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70年 高舉愛國愛港旗幟 守護打工仔權益

2018年4月17日是香港工聯會70周歲生日。4月15日,香港工聯會召開第37屆代表大會,“同心創新,團結奮進,開啟愛國工運新里程”,本人在4月16日榮幸地獲推選為新一屆香港工聯會會長,我們新一屆理事會定必秉承工聯會前輩精神及宗旨,高舉愛國愛港旗幟,堅定守護打工仔權益,不負廣大勞動階層對我們的期望。

文|香港工會聯合會會長 吳秋北

吴秋北

香港工聯會自1948年4月17日成立至今,走過了70載的光輝歲月,見證了香港的滄桑蛻變,經歷了英國殖民管治到“九七”回歸祖國。我要感謝全港近4百萬僱員一直作為工聯會的後盾,感謝40多萬會員對工聯會的大力支持,也感謝工運前輩對工運和工聯會所作的極大貢獻。如何秉承工聯會愛國愛港傳統,守護打工仔合理權益,開啟工運新里程,並與時俱進,用合適的方式方法提供服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工聯會由22個工會發起,成立之初的24家工會發展至現時有250多家工會,會員人數由2萬多人增至今天的42萬多人,成為香港最大的勞工團體。這是一代又一代工聯人奮鬥和奉獻的成果。承先啟後,繼承工會前輩的志向,團結奮進,為市民為工友謀福祉是我們所有工聯人的奮鬥目標。

高舉愛國愛港旗幟的勞工團體

工聯會是個旗幟鮮明的愛國愛港勞工團體,工聯會不忘初心和歷史使命,積極擔當團結民眾的角色,發展愛國事業。我們有深厚的愛國愛港傳統,從工聯會成立前的“海員大罷工”、“省港大罷工”,到成立後的“兩航起義”及“67反英抗暴”鬥爭,以至回歸後支持和實踐“一國兩制”的偉大事業,工會前輩的經歷一直勉勵我們。回歸前他們受盡港英政府殖民式的打壓,荊棘滿途,但他們無畏無懼,走出一條工會發展的康莊大道。我們要對國家實現“中國夢”充滿信心,亦要對香港“一國兩制”的實踐充滿信心。工聯會將進一步團結各方愛國愛港力量,共同為愛國愛港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工聯會70年  高舉愛國愛港旗幟  守護打工仔權益

工聯會一直心系打工仔及基層市民,發揮團結互助的精神。圖為1953年12月25日,深水埗石硤尾等六村發生空前大火後,五間工會聯合賑災,派發賑災物品

創辦工人福利 東江水越山來

回望70年,工聯會一直心繫打工仔及基層市民,想民眾所想,急民眾所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社會資源匱乏,勞工缺乏職業保障,工聯會作出“關心群眾疾苦,創辦工人福利”的決議,除了致力爭取勞工權益,亦關顧他們的生活需要,發揮團結互助的精神,組織各界力量,協助興辦學校、醫療服務機構等;在九十年代發展業餘進修、優惠購物及興辦各類社會企業。相關的惠及香港民生發展的建設更是傳承至今、沿用至今,其中最為人熟悉的就是東江水供港。1963年,香港大旱,港英政府實施全港制水,每四天供水一次,每次四小時,我相信這種苦況是我們,特別是年輕人體會不到的。當時工聯會連同中華總商會一起向廣東省人民政府反映情況,請求援助,得到周恩來總理的特批,得到廣東方面的大力支持,1965年起東江水輸入香港,滿足香港市民的用水需求。我們應該飲水思源,要感恩國家對我們的支持及幫助。

參政為勞工 維護打工仔權益

維護勞工權益是工聯會的天職,初心堅定不變。工聯會70年來一直都是勞工團體,外界或感覺我們是政團,但本質還是工會,我們加大了社會參與的力度,獨立舉旗參選立法會及區議會兩級議會,並參與各行業諮詢架構,就是為了在議會內反映勞工意見,為廣大僱員發聲,所以我們一直強調工聯會是“參政為勞工”。

會員是工會的構成主體,是工會力量的根本,所以我們必須做好群眾工作,團結勞工界,繼續想方設法維護勞工權益及發展會務。我在4月15日舉行的第37屆代表大會上,作出第36屆理事會工作報告,提及工聯會過去三年的維權工作,工聯會作為香港最大的勞工團體,在處理各項維權事件中能夠好好發揮我們各委員會、工會及工聯會議員辦事處的整體優勢,統籌協調各方力量,及時有效協助工友爭取合理權益。我們三年來共處理勞資糾紛接近1,000宗,涉及近萬人次,追討金額超過4億3千萬港元。其中處理了多宗大型工潮和建築工地欠薪事件,突出的有德爾斯直銷中心倒閉、亞視欠薪、加州健身中心結業等。

近年香港就業模式趨向零散、兼職及外判化,僱員利益受損日趨嚴重,這是工聯會未來在勞工維權上的一大挑戰。現在打工仔的思想觀念也趨向多元化及個性化,對工會的需求已有不同。我認為工會對行業和就業情況的變化及打工仔的需求必須充分掌握,才能有效提供更適切的服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團結會員及廣大打工仔,為他們提供切身服務,我們作為工會工作者,必須銘記我們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勞工政策和立法方面,工聯會一直為打工仔默默耕耘。工聯會由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一直鍥而不捨為打工仔爭取保障勞工的法例,包括僱傭條例、遣散費條例、長期服務金、強制性公積金等等。回歸後,我們成功爭取立法制訂最低工資、男士有薪3天侍產假,未來我們會繼續爭取特區政府儘快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確保新安排不能損害僱員權益,推動標準工時立法,劃一公眾和勞工假期17天,實施最低工資一年一檢,落實男士有薪侍產假在5日基礎上增至7日,延長婦女全薪產假至14周。此外,我們呼籲政府和僱主積極解決長工時及無償加班問題,並向著標準工時立法方向推進。未來工聯會將繼續以“有理、有利、有節”態度和社會各界一起推進各項勞工以及社會事業的進步。

轉型發展 同心創新

面對社會經濟轉型,勞動力結構出現重大調整,工聯會的會員結構也相應出現較大變化,工聯會緊隨社會發展的步伐,積極求變、轉型發展,希望可以加強吸納年輕人和文職專業人士。現時文職白領會員佔總會員人數已超過六成,可見當年籌組文職專業工會的決定非常正確。我們現階段維持每年會員約增1萬人,按目前的趨勢來說,整體成績尚算不錯,但仍有巨大的進步空間。工聯會為了加強會員服務和接觸聯繫,加快推進會務電子化、智能化,包括開發“工聯資訊系統”及構思推出電子會員證,既便利會員,又簡化工作程序。我們亦有意推出“工聯App”,並整合工聯網站、微信、facebook、WhatsApp、電郵等新媒體平台資源,全方位加強會員服務,適應社交媒體、新媒體的發展趨勢,努力跟上時代及會員社交新模式的需要。

工聯會70年  高舉愛國愛港旗幟  守護打工仔權益

工聯會想方設法維護勞工權益。圖為2015年5月1日,香港工聯會舉行“要求政府 實踐承諾 保障勞工”國際勞動節大遊行,超過 3,500 名市民及工會代表參加

全力協助港人走進大灣區

展望未來,香港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我們將全力協助僱員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發展機遇,並協助青年拓寬就業網絡及發展空間,讓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化內地與港澳地區交流合作”。粵港澳大灣區作為現代化產業鏈及高科技就業創業的定位,將是香港僱員及青年就學、就業、創業、生活的新天地。大灣區很快將發展成為世界最大最強的灣區,我們要思考如何抓住這個發展騰飛的機遇,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工聯會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在今年“兩會”中建議國務院制定灣區政策,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方面的流通,使港人在灣區內可均等享受公共服務,包括應容許在內地工作的港人參與住房公積金計劃等;又建議推動大灣區九加二城市建立就業網絡,擴大香港打工仔的就業渠道。早前工聯會與廣東省的工會簽署了意向書,適應大灣區發展,共同促進行業培訓及技能競技,以提高行業從業人員的競爭力。我們將積極推動特區政府制定相關配套措施,拉動就業創業,提升就業質量,釋放灣區紅利,令香港更快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之中。工聯會已準備成立大灣區工作小組跟進相關建議,並配合工聯會在大灣區內的五個諮詢服務中心及即將增設的福建中心,服務在內地工作及生活的香港人,並協助香港青年拓寬就業網絡及發展空間。

工聯會70年的光輝歷史將要開啟新篇章。工聯會躊躇滿志,繪就新藍圖,踏上新征程。我們期望繼續得到各界的支持,並歡迎各界向我們提供寶貴的意見。工聯會一定“牢記使命,堅定初心,高舉愛國愛港旗幟;守護打工仔權益,同心創新,團結奮進,共同開啟工運新里程”!工聯會70年  高舉愛國愛港旗幟  守護打工仔權益

工聯會70年  高舉愛國愛港旗幟  守護打工仔權益

工聯會躊躇滿志,繪就新藍圖,踏上新征程。圖為工聯會第37屆常務理事會合影


本文刊登於《紫荊》雜誌2018年5月號

實習編輯:高健

紫荊邀你一試

全港首個免費網上補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