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科學賽港隊載譽而歸 “星系巢穴”刷新國際認知
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總幹事蘇祉祺博士(前排左五),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科學創意中心總監暨港隊領隊黃金耀博士(前排左六),紫荊雜誌社社長、總編輯楊勇(前排左四)與獲獎同學、指導老師及其他學生家長合影。
第69屆Intel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ntelISEF)香港隊賽果於今日假香港科學園發布,楊沐華等11位同學分別獲得Sigma Xi科學研究學會生命科學專項獎二等獎、化學組別三等獎等多個獎項,成績令人鼓舞。
大賽香港區獨家承辦機構、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總幹事蘇祉祺博士對港隊成績表示非常高興,且欣賞同學們的學習精神。他還提及早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在港兩院院士的來信作出指示中提到“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說該大賽是培養本地科學人才的平台,期望政府繼續大力支持。
港生科研成果受國際關注
在發布會後,來自聖若瑟書院的楊沐華同學、漢基國際學校的葉若言同學及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的葉寶瑩、蔡培琳和黃月婷代表分享參賽感言,由協會科學創意中心總監暨本次港隊領隊黃金耀博士擔任嘉賓司儀。作為全隊乃至全大賽年齡最小的選手,“翁祐”三小花早在中一起就開始研究,利用聚乙烯醇(PVA)與硼砂交聯後的凝膠,製成“樹膠布”,黏到樹木受真菌感染處時,可釋放藥物進行治療,最終獲化學組別三等獎。黃博士讚三小花為本地少有的“樹醫生”,並鼓勵她們申請專利,造福本地綠植生態。
(右起)楊沐華、葉若言、黃金耀博士、葉寶瑩、蔡培琳和黃月婷分享是次參賽感受及體會。
而另一隊跨校拍檔——楊沐華和葉若言的成果則比較特殊。楊同學透露研究起源於自己在上學路上對黃猄蟻的觀察,並突破性地發現其“巢穴系統”與現有文獻存在出入,很可能為香港獨有,稱之為“星系巢穴”,奪得Sigma Xi科學研究學會生命科學專項獎二等獎及動物科學組別四等獎。黃博士指出這是港隊首次以科學發現為研究主題的隊伍,且成果或能佐證香港獨有生物現象,受到國際學界期待。
獲獎同學與別隊老師進行交流。
第69屆Intel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在本月13至18日於美國匹茲堡舉行,香港代表隊在來自全球81個國家和地區、近1,800名學生中脫穎而出,再創佳績。
想了解同學們研究科學的秘辛及更多趣聞軼事,請關注《知識》雜誌六月刊。
記者 & 攝影:申雋、余錦平
編輯:李惟
紫荊邀你一試
全港首個免費網上補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