐霞客遊記》

做一粒麥子入市體會生活

【醫理】《本草綱目》

掙脫就的枷鎖,尋找新的生機

【醫理】《千金方》

智慧圓融 行為端方

【數學】《周脾算經》

好求 開啟科學的鑰匙

【數學】《九章算術》

不完美與完美的一步之遙

【農工】《天工開物》

重視協調 及時溝通

【農工】《齊民要術》

從平凡生活中擷取大智慧

【軍事】《武經七書》

最好的智慧石彙集所有的智慧

【軍事】《孫臏兵法》

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

對聯詩詞歌賦

【神話】

放飛思想 為生活穿上舞衣

把快樂當成生活的方向

敘事詩

審時度勢,識時務者為俊傑

抒情詩

是非分明,正直方可笑傲江湖

詞婉約派

激昂做事婉約做人

詞豪放派

順其自然活在當下

散文

形散而神不散活出韻味與自我

駢文

約束內容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散曲

順勢而起平靜中見真雅

諺語

待人接物之智慧凡俗塵世取精華

對聯

貼在牆上的祝願,快樂是一種感覺

武術力美

拳術太極拳

以柔克剛方為上策

拳術形意拳

取人之長為我所用

八卦拳

步法多變人生亦當如此靈活

腿法潭腿

於大開大合之間見真性情

腿法戳腳

合毫微之力可震大樹

兵器刀法

狂放未必非君子

兵器槍法

該出手時當露鋒芒

兵器劍術

要輕靈便不要太沉重

兵器戟術

能鉤會刺將實用發揮到極致

氣功動功

嘈雜中感悟寧靜

氣功靜功

寧靜中自由奔騰

氣功輕功

努力會讓你的身價飆升

軟功柔術

大智大勇將矛盾消解於無形

硬功鐵砂掌

寶劍鋒從磨礪出

書法悟道

甲骨文

字間盡顯章法 和諧盡釋旋律

金文

豐盈的筆鋒 自然是生活的底色

篆書小篆

方圓之道深淺有度

隸書飛白

厚重的墨法杜絕一切誘惑

楷書顏體

豁達大度寬容最美

行書行楷

進入自如的處世之道

行書行草

自由隨意的人生情趣

草書章草

高瞻遠矚以獨立的眼光看世界

草書今草

借力發力成功者善「善變」

草書狂草

狂放也是真性情

國畫

山水畫

多點透視遠觀可見青山

文人畫

信物寓意 熱問題需要冷處理

宗教畫

一把笤帚去千灰恬淡無為解人生

動物畫

初心看世界動態品人生

禪意畫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白描畫

於樸素典雅中觀人生本色

水墨畫

生命需要一抹留白

主題畫

人生需要一個主題

工筆劃

工整嚴謹人生是細緻的工程

扇面畫

精於構思憑藉思考打開智慧的天窗

花鳥畫

修飾的魅力給真實加一件外衣

人物畫

特點刻畫人要活出個性

民間藝術

【茶】茶道

萬事以和為貴

【茶】綠茶

水清葉綠自然修身養性

【茶】紅茶

都說新的好其實不然

【茶】花茶

優勢互補相得益彰

剪紙

點綴平凡你需要的不僅僅是剪刀

【布藝】刺繡

一針一線一步一個腳印

【編織】編織

編織出美好的人生

【編織】竹編

竹籃不是瓢,物盡其用才是智慧之選

【制陶】制陶彩陶

平凡到極致就是不平凡

【制陶】制陶瓷磚

用猛火燒烤軟土也能成硬牆

【雕刻】雕刻木雕

因材制宜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雕刻】雕刻石雕

最牢靠的記憶是記在心裡

年畫

相信未來生活當有個好盼頭

風箏

斷線危險自由也要有約束

漆器

人人都要有個好形象

戲曲

【戲曲】京劇

臉譜可辨忠奸人生難識真假

【戲曲】昆曲

要細膩就不要粗枝大葉

【戲曲】評劇

有說有唱不單調的人生格調

【戲曲】皮影戲

讓沉默變成金

【戲曲】木偶戲

命運的線在自己手裡

酒文化

桂花酒

增加內涵 提升附加值

花雕酒

花雕嫁女 日後孝意還深情

五糧液

質樸至極是精華

洋河大麯

傍佳泉可釀名酒  擇友須知近朱者赤

紹興酒

酒性溫柔 堅持本色最好

古井貢酒

做事如釀酒 功到自然成

杜康

釀酒起於偶然 鑽研思考才有成果

劍南春

好酒靠好窯 要上進選好環境

孔府家酒

要學會適當的給自己貼金

沉缸酒

沉浮三次 耐得住寂寞的才是高手

董酒

兼有大小曲雙管齊下才是高招

茅台酒

品質取勝有實力才能

汾酒

輕妝淡抹最適宜

瀘州老窖

陰陽調和 五行共生

服飾

上古服裝

以天地為本著玄黃而順四時

深衣,胡服

不分性別 難得的是解放思想

秦裝

黑雲壓城 團結才有力量

【漢服】玄端

正直端方 男人該嚴肅的時候當嚴肅

【漢服】襦裙

寬鬆自由 女人應當解自己

魏晉南北朝服飾

民族融合 「和」才是王道

唐裝

今天再穿是為了演擇隔代的自信

宋裝

有心的進步 貴賤無等差

明朝服飾

環境再惡劣也要在夾縫中求生存

【清朝服飾】旗袍

兼顧東西吸取他人長處才能獨領風騷

【清朝服飾】黃馬褂

駕取權力男入們的官場遊戲

藏族服裝(哈達):

光明驅散黑暗 人們都是向善的

苗族服飾

短暫一生 要為自己盛裝打扮

吉服:

穿一件衣裳 願躲避凶相

凶服:

披麻戴孝 悲傷只為逝者

袈裟

穿著的未必是佛 不穿的未必是魔

傳統節日

春節: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圓滿

元宵節

居安思危 極盛之時不忘衰退之際

清明節

清掃心靈的垃圾

潑水節

將快樂灑向人間

火把節

以屈求伸 退一步是為了進兩步

端午節

追思先人 不畏逆境

七夕

情到深處還現真 感天動地的奇跡

中秋節

此行奔月長千里 得來容易捨去難

重陽節

思鄉是亙古不變的情歌

臘八節

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已

祭祖節

不要等到失去了再來追侮

飲食烹飪

魯菜

海鮮味美吃出一個新境界

粵菜

大肚能容 蟲魚鳥獸皆可食

川菜

七滋八味 可口中體驗火辣人生

湘菜

菜如人生酸辣多

晉菜(麵食)

一塊面N種形態 要做就做可塑型人才

閩菜

湯融美味 人之胸懷當如是

浙菜

火候自如時 即可亦俗亦雅

江蘇菜

細膩高雅源自嚴謹考究

徽菜

需要補的不僅僅是身空

東北菜

從不特立獨行 而是貼近群眾

鄂菜

改變自己落後才能變領先

京菜

相容並包多元的才是繁榮的

豫菜

五味調和 做人當中庸如斯

蒙古菜

不必枉費心機 我只演繹本色

中醫養生

脈診

學會從現象看本質

針灸

找准關健位置紮一針可以動全身藥

足療

養精固本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推拿

生活中不暢也需要梳理

食療

從源頭預防 根治瘤疾

藥膳

合作是雙方發揮最大效用的最好辦法

刮痧

小小的破壞換來大大的收益

拔火罐

拔出不悅 讓你的身體動起來

建築

【宮殿】北京故宮

品味天人合一的極致生活

【宮殿】承德避暑山莊

降火莫過於溝通

【牆體】長城

最好的防守是進攻

【牆體】女兒牆

給欲望一個出口

【園林】蘇州古典園林

人生也可如此精緻

【園林】北京頤和園

智者樂水 仁者樂山

【壇廟】北京天壇

自助者天必助之

【壇廟】成都武侯寺

管理之道在於攻心審勢

【陵墓】秦始皇陵

奢華無用 赤條條來去無牽接

【陵墓】明十三陵

再豪華也是墳 人活著才是真

【民居】窯洞

對土地的愛就是對家人的愛

【宗教建築】雲岡石窟

於幽僻中找寧靜 在簡陋中見涵養

【民居】北京四合院

在這裡讀懂團圓

【亭台樓閣】蘇州滄浪亭

樸實無華最是真

【亭台樓閣】岳陽樓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塔】應縣木塔

站得高方能望的遠

【橋】趙州橋

煩惱如斯 宜疏不宜堵

【宗教建築】少林寺

佛在古刹亦在心

棋牌

象棋

攻守兼備處 方為妙招

圍棋

小棋盤大學問 學會競爭與和平共處

五子棋

攻守平衡的最佳博弈

五行棋

雖簡易 若用心也能玩出新花樣

孔明棋

有壓力 就要學會自娛自樂

麻將

巧妙博弈 在人中脫穎而出


首先,全員普及性學習背誦《大學》、《論語》、《道德經》、《中庸》等經典名句、《禮運大同篇》、《春江花月夜》等經典文章,感悟國粹精華,豐厚國學底蘊。其次,以樓層主題文化為主線,以「國學育人,樹魂立根」的國學文化為主題,分年段設置的國學校本課程是:一二年級弟子規、三字經、三十六計成語故事、二十四孝故事;三四年級唐詩宋詞誦讀、中華傳統典故故事100篇、創編中華美德四字歌;五六年級唐宋八大家故事欣賞、古代著名詩人詞人、詩詞欣賞、中華文化百題欣賞等。學校開發的「國學」校本課程,以引進國際儒學聯合會教育系列叢書和自主開發編制的《國學教材》以及中英文雙語文化百題和雙語成語故事相結合,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價值追求,引領學生積澱國學知識,提升文化素養。


另外,在文化建設中,學校還以功能性教室為陣地,以發揮教師特長為優勢,以功能性教室主題文化為引領,開發系列主題性校本課程:以中華國粹武術文化為引領,開發「崇文尚武,厚德載物」的全員參與的中華武術主題校本課程;以乒乓文化為引領,開設「國球精神育人,特色品牌興校」的全員參與的乒乓球校本課程;以書法文化為引領,普及「立字立德,立字立人」的堂堂正正做人,規規矩矩寫字的書法校本課程;以美術藝術文化為載體,開發「童心同畫,翰墨飄香」的國畫、剪紙、美術校本課程;以京劇國粹文化為載體,開展「操琴司鼓奏皮黃 字正腔圓韻味香」的京劇校本課程;以「茶韻詩香,茶禮悟道」等傳承中華文化的「國粹品藝」校本課程。這些國學類多元化啟迪智慧的校本課程直觀、生動、形象、易懂。充分開發了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三)探究型—實踐課程綜合化


我校的環境文化建設,如同一個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小型博物館。孩子們在這裡分享與世界同步的優質教育,汲取的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和世界先進的科學知識,更是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學校開展探究國學文化之旅,探究我國古代四書五經有哪些經典語句,探究古代詩人的稱號和代表詩,探究我國古代文學之最:如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探究古代文化家族的家規家訓;開發基於STEAM課程思考的學科專案化學習活動,如以「蘭」為主題開發探究型學習,語文學科開展背誦「蘭」的古詩,美術學科開展畫「蘭花」,品德與生活課上瞭解「蘭花」的種類與習性;科學課上研究「蘭花」的醫用與營養價值,音樂學科唱「蘭花」的歌曲等,多學科融合專案化學習,開發多種學習途徑,引入思維導圖視覺化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升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及深度思考的能力;同時,學校結合中西方傳統節日習俗,開展跨學科綜合實踐探究體驗學習,以「濃情五月 感恩母親」為主題的跨學科綜合實踐課程為例,在語文學科中讓學生自主創作感恩小詩或小短文;在英語學科開展「Mother’s Day」短片賞析及英語歌曲學習活動;在美術學科開展創意手工卡片或「畫畫我的媽媽」活動;在品生學科開展瞭解母親節,創編手抄報活動;在科學學科開展模擬「懷孕媽媽」遊戲活動,在體育學科開展「保護蛋寶寶」的競技遊戲活動;在音樂學科學唱《母親》、《燭光裡的媽媽》等歌曲;在書法學科完成硬筆或軟筆書法作品「感恩母親」、「百善孝為先」等內容。通過主題性綜合實踐活動,發揮不同學科特點,同時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將「感恩」融入學生的行為之中,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科主題活動有機連結,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融合,達到教育最優化。學校組織開展系列的主題性綜合實踐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具有中華底蘊,國際視野,學校用文化的方式發展有靈魂的生命智慧教育,以培養適應未來國際社會發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三、國學課程的實施


1. 國學課程主題化


我校以「文化與課程同行,課程與文化同在」理念,將國學課程和樓層主題文化同步實踐。首先,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設置不同的主題學習內容。


同時,我們還要求教師和學生一起學國學,誦經典,為教師推薦《論語》《道德經》《菜根譚》《聲律啟蒙》《詩經》等學習,使師生共同「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其次,基於華潤校情,開展主題性學習活動,充分挖掘紅色資源,精心設計活動內容。開展「紅色精神 紅色華潤」紀念毛澤東誕辰的主題性系列活動,包括探究閱讀瞭解偉人毛澤東,瞭解紅色故事;學習詩人毛澤東,誦讀紅色詩詞的朗誦活動;走近主席毛澤東,描繪紅色印記的手抄報展;傳承革命精神,學唱紅色歌曲活動;學習偉人詩詞,書寫紅色詩詞的書法展示活動;瞭解革命歷史,緬懷先烈的觀影交流體會活動;使師生瞭解「潤」文化,銘記歷史,不忘初心;再次,結合傳統節日開展主題性活動,如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孔子誕辰紀念日、元旦等節日學校會開展探究型閱讀活動、詩情畫意繪畫活動、古詩詞積累活動、書法展示活動、經典誦讀活動等多種形式,帶領師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啟迪師生慧根。


2. 國學課程系列化


「國學潤人,樹魂立根」是我校國學文化根基,圍繞優秀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 溫良恭儉讓」的經典智慧,開展國學課程「禮」、「習」、「誦」、「教」等系列活動。即傳承中國禮儀文化系列,開展「習中國禮儀,做智慧少年」的「開筆禮」、「千人筆會」活動;弘揚國粹經典探究學習系列,瞭解古代聖人生平、學習先賢智慧、感受詩詞韻美的探究型自主學習活動;實施「品讀經典,積澱智慧,潤育智慧少年」的誦讀系列,開展「學校推薦—班內誦讀—抽測檢查—集體展示」的詩詞小達人活動;開展「領悟國學精粹踐行傳統文化的高品質課堂」教學研討系列活動,分為學校層面的「真情妙悟著文章,精品習作促成長」的家校共潤活動,年級組內的骨幹教師引領的校本研修研討課活動,新任教師彙報展示課活動等形式的國學教學研討系列活動。學校從多角度、多層面開展系列國學教育活動,全方位涵養師生的國學素養。


3. 國學課程藝術化


我校國學藝術教育用最美麗的姿態吸引學生,用最動人的表達感染學生,用最樂於接受的形式震撼學生。最深情的藝術猶如最深沉的哲學,簡潔單純,啟人心智,促人思考,積識轉智,從而點燃學生生命中那顆深埋的火種!我校以「高雅藝術潤澤生命精彩,多元發展潤育美德少年」為主題,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將課程藝術化呈現,促進學生內化於心,外顯於行。如同唱孝老敬親歌和禮運大同篇的「班班有歌聲,學生顯風采」展演;二十四孝故事講故事比賽;「詩情畫意」古詩配畫活動;《滿江紅》創意表演、《木蘭辭》表演唱;「古韻悠揚」古箏、民樂社團演奏會;大課間活動中融入「中華民族」手語舞;「幸福成長,成就夢想」千人經典誦讀活動;唐詩宋詞經典歌曲演唱;一年一度的紀念孔子誕辰經典誦讀活動;我校承辦「星光璀璨 魅力新區」藝術小達人系列活動之「華潤杯」詩詞展演活動,我校編排的《誡子書》、《花木蘭》、《沁園春·雪》,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現。


4. 國學課程體驗化


我們以功能性教室主題文化為引領,開發系列主題性國學校本課程,帶領學生體驗經典之美,感受國粹精華。如,在「崇文尚武,厚德載物」的武術校本課程中體驗「和諧之美」;在「立字立德,立字立人」書法校本課程中體驗「藝術之韻」;在「童心同畫,翰墨飄香」的國畫、剪紙校本課程中體驗「創造之力」;在「茶韻詩香,茶禮悟道」的「國粹品藝」校本課程中體驗「意境之雅」;在「棋理悟道,步步為贏」的棋藝課程中體驗「博弈之趣」。同時,借助裝飾一新的孔子學堂感受古色古香的韻美,讓學生浸潤在文化的氛圍中。2017年9月,在孔子誕辰2568周年之際,我校開展了「禮敬先師 立德樹人」千人親子書法筆會活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本次活動以孔子學堂「寫好字、讀好書、做好人」為主題,通過「誦讀經典 開智啟悟」、「立字立德,立字立人」千人筆會、「國粹經典 潤德澤福」文藝彙報演出的形式,弘揚孔子學堂「仁愛、誠樸、剛毅、樂學」的學堂之訓,實踐孔子學堂「修身立志,怡情養性,健全人格,追求成功」的學堂理念,秉承孔子學堂「文質合一、內外兼修、知行統一」培養現代君子的追求目標,傳播孔子「仁義禮智信」等傳統文化精髓,在實踐中大力弘揚傳統文化,踐行學校的潤澤教育。


5. 國學課程家本化


我校以華潤明德家長學堂為創新平台推進了國學課程家本化的進程。我們開發了系列親子國學家本課程。包括:一、親子修行學習篇:《笠翁對韻》《幼學瓊林》、《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詩經》、《增廣賢文》、《養正遺規》、《童蒙須知》、《聲律啟蒙》、《成語故事》、《中華文化百題》、《東周列國志》等;二、自我修行提高篇:《了凡四訓》《諸葛亮誡子書》、《太上感應篇》、《孝經》、《論語》、《菜根譚》、《黃帝內經》、《守望書法》、《易經》、《朱子治家格言》、《心經》、《大學》等。我校還邀請專家引領家長開悟,如大連儒學學會會長張本義先生、中央民族大學徐建順教授到校做吟誦專題講座,家長代表張小靜先生做《內聖外王》的主題交流,大連團市委書記趙紅做《成功的本源》國學講座等。我校還組織親子書法作品展、親子國畫作品展、親子剪紙作品展、親子風箏節等活動,促進家長殷潤,家校合潤。


四、國學課程評價化


我校注重國學課程的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方式,給予學生多角度、多維度科學合理的評價。


首先,建立量表進行常規性評價。


校本課程評價表

        

評價專案評價人

評價內容

評價等級

評語

自評

參加活動的積極性



知識技能的掌握


作品完成情況


家庭活動


組評

合作的態度



與同伴的交流互動


搜集處理資料


教師評

參與主動性



自主、合作、探究


創新能力


學習積極性


課外拓展


綜合評價



另外,我校還設計個性化特色評價。如校本課程成果作品展,唐詩宋詞誦讀單項競賽,通過評選:

1.國學經典小達人

2.中華詩詞好少年

3.傳統文化小使者

4.中華禮儀小紳士

5.傳統美德小淑女

6.經典故事演說家等多項榮譽,尤其是我們為每名學生建立個性化成長檔案,將學生校本課程學習收穫、作品等存入檔案,作為重要的過程性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和諧發展每一個」!


五、國學課程的成果


請大家先來欣賞一個小短片。


華風浩浩雄觀天地小,潤雨綿綿厚繼古今學。我們以潤澤教育「幸福體驗每一個」教育願景為核心,以潤育美德生活,潤化美德思想,潤悟美德智慧為宗旨,通過多元文化的浸潤,多元課程的豐潤,最終呈現在學生藝術修養的提升和綜合素質的發展上,努力做到讓我們的華潤學子經過小學六年的學習,畢業時能獲得一種情懷、兩全、三基、四力四雅、五技、六強思維六項核心素養、七個關鍵能力、八個願景、九項能力、十個一。


自建校以來,我校「國學潤人 樹魂立根」國學校本課程有效開展、扎實推進,為繼承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學校開展了一系列成果展示彙報演出:2012年在開發區大劇院舉辦了「幸福成長一周年」慶典活動;2013年「幸福體驗」弘揚傳統文化藝術節活動;「傳承國粹 潤育美德」傳統文化教育示範單位演出活動;2014年「藝術潤澤生命精彩 美德潤育智慧少年」幸福成長藝術節活動;2015年「幸福成長 成就夢想」北京小學「國粹經典 潤德澤福」弘揚傳統文化藝術節暨慶祝六一經典誦讀活動;「沐浴陽光 放飛夢想」大連市「童心向黨」文藝匯演活動;2016年承辦「星光璀璨 魅力新區」2016金普新區中小學文化科技藝術節系列活動之「華潤杯」詩詞藝術展演活動;「立字立德 立字立人」紀念紅軍長征80周年學生書法開筆典禮活動;2017年作為孔子基金會第810家孔子學堂舉辦「禮敬先師 立德樹人」紀念孔子誕辰2568周年千人書法筆會活動。作為金普新區傳統文化示範單位,在金州新區電視台「越來越好」欄目中進行長達40分鐘的傳統文化專題優秀成果現場直播活動,國學校本課程作品《春江花月夜》在2015年大年初一晚上大連電視台六台展播,在中央電視台「故鄉」欄目中也有過展示。  


「國學潤人 樹魂立根」國學校本課程的建構與實施使學校的特色建設得到了發展,我校被確立為中國孔子基金會第810家孔子學堂,華東師範大學智慧教育實踐基地,北京師範大學生命教育實驗學校,大連儒學研究實踐基地,大連市武術協會實踐基地,被評為金州新區首批弘揚傳統文化示範單位,金州新區十佳優秀文化團體。我校國學特色課程實踐經驗在《大連日報》、《大連教育》、《遼寧教育》《輔導員雜誌》、《中小學管理》、《東北之窗》、《教育》《中國教育報》等媒體雜誌中都進行了相關報導。


課程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將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學校課程建設的整體和創新實踐中,我們的教育實踐才能有靈魂、有活力、有底蘊。立足當下,放眼未來;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我校將會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之路上,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努力創建文化、生態、科技、智慧的和諧校園,使師生在文化浸潤中提升文化自信,從優秀走向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