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大妗姐」歐惠芳
說起「婚禮」,大家第一印象是穿著純白色婚紗裙的新娘,被父親牽著步入禮堂的畫面?還是穿著紅色裙掛,戴滿金器的新娘子在敬茶的畫面呢?
文 | 陳珈悠
圖 | 陳珈悠、由受訪者提供
大家又有沒有想過一個婚禮是怎樣構成的呢?除了主角是一對新人以外,婚禮中尚一位不能或缺的人物——中式婚宴稱為「大妗姐」、西式婚宴中的「婚禮顧問」。或許大家有聽過婚禮顧問這個職業,坊間亦有不少相關課程,但對於婚禮顧問,你又了解多少呢?今期就帶大家看看婚禮顧問的二三事。
歐惠芳(Sharon),做婚禮顧問這一行業25年,主理過不少名人的婚禮,包括2015年黃曉明與Angelababy(楊穎)的婚禮、2016年羅仲謙與楊怡婚禮等。但原來她入行成為婚禮顧問,是一個機緣巧合的故事。
傳承中式婚禮傳統習俗
25年前歐惠芳成立公關公司,偶然之中的一個婚禮工作,改變了她之後的職業導向。「那時我要為工作搜集一些資料,發現原來全香港沒有一間婚禮顧問公司,尤其是傳統中式婚禮,『大妗姐』都已經青黃不接了。」歐惠芳在那次工作中,看到香港中式婚禮傳統習俗傳承的危機,感到十分可惜之餘,對「大妗」這行業亦萌生出傳承的使命感,「這是我們自己的文化傳統,如果自己人都不認同,如何叫別人認同呢?」後來,因著這些原因,她還專門出版書籍《結婚大全》,將婚禮的資訊編寫成書,既傳承中華文化,亦為將要結婚的新人提供參考。
故事說起來有點「時勢造英雄」的感覺,「應該是婚禮顧問這行選中了我吧。」歐惠芳說道,公關與婚禮顧問的工作有點相似,令本身對辦活動有興趣的歐惠芳毅然決定重新從事一個新的行業,這樣一來,便25年。但要25年來對同一個行業懷抱熱情,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或許有人都會問,一個婚宴真的需要婚禮顧問嗎?很多將要結婚的新人會選擇找親戚去擔任這個角色,負責婚禮當天的協助。但其實除了傳統習俗外,籌備婚禮本身都大有學問。結婚從來都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關乎兩個家族的事,雙方價值觀有差異是必然的,從定婚期到禮金金額都需要溝通。當出現意見分歧時,又該如何是好?此時,婚禮顧問就成為兩個家庭的溝通渠道。為此,歐惠芳特意修讀了「專業調解員培訓課程」,目的是希望自己能更靈活地處理各種狀況。
2016年羅仲謙與楊怡婚禮就由歐惠芳(右5)主理。
中西合壁的「港式婚宴」
不論是傳統中式婚禮或是西式婚禮都會有其獨特的習俗,例如中式婚禮中,男家向女家「過大禮」後,女家需要回禮;一對新人需於結婚後3天一同回到女家,稱為「三朝回門」。但因為時代變遷,加上香港是個追求速度的地方,婚宴都日趨快速。歐惠芳表示在中西合壁的歷史背景下,香港早已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港式婚宴」,婚禮前一天是中式婚禮的「上頭」儀式,婚禮當天早上會按中式婚禮習俗向長輩敬茶,到晚上的婚宴時又會穿上婚紗、切結婚蛋糕等。
歐惠芳指其實中式婚禮和西式婚禮都有一些相同之處,例如中式婚禮中有合巹交杯的儀式,象徵新人同心、百年好合;西式婚禮則設有香檳塔儀式(Champagne Pouring),象徵幸福滿瀉。另外,西式婚禮行禮時會由新娘的父親牽著新娘進場,再交予新郎,與中式婚禮中的「執子之手」有同一意義。
編輯:莫潔瑩 高健
知識邀你一試
全港首個免費網上補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