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第20屆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頒獎典禮

第20屆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頒獎典禮於4月15日下午3時在香港科學園第三期大展覽廳圓滿舉行,大會邀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中聯辦陳冬副主任親臨主禮;教育局楊潤雄局長、創新及科技局楊偉雄局長、中聯辦教科部李魯部長、香港科技園公司羅范椒芬主席、深圳市南山區政協陳軍主席等擔任頒獎嘉賓。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第20屆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頒獎典禮

典禮主禮嘉賓與獲獎師生合影(來源: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被譽為全港規模最大、水平最高、歷史最悠久的學界STEM大賽,本屆大賽可謂碩果櫐櫐,吸引了香港近400所中、小學及幼稚園的大約4000件作品參賽。大賽的宗旨是推動STEM教育——教育(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教育,培養學生在跨學習領域的綜合能力。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在致辭中提到,特區政府在2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再投放超過500億元,從多方面進一步加速創新科技領域的發展,其中包括不少是培育人才的新措施,將會在短期內陸續推出。更加重要的是,香港有“一國兩制”的優勢,背靠內地強大的市場,具備成熟的金融體系和完善的商業網絡,和國際標準早已接軌。另外,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規劃很快就會推出,一定會為香港的科創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因此,正如林鄭月娥女士在致辭中所說:“我有信心,香港有條件成為亞太區首屈一指的創科樞紐!”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第20屆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頒獎典禮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在頒獎典禮中致辭(鄒李蕾 攝)


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總幹事蘇祉祺博士在頒獎典禮致歡迎辭時首先向獲獎同學表示祝賀,又指出此次大賽有四個亮點:一是獎項多;二是參賽組別和評判人數最多;三是邀請了來自北京、廣東和澳門的代表隊參賽,促進了四地的交流與合作;四是作品水平歷屆最高!這些成績都與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推進STEM教育有著密切關係。他代表協會感謝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對科創大賽及創新創業大賽的大力支持!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第20屆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頒獎典禮

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總幹事蘇祉祺博士在頒獎典禮致歡迎辭(鄒李蕾 攝)


蘇博士還強調,香港必須迎難而上,才能追趕創新的步伐,尤其要把握“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找準香港自身的發展優勢,加強與大灣區內城市的合作,鼓勵香港青少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拓展機會,實現夢想!


本屆大賽碩果櫐櫐。特別大獎分別由不同的學校奪得,小學組得主為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的陳劭昇、蘇文澤、楊坤寶,作品為“微妙的泥土”;初中組得主是來自聖公會李炳中學的梁東嵐、張鉞烔、吳嘉汶,作品為“突破性機械式義肢”;高中組得主是來自聖保祿學校的姚懿育、陸藝明的”Reusable lactase hydrogel for lactose intolerants”。而“少年科學家”殊榮則由英皇書院的周昭宏獲得,他的作品為”Metal ion adsorption by functionalized superaramagnetic iron (II,III) oxide”,評判尤為欣賞他對研究的認真與熱誠,以及對所研究範疇的透徹認知和掌握。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第20屆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頒獎典禮

初中組獲獎作品“突破性機械式義肢”(鄒李蕾 攝)


此次大賽共頒發超過200個獎項,包括“科學幻想畫”、“研究及發明”、“優秀STEM老師”、“優秀STEM教員”、“優秀STEM活動”及“優秀STEM學校”等項目,於4月14日完成總評。為與社會各界分享大賽成果,總評同日下午設公開展覽,同時展示過往20屆優秀作品,吸引不少家長、師生前來觀摩交流。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右)4月15日在第20屆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頒獎典禮上參觀展覽(來源: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記者:鄒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