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源溯本 汲古涵新——蕭暉榮教授藝術展”澳門隆重開幕

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港澳兩地的文化藝術交流,由澳門基金會主辦暨承辦的“追源溯本汲古涵新——蕭暉榮教授藝術展”,於5月25日下午6時30分假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隆重開幕。本次展覽共展出蕭暉榮教授近兩百件藝術精品,涵蓋了中國畫、書法、雕塑三大藝術領域,充分展現出蕭教授全面而卓越的藝術成就。

蕭暉榮教授在開幕式上致辭(周馬麗 攝)

開幕式上,全國政協常委廖澤雲,中央政府駐澳聯絡辦宣傳文化部副部長級助理邵彬,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副局長楊子健,中國文聯港澳台辦副主任張錫海,澳門日報社長陸波,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王英偉等擔任主禮嘉賓。

張錫海致辭時表示,代表中國文聯表示熱烈祝賀本次展覽開幕。他說,蕭教授是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大家,深入研究傳統文化,將個人感悟與時代精神融為一體。蕭教授在中國畫、書法、雕塑三個領域中的每一個領域都有開拓性表現;蕭教授是香港美術界代表性人物,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做出貢獻。本次展覽的展品表達出對祖國深深的愛,對香港濃濃的情。

“追源溯本 汲古涵新——蕭暉榮教授藝術展”澳門隆重開幕

本次展覽作品之一:蕭暉榮《池面好豐神》設色銀箋 2014年作180×104cm

王英偉致辭時表示,蕭教授是香港藝壇領軍人物,是少有的在多方面藝術發展的人才,無論繪畫、書法或雕塑,可謂是奇才,過去幾年在世界各地做過五十多次個人展覽。最難得的是蕭教授不斷推動兩岸四地文化交流,令人特別尊敬;還令人特別推崇的是蕭教授愛國情懷。蕭教授樂於幫助新老藝術家,令香港藝壇多姿多彩。他說,希望此類展覽更多在澳門展覽,令澳門民眾有更多機會看到。

蕭暉榮致答謝詞時表示,很慶幸自己是華夏子孫,是我們智慧的祖先創造了人類最早的藝術。中國藝術能走向世界,是我們強大的國家支持的。

“追源溯本 汲古涵新——蕭暉榮教授藝術展”澳門隆重開幕

本次展覽作品之一:蕭暉榮《東方明珠 —— 日出東方》設色紙本 2017年作 144×368cm

本次展覽獲得多家單位的支持,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美術家協會、西泠印社、西安美術學院、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香港《紫荊》雜誌社聯合參與主辦,澳門文化局、澳門藝術博物館為支持單位,中國畫學會、浙江大學中國藝術研究所、中國藝苑研究學會為學術支持,香港美協、海外中國美術家協會等共同協辦。展覽將於5月26日至6月11日在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專題展覽廳展出。

蕭暉榮教授現為中國文聯全國委員、中國美協理事、中國畫學會顧問、香港美協主席、西泠印社社員。他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開始創作並發表作品,作品曾連續入選第六至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並曾獲優秀獎。曾在國內外十多個城市及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五十多次大型個展,主編及出版個人畫冊五十多部,被譽為“現代中國畫巨匠”。 2013年,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將國際永久編號188973號小行星命名為“蕭暉榮星”,是歷史上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畫家。 2014年,榮登“全球傑出華人百傑榜”,並榮獲“全球傑出華人獎”。 2017年,獲頒“傑出港人——回歸二十年影響香港二十位卓越人物”榮譽勳章。

本次展覽作品之一:蕭暉榮《一帶一路 鳥鳴花開》設色銀箋 2016年作 200×140cm

蕭暉榮具有全面而卓越的藝術才能。他的中國畫在繼承傳統筆墨精神的同時勇於創新,探索出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在畫面布局、色彩乃至人文內涵等方面均多有創造。尤其是梅花圖,常以梅花家族的繁茂景象譬喻今日民族崛起國家興盛的和諧盛世,予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與豐富的情感體驗。他的書法創作諸體兼擅,特別是對古文字素有研究,不論是甲骨文、鳥蟲篆,還是金文、石鼓文、小篆,均駕馭自如,既富有古韻又不失個人面貌。尤其是他的鳥蟲書更有獨得之秘,鐵畫銀鉤,莊重典雅,使這種古老的書體在他筆下煥發出全新的魅力,正在成為帶有他個人鮮明印記的中國文化符號。他的“文人雕塑”,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與雕塑藝術固有的形式美融為一爐,創造出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形神俱足,內涵深刻,給人以豐富的想像空間。

蕭教授是香港藝壇的領軍人物,潛心探研傳統藝術數十年,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有著深刻的理解和突出的創見。他積數十年之功,將中國傳統藝術和時代精神、自身閱歷與體悟相融合,在中國畫、書法、雕塑和文史畫論等方面創造出輝煌的成就,廣為藝壇同仁所讚賞。


記者:周馬麗

編輯:白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