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相濡以沫,悲喜同擔,經典的愛情應如是——周恩來與鄧穎超影集(超全)
5月8日至11日,香港紫荊雜誌社、香港僑界社團聯會聯合中共淮安市委宣傳部、淮安周恩來紀念地管理局、淮安周恩來紀念館,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辦“紀念周恩來誕辰120周年(香港)大型展覽”。👉【展覽詳情、報名戳這裡】
展覽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周恩來和鄧穎超之間的革命愛情。今天,紫荊新媒體得到展覽組委會的授權,將展覽作品提前公布,讓大家先睹為快!
1925年8月8日,周恩來和鄧穎超在廣州結婚,這是他們的結婚照
1926年,周恩來和鄧穎超在汕頭
在周恩來寄給夫人鄧穎超的明信片上,他寫道:“願我們兩個人和他們兩個人(德國革命情侶李卜克內西和盧森堡)一樣,將來共同走向斷頭台。”
這樣的誓言,在革命的年代顯得多麼的浪漫。一起上斷頭台,這絕不是尋求死亡解脫,而是要邁向新生。這個新生,是他們走向新生,是國家和民族走向新生。
1935年,周恩來和鄧穎超在瓦窯堡
1938年,周恩來和鄧穎超在武漢。這是他們送給父親的照片,落款“翔兒、超兒”。
1939年1月,周恩來和鄧穎超在重慶曾家岩八路軍辦事處前合影
1939年8月,周恩來和鄧穎超在蘇聯合影(陪護治療)
1940年8月8日,周恩來和鄧穎超在重慶,這是他們結婚15周年的合影
周恩來和鄧穎超二人,在五十多年當中,在革命的道路上,共同經歷了在白色恐怖氣氛下的喪子之痛、經歷了兩萬五千里長征路、經歷了各種艱難險阻和驚濤駭浪,但是他們的感情始終不渝,相親相愛、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周恩來告訴侄女,要找終生伴侶,別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熱愛國家、熱愛人民,全心全意地為國家奮鬥。
他們的愛,用周恩來的話說就是,先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才是一個屋簷下的伴侶。
1944年,周恩來和鄧穎超在延安
1946年,周恩來和鄧穎超在南京梅園新村30號院內合影
1947年,周恩來和鄧穎超在延安合影
1950年8月8日,西花廳,周恩來和鄧穎超結婚25周年銀婚紀念
鄧穎超曾講述過自己與周恩來的愛情經歷:“我們的愛情生活不是簡單的,不是為愛情而愛情,我們的愛情是深長的、是永恆的。我們從來沒有感覺彼此有什麼隔閡。我們是根據我們的革命事業、我們的共同理想相愛的,以後又發現我們有許多相同的愛好,這也是我們生活協調、內容活躍的一個條件。”
周恩來和鄧穎超銀婚紀念照
鄧穎超曾在觀花後寫下《從西花廳海棠花憶起》。“在花下樹前,大家一邊賞花,一邊緬懷你,想念你,彷彿你仍在我們中間……”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婚姻生活中,周恩來和鄧穎超始終奉行“互愛、互敬、互勉、互助、互信、互諒、互讓、互慰”的原則。這“八互”原則,讓他們堪稱恩愛模範。
1950年代,周恩來和鄧穎超在西花廳
1955年,周恩來和鄧穎超在八達嶺
1959年,周恩來和鄧穎超重回結婚地廣州
1960年,周恩來和鄧穎超在密雲水庫合影
1961年,周恩來和鄧穎超在西苑機場
1963年4月,周恩來和鄧穎超在北京玉泉山
1963年,周恩來和鄧穎超在蘇州
1970年,周恩來和鄧穎超在中南海西花廳,這是他們的最後一張合影
大家都在感歎愛情,羨慕愛情,追尋愛情,那愛情是什麼?相濡以沫、悲喜同擔耳。周恩來和鄧穎超,恰好給我們詮釋了值得歌頌的經典愛情。
我們僅此紀念,聊表對偉人的敬意。
請繼續欣賞更多周恩來和鄧穎超的珍貴照片:
周恩來和鄧穎超在頤和園
讓我們永遠地懷念摯愛情深的周恩來和鄧穎超。(完)
監製:張春生
編輯:李幸、白冰
所有圖片版權歸“紀念周恩來誕辰120周年(香港)大型展覽”組委會所有。本文歡迎轉載,轉載請在文章留言中寫明聯繫方式。請關注紫荊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