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手作拍檔的製衣旅程
近年香港興起手作風,許多人選擇用雙手創造自己的作品,在他們眼中,每一件作品都是用汗水換來的,更是獨一無二的。你對手作人自身的故事感興趣嗎?今期就帶大家看看兩位90後「製衣人」的創作故事。
文、圖 |陳珈悠
李菀螢(YY)和鄭穎雯(WMAN)是中學時期的同班同學,但與大家所想像的有些不同,她們可不是中學常見的「孖公仔」,反而各自有自己的朋友圈子,而且她們一個選修地理科,另一個修讀旅遊與款待科,志向不盡相同。「我們後來是在自修課時聊開了,便成為了朋友,但真正熟絡倒是在中學畢業之後。」她們說道。
1加1大於2
或許是吸引力法則的關係,YY和WMAN因同樣喜歡研究日系衣服而成為好朋友,後來更「拍住上」成立屬於她倆的品牌「Once Upon A Time」,用這句經常在不同故事開首用語作品牌名稱,代表她們想藉著作品記錄製作者獨一無二的故事,同時讓每位喜歡她們作品的知音人成為了故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回想起2016年的某天,她們在閒聊中講起衣服,突然一句「既然總是找不到自己喜歡的衣服,不如我們試試自己做?」此前,她們不曾學習過服裝設計,更別說動手拿起剪刀剪布料、用縫紉機把布料製成衣服。但不知為何,她們因著這句話,而貿貿然開展了手作人的生活。
或許你會覺得她們很衝動,但自從萌生成為手作人的念頭後,她們開始研究如何製造一件衣服,一切由零開始。走到深水埗的布店研究各種布料的特質,又研究不同衣服的細節設計,就是希望能為自己的作品多添特色。至於縫紉技術,除了中學家政堂的基礎外,WMAN媽媽的裁縫朋友、縫紉書籍和YouTube上的影片都是她們的偷師對象,由最簡單的裙子開始揣摩當中的技巧,一步步向更高難度挑戰。
每件作品都包含了作者獨一無二的故事。
一件衣服,從設計開始到製成約需2至3個月,加上是人手製作,所以「Once Upon A Time」每季的產量並不多,她們的衣服設計看似簡單,卻很耐看。「我們希望所造出來作品不是穿一季就會扔掉,而是能應用於不同氣候,貴精不貴多。」所以她們的每個設計都會反覆試驗才決定是否推出。
以性格分工
「能夠經營起一個品牌,都是從不同的工作經驗教會我們人情世故,以致於能面對各式各樣的情況。」可不要以為她們只需負責繪畫設計圖和縫紉衣服,就連拍攝具有品牌風格的產品照、撰寫文案、到銷售,甚至寄送作品到客人手上,都由她們「一腳踢」。
幸好的是,她們是兩個人,個性一硬一軟,正好可以互補不足,發揮各自長處,在灰心時互相激勵。例如WMAN忍耐力較好但記憶力較弱,而YY正好記憶力較強但個性較為衝動,所以很多時YY都會成為WMAN的秘書。WMAN對車工和裁布較熟悉,YY就負責拍照和撰寫文案等宣傳工作,各自的長處使事情更有效率,亦証明兩人缺一不可,「如果只剩下其中一人的話,相信很難堅持下去,『Once Upon A Time』也不會存在。」
Wman(左)與YY共同為夢想而努力。
如果YY和WMAN不是中學同學,只剩下一個人,相信她們各自的故事都會有所不同,「Once Upon A Time」亦可能不會誕生。看看你身旁的同學,或許有天他將成為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伙伴。
本文發表於《知識》雜誌2018年3月號
編輯:莫潔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