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在新加坡 馬來西亞取得豐碩成果

今年是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五周年。五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從理念轉化為行動,“一帶一路”的種子已在世界多個國家開花結果。由此可以看出,“一帶一路”倡議順應時代潮流,同時,也符合其他國家的共同發展的普遍願望。

文|本刊記者 魏東升

為紀念“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五周年,日前香港新聞聯組織了近20家香港媒體走訪了新加坡、馬來西亞各地。本刊記者有幸隨團採訪,實地考察了“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對這兩個國家發展帶來的影響。

採訪團在新加坡參觀華人社區時合影留念


中新兩國將圍繞三大平台深入開展“一帶一路”合作

3月30日,剛剛履新的中國駐新加坡大使洪小勇先生,在向新加坡哈莉瑪總統遞交國書的次日便接見了香港新聞界“一帶一路”採訪團。新加坡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夥伴,也是重要節點。洪大使表示,當前中國與新加坡關係發展勢頭良好,兩國圍繞基礎設施、金融支撐、三方合作三大平台,深入開展“一帶一路”合作。

“一帶一路”倡議在新加坡 馬來西亞取得豐碩成果

中國共享單車公司在馬六甲投放的ofo小黃車(魏東升 攝)


他在座談中指出,新加坡是東盟國家中和中國建交比較遲的國家之一,但務實合作在沒建交時就已開始。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伴隨中新關係的發展,兩國不斷加強經貿合作。改革開放之初,中國輸入新加坡先進管理理念,合作走在東盟國家前面。例如多年前就開始合作建設的蘇州工業園區、天津生態城,以及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等。

洪小勇表示,在經濟布局上,中新兩國都正在謀求轉型為高新經濟,“一帶一路”帶來的產業鏈,契合新加坡產業轉移需求及長遠發展。“一帶一路”將兩國布局和願景連接起來,體現全覆蓋、高質量、貼合民生發展的特點。

在具體項目合作上,中新兩國也已簽署諒解備忘錄。目前,兩國在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能源、通訊、數字經濟、電子商務、生物科技等領域的合作正在全面深入展開。

  

洪小勇介紹,在重慶互聯互通框架下的“南向通道”,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從重慶一路下來到整個東南亞,形成鐵海聯運、公路聯通的交通管道,目標是將“一帶一路”的海路、陸路連接起來。

洪小勇大使曾於2011年至2014年在香港工作過,因此他對香港懷有深厚的感情。他認為,隨著中國和東盟自貿區合作關係全面升級,香港的區位經濟優勢越來越凸顯。他表示,兩個城市之間可以優勢互補,互利合作。同為國際航運、貿易、金融中心,新加坡與香港藉助“一帶一路”契機,未來的合作潛力巨大,不僅可以實現強強聯合、相互提升,而且將促進中新關係發展和區域互聯互通。

在新加坡採訪時,採訪團還走訪了當地中心城區的“牛車水”華人區,這裡至今保留著唐人街的歷史風貌,徜徉在此讓記者們倍感親切。在走訪當地的華人華僑代表社團時,潮州八邑會館副會長林雍傑先生熱情地介紹了華人華僑在新加坡的奮鬥史和生存現狀。

中國連續8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夥伴

處於熱帶雨林氣候帶的馬來西亞,常年溫暖多雨,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國家之一。在當地,記者採訪了建設中的馬來西亞皇京港以及投資當地的中國企業,也深入到當地的華人社團了解華人華僑在當地的生存現狀以及他們對所在國所作出的積極貢獻。

按照行程安排,採訪團抵達吉隆坡後即走訪了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並與陳辰公使銜參贊座談交流,他向記者介紹了“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在馬來西亞的推進情況。他表示,馬來西亞與中國關係非常友好,對“一帶一路”倡議回應非常積極,並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以至於,政府高官參加華人活動,言必稱“一帶一路”。

陳參贊表示,當前中馬關係處於歷史最好時期,亮點紛呈,並且始終走在中國與東盟國家關係前列。2016年馬來西亞與中國的貿易額較上一年增長4.4%,達2,409億林吉特(約合543億美元),中國自2009年起連續8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夥伴。同時,馬來西亞是中國在東盟的最大進口來源國。

香港信義集團招收馬來西亞當地員工1600餘名

據史料記載,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友好使者,鄭和七下西洋,先後5次駐節馬六甲。為當地帶來了中國的茶葉、瓷器和絲綢等物品,也帶來了友好與和平,更為當地發展提供了大好良機。馬六甲經濟、旅遊、文化、科技等多領域的發展,使這裡成為了馬來西亞的重要商貿中心。如今,“一帶一路”倡議為馬來西亞架構起互聯互通發展的新平台。

“一帶一路”倡議在新加坡 馬來西亞取得豐碩成果

吉隆坡商場已開通支付寶,並向顧客大力推薦使用(魏東升 攝)


2014年,中國香港企業信義集團在馬六甲投資2億美元建造玻璃廠。由於合作效果良好,去年香港信義集團又追加2億美元投資,於今年3月份開始動工建設二期項目。此項目先後共招收當地員工1,600餘名,極大地推動了當地就業。

為了更真實感受“一帶一路”中馬合作情況,採訪團一行還實地考察了位於馬六甲的中馬重點合作項目——“皇京港”。據了解,“皇京港”項目規劃預計2025年完工,將打造成集旅遊、智能商業、臨海工業園、港口碼頭於一體的經濟重鎮。

據當地人員介紹,建成後的馬六甲“皇京港”將成為一個非常大的深海碼頭,同時也能夠成為遊艇碼頭。馬六甲海峽船只往來繁忙,但此前沒有提供維修、補給的碼頭,因此可以預見中馬之間港口合作將取得良好前景,並將全面帶動馬六甲的旅遊和拉動經濟增長。目前,中國電建公司在當地的深水補給碼頭已經奠基,整體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之中。

除此之外,記者還了解到,中國和馬來西亞兩國合作建設的馬來西亞南部鐵路工程項目,4月3日在馬南部柔佛州的昔加末正式開工。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和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當天共同出席開工儀式並致辭。

據悉,該項目由中國鐵建、中國中鐵和中國交建三家企業共同承建,根據中國中鐵此前發布的公告,項目為金馬士-新山雙線電氣化升級改造米軌鐵路,全長191.14公里,設計客運時速160公里,合同金額為89億林吉特(約合144.7億元人民幣)。根據規劃,該鐵路工程項目預計在2020年完工,屆時從新山經金馬士再往北到巴丹勿剎的列車將全部實現雙軌運行。近年來,馬來西亞開始大力發展鐵路交通,除了南部鐵路的雙線改造,同樣由中馬兩國合作建設的東海岸鐵路也於去年開工建設。

中國元素在新馬比比皆是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在世界各地的全面推進,走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街頭,各種中國元素比比皆是。

記者在採訪過程中了解到,馬來西亞共有近700萬華人華僑,“Madein China”的各類商品琳琅滿目。我們走在異國街道也不用擔心迷路,街上很多行人交流時說的“中國話”讓我們倍感親切。

另外,走在新加坡的集市街巷,記者還驚喜的發現,對中國遊客來說,還有一個重大利好消息︰早已習慣使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中國人,都可以掃碼支付,免去了換外幣、帶多張卡的麻煩。並且,中國人喜歡砍價的習俗,似乎在新加坡也行得通。

當採訪團一行來到馬六甲時,在大街上發現了被海外譽為中國“新四大發明”(高鐵、網購、支付寶和共享單車)之一的共享單車,並且街頭馬路上來來往往不乏騎行的遊人。

據了解,2017年8月,中國共享單車公司ofo小黃車正式進入馬來西亞,如今已達到2,000輛之多。馬來西亞成為ofo小黃車繼新加坡、美國、英國、哈薩克斯坦、泰國之後進入的第六個海外國家。對此,馬六甲州首席部長伊德裏斯表示,ofo小黃車將為馬六甲市民及遊客提供更先進、更便捷的出行服務,其低碳經濟出行理念將幫助馬六甲市打造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科技城市。


本文刊登於《紫荊》雜誌2018年5月號

編輯:鄒李蕾

紫荊邀你一試

全港首個免費網上補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