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惠台措施為兩岸融合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2月28日,國務院台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發布實施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惠台31條”),受到兩岸各界的熱烈反響與傾力支持。這既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對台工作重要思想的集中體現,也是貫徹落實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實踐舉措,勢必為兩岸融合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對兩岸關係發展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文|北京 王瓊

“惠台31條”規定,台灣人士參與大陸廣播電視節目和電影、電視劇製作可不受數量限制。圖為2017年6月1日,第九屆兩岸電影展在台北開幕(圖:新華社)

惠台措施權威性高、

針對性強、覆蓋領域廣

權威性強、政策含金量高。此次《若干措施》由國台辦和國家發改委共同牽頭,聯合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等近30家部級單位共同推出,其涉及部門之多,權威性之高,頗為罕見。此次措施圍繞國家重大行動計劃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比如對於台資企業參與“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設立區域總部和研發設計中心、牽頭或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申報等方面,均享有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同時,首次詳細列出在投資和經濟合作領域台資企業所擁有的權益和政策引導方向,如大陸市場將面向台資企業大幅開放,允許其參與重大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建設,參與政府採購及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並明確指出台資企業轉移升級、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以及拓展內外需市場的政策導向。

針對性強、社會影響力深。《若干措施》是大陸經過反復調研,起草過程深入了解台資企業和台灣同胞的現實情況和切身需求,多部門進行廣泛協調後回應台企台胞的普遍關切,提出的針對性強的解決辦法。例如繼續在中西部、東北地區設立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鼓勵台資企業轉移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廣電影視節目方面擴大市場開放,19條措施涉及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和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包括向台灣同胞開放134項國家職業資格考試,新措施多針對台胞長期在大陸工作、生活中因身份限制而面臨的問題,全方位對接台胞需要需求、多角度服務台胞訴求訴願,既提供政策支持,又傾力幫扶解難,直抵台灣同胞心理需求,將切實擴大台企台胞特別是基層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

覆蓋領域廣、政策公共體系化。《若干措施》涉及領域廣泛,涵蓋產業、財稅、用地、金融、就業、教育、文化、醫療、影視等多個領域,涉及到國家31個部門的公權力和政策調整,開放力度之大、範圍之廣、涉及部門之多,均為前所未有。此後中央各部門、各級地方政府在推行公共政策時,都要考慮對台工作內容。涉台政策不再是相關單位零星化、碎片化的制定落實,而是當成公共政策進行系統化研究推動,透過政府公權力系統讓政策進一步細化、優化,整合成“涉台公共政策體系”。

惠台措施的出台背景

習近平對台工作思想的重要體現。自十八大以來,面對台灣政局重大變化與兩岸關係發展新的形勢,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中央適時提出“兩岸命運共同體”、“兩岸一家親”、“統一要兩岸民眾心靈契合”、“促進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等兩岸關係發展新論述,以實事求是、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知行合一的精神,發展出一系列立意高遠、內涵豐富的對台政策創新論述,延續和創新了兩岸和平統一理論主張,提出了新時期兩岸關係發展的新方法、新路徑與新目標。其中,2016年3月習近平在參加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首次提出“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理念,同年11月,他會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時提出六點意見,其中第三點專論“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後這一理念被寫入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表述為“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綜上觀之,“兩岸融合發展”成為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新一屆黨中央對台政策的核心內容與關鍵抓手。習近平在許多具體問題上都表明態度和想法,如多次提出願意讓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的發展機遇;大陸人口多,市場大,產業廣,完全容得下來自台灣的商品,完全容得下來自台灣的企業;願意優先對台灣開放,並且力度要更大一些;兩岸可以加強宏觀政策溝通,發揮好各自優勢,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增加同胞的受益面和獲得感;為台灣青年提供施展才華、實現抱負舞台等等。此次大陸以綜合性、全功能的政策思維出台措施,正是習近平對台工作思想的重要體現與實踐舉措,這些措施並非狹義“惠台措施”的延續,而是兩岸“融合發展”理念的切實推進,也是習近平宏觀國家發展戰略思想在對台工作上的現實映射。

貫徹落實十九大涉台精神的重要舉措。以“人民為中心”、“民間交流”為理念推進兩岸融合發展將成為新時期對台工作的重要路徑與目標。因此,十九大報告強調,“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台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台灣同胞生活方式,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我們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我們將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此次惠台措施正是積極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舉措。給予台灣同胞同等待遇,形成兩岸關係中人民身份的“主體意識”,確立了台灣同胞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主體性身份,他們與大陸同胞共為主體,共同成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主人,成為兩岸關係的主導者。這是中央對台工作思維的再一次思想解放,體現出在融合發展中化異趨同的信心,也充分展現出大陸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與文化自信。

兩岸開放交流30年的民心所向與大勢所趨。1987年11月台灣當局開放探親交流,兩岸關係打破幾十年冰封狀態,進入到兩岸人民直接交流和雙方經濟社會交流交往階段。從間接“三通”到直接“三通”,從單向往來到雙向往來,兩岸交流之門一旦開啟,便再也無法關閉。兩岸經貿從無到有,30年來總額高達數萬億美元,大陸成為台灣第一大貿易夥伴和最大順差來源;大陸遊客和團體成為台灣第一大遊客來源,而數以萬計的台灣青年和學生來大陸交流、實習,尋找發展機會,在大陸營商設廠的台商及家屬更達百萬之眾。兩岸社會“大交流、大發展、大合作”格局已然形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受到越來越多台灣民眾支持和擁護,贊同兩岸和平發展成為島內主流民意。2017年3月《遠見》雜誌公布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58.8%民眾有意離台工作、求學或投資,其中以來大陸為首選,比例達51.5%,20到29歲年輕世代意願更高達59.5%。“惠台31條”公布後,《遠見》雜誌公布調查顯示,願意來大陸發展的年輕族群(18至29歲)高達59.6%,且有66.7%的年輕人認為惠台措施對穩定兩岸關係有幫助。

大陸惠台措施為兩岸融合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惠台措施將有力促進兩岸經濟交流與民間融合。2017年7月4日,“2017台胞青年千人夏令營”在北京開營 (圖:新華社)

對兩岸關係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有力反制蔡英文當局“去中國化”路線。2016年5月蔡英文上台後,否認“九二共識”,頑固抱持“台獨”立場,試圖切割兩岸、疏離大陸,對內“政治追殺國民黨”、採取措施限縮兩岸交流,大肆推動“去中國化”的“台獨”路線,竭力在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各領域弱化兩岸聯結;對外“倚美媚日對抗大陸”,推動新南向政策企圖減弱對大陸經貿依賴。蔡英文當局意識形態作祟,不問民生只管權鬥,導致台灣社會矛盾重重、動蕩不安,台灣民眾普遍陷入苦悶、仿徨、無助的窘境。在這種背景下,大陸本著“兩岸一家親”理念,展現為兩岸民眾謀福祉的氣度與情懷,大手筆、大力度出台31條,願意讓台灣同胞率先享受大陸發展機遇,願意為廣大台灣同胞在大陸發展創造更多便利條件,這與蔡英文當局只管權鬥不問民生、千方百計阻撓兩岸交流的行徑形成鮮明對比,二者高下立見。惠台措施將有利於戳破民進黨當局調整兩岸政策的假象,讓台灣民眾認清民進黨的“台獨”本質,一定程度弱化民進黨“去中國化”的負面作用,增加台灣民眾對大陸發展模式與經濟社會制度的認識與認同。

有力促進兩岸經濟交織與民間融合。惠台措施出台後受到台灣社會的讚譽與支持。前國民黨“立委”蘇清泉認為,這“讓台灣百姓很有感,未來磁吸效果還會再擴大”;台前陸委會主委蘇起稱讚大陸對台措施“前所未見”、“效果會很大”;台灣學者傅昆成認為兩岸已經進入“實質統一”進程;台灣中正大學教授廖坤榮認為這是兩岸“經濟統一”加速器,兩岸融合會逐漸形成。改革開放40年來,台資企業赴大陸投資即成為帶動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力量,目前大陸成為台灣最大的投資目的地。此次惠台新措施“急台資企業所急”“想台資企業所想”,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有利於吸引台灣高端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等核心優勢產業投資大陸,幫助現有台企轉型升級,解決台企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必然會給台灣經濟、台灣同胞帶來切切實實的福祉和利益。兩岸開放交流30年,兩岸社會、文化等領域交流也日漸緊密,經歷了從間接到直接、從單向到雙向的不斷擴大和深化過程,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格局。惠台措施中有19條涉及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特別是向台灣同胞開放134項國家職業資格考試,為台灣同胞取得從業資格和在大陸應聘提供了更多便利。同時,台灣同胞也可以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和評獎項目、榮譽稱號評選,加入專業性社團組織、行業協會,參與大陸基層工作,台灣影視、圖書等市場准入限制也進一步放寬,不僅能進一步推動兩岸文化文藝的深入交流合作,更是“兩岸一家親”的切實落實與隔閡打破,勢將大力增進兩岸民眾相互了解與情感交融。

有利於型塑“兩岸命運共同體”意識與氛圍。《若干措施》的推出,將吸引更多的台灣同胞來大陸發展,融入大陸社會的生活圈,兩岸民眾在共同學習、工作與生活中,將增進相互了解、消弭誤解隔閡,彼此的利益連結更加緊密,也將逐漸形成 “兩岸一家”、“榮辱與共”的認識,培育出“共同家園”、“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兩岸交流融合乃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在大陸一系列惠台政策推動下,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自覺承擔起歷史使命,主動融入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大潮之中,成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一份子,成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祖國統一的中堅力量。大陸惠台措施為兩岸融合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作者係中國社科院台灣問題專家)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 2018年4月號

編輯:白冰、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