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建四川十年 川港情誼拳拳

2008年的今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不少地方遭到嚴重破壞。香港特區積極參與救援和災後重建工作,短短兩日便取得立法會批准向賑災基金注資,先後3次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撥款共90億港元,注入特區“支援四川地震災區重建工作信託基金”,援建183個項目。香港賽馬會也撥款10億港元,援建7個項目,再加上民間捐款,香港特區一共投入超過100億港元支援四川災區重建,書寫川港“血濃於水“的大愛故事。

香港特區政府參與四川災後重建工作是史無前例的,一來規模龐大,項目分布四川省12市(州),二來項目種類多,除了公路基建,教育及自然保護也是重點援建領域。在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之際,《紫荊》記者走訪了位於四川省都江堰的四川香港馬會奧林匹克運動學校及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中華大熊貓苑。援建時曾發生哪些感人故事?在川港10年交流期間,兩地又扮演了哪些重要角色呢?

“一定要用最好的”

到達馬會運動學校校門時,天空下著淅瀝小雨,佔地約5萬平方米的操場讓人豁然開朗。該校校長陳曉告訴記者,當年是站在鄰近的都江堰中學的樓上,視察學校所處的這塊地,而那時這片地一無所有,正是靠著香港的援助,建起了中國西部具備一流硬件水準的運動學校。

該校由香港賽馬會撥款1.35億人民幣,歷時3年建成。採訪當日,恰為學校建校6周年紀念日。學校現已發展成四川省運動英才的“搖籃”基地,向省專業運動隊輸送了大量優秀運動員,如吳璽、劉俐伶等,分別在國家級乃至世界級賽事中奪冠而歸。其中吳璽還曾得到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接見。

援建四川十年 川港情誼拳拳

運動健兒們之所以能取得驕人的成績,離不開學校的精心培育,更離不開香港的大力援助。在學校老師的陪同下,記者參觀了校園內部設施,其中器械室讓人眼前一亮,其先進及完備程度,絲毫不亞於職業運動員所用器械,甚至還能在運動員運動時,自行完成運動生理分析。校方表示當年在援建時,香港要求一定要用最好的,6年來這批器械一直使用良好。

助港育才報恩情

為了報答香港援建恩情,該校還幫助香港展開精英運動員的集訓。香港武術運動員、精英運動員袁家鎣正在該校進行3個月封閉式訓練,籌備2018年印度尼西亞亞運會。在此期間,她在校寄宿,一來保障安全,二來節省路途時間,集中精力訓練。

援建四川十年 川港情誼拳拳

香港精英運動員袁家鎣(右)與四川青少年運動員劉俐玲

援建四川十年 川港情誼拳拳

教練與袁家鎣(右)、劉俐伶(中)切磋、商討動作。

香港精英運動員被安排外訓並不罕見,但袁家鎣卻與四川有緣,已多次在川集訓。她表示:“在香港時,我們需要不停接觸高水平運動員來提升技術,而我的項目(中國武術)在內地擁有最高水平的運動員,值得我過來向他們學習。”她堅定的語氣,彰顯其全力以赴、為港爭光的決心,細述在川的經歷,與陳校長、教練相處的點滴時,又讓人感受到川港同胞間的拳拳情誼,“這所學校環境不錯,而且校長人很好,早前他到香港交流時,我們已經見過面,他們對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而且這幾年來,我的四川教練也一直跟著我,看著我訓練、進步,我很感激他們對我的照顧。”

援建項目成川港交流重要窗口

自馬會運動學校建立以來,除了與香港賽馬會保持密切聯絡,每年還多次接待從香港而來的學生、老師團體進行參觀交流,包括新界、港島及九龍地域校長會訪問團、聖保祿女校訪問團等,凝聚兩地真摯情誼。而同樣成為川港交流重要窗口的,還少有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中華大熊貓苑。

甫一抵達臥龍神樹坪基地,便看到3頭去年誕生的熊貓寶寶。它們或爬到樹上瞭望遠方,作思考“熊生“狀;或嬉戲打鬧,倆黑白小肉“球”滾至青草間,憨態可掬的模樣,“謀殺”不少菲林,“咔咔”快門聲不斷。“國寶”萌化了在場所有人的心,不愧為連結川港的“友誼大使”——中央政府曾分別在1997、2007年贈送香港兩對大熊貓,定居香港海洋公園;在2003年時,香港熊貓保育協會還捐資100萬港元,為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興建大熊貓醫院。

援建四川十年 川港情誼拳拳

川港的“大熊貓交流”,並沒有因為汶川地震的發生而中斷。基地動物管理部部長李果說,強震導致原臥龍核桃坪基地全部被破壞,經專家評估,原址已不適合重建基地,而因大熊貓而與四川結下深厚情誼的香港聽聞此事,不惜斥資14.22億人民幣重建臥龍基地。根據研究中心對熊貓採取“就地保育”方針,新基地定址鄰近原基地的神樹坪。2013年,熊貓們搬入了新家,時任政務司司長的林鄭月娥親赴四川為基地揭牌。

援建四川十年 川港情誼拳拳

時任政府司司長的林鄭月娥主禮中華大熊貓苑開園儀式(資料圖片)

在對比新舊兩基地時,李果說:“原基地佔地面積較小,貓舍也僅有20來套,而現基地佔地面積150公頃,其中供大熊貓繁育、科研及公眾教育區域面積為450畝,功能較為全面,有59套貓舍,配套大熊貓醫院、實驗室、遊客中心及科普教育中心等設施。”由於香港的援建,熊貓的繁衍生息並沒受地震過多的影響,在“新家”也過得非常好,幾年下來,基地內的熊貓數量從原先的30隻增至55隻,去年這個大家庭還新添了19位新成員。

香港援建除了為大熊貓重建家園,也促使該基地在諸多方面達至世界領先地位,例如創建了世界最大的人工圈養種群;截至2017年底,大熊貓圈養種群數量發展至270隻,佔全球圈養總數近60%;搭建了最重要的大熊貓國際國內合作交流平台,與13個國家的15個動物園建立科研合作關係;實現野外放歸新跨越,有7隻大熊貓經科學野化培訓後放歸自然,並在野外存活⋯⋯而為了答謝香港援建,該基地承諾永久免費向香港居民開放。港人只需出示身分證,便可免費入場一覽“國寶”可愛模樣。


記者&攝影:申雋

編輯:高健

相關閱讀:

行政長官在四川成都出席川港高層會晤暨川港合作會議第一次會議致辭

“川港合作會議”成立 林鄭籲聚焦三方向深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