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汶川地震災區搜救的日子
文|香港特區搜救隊隊員、助理消防區長 郭志鈞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成都經濟貿易辦事處主任陸仿真,及四川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賀平於2008年5月15日清晨在成都機場迎接香港特區政府一隊二十人的搜救隊。圖為陸仿真(中)與搜救隊員合照(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赴災區八天 幸不辱命
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28分,汶川發生黎克特制8級大地震,突如其來的災難瞬間改變了部分四川同胞的命運。地震發生後不久,香港消防處決定派遣一隊坍塌搜救專隊,為災區提供一切可能的救援和人道主義援助。
2008年5月15日和16日上午,搜救專隊隊員分兩批抵達成都。專隊部分救援人員曾在英國和澳洲接受過大型坍塌災難搜救技術的培訓。專隊更配備了應用於大型坍塌災難的特別搜尋和救援工具,以及大量後勤物品,除了確保專隊可自給自足外,一旦有需要更可向受災者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到達成都後,專隊隨即與抗震救災指揮部會面磋商救援策略。最終專隊獲調派到距離震央汶川大約40公里,一個名為漢旺的工業城鎮,並在當地停留了8天(5月15日至22日),每天從日出工作到日落。期間專隊重點在東方汽輪機集團廠房進行搜救工作,這裡正是漢旺地震的重災區之一。
專隊在廠房內的行政大樓開展搜救行動。經確認後,共有24名工作人員和訪客於地震發生後報告失踪。專隊分成四個小隊輪流工作,我們儘量在瓦礫中挖掘隧道,方便前進搜索,必要時便動用器材將大型的混凝土結構爆開,以便繼續推進,並在報稱失蹤位置使用生命探測儀作重點搜索。
每天工作期間,總有數百名遇難者的親友聚集在封鎖線外等待消息。儘管我們在這樣的極端環境中遇到了困難,但我們士氣高昂,我們使命只有一個:盡我們所能為同胞帶來希望!遺憾的是,我們找到的只有遺體。雖然大家都感到很難過,心知過了“黃金七十二小時”後,能夠在現場找到生還者的機會非常渺茫。然而,大家還是抖擻精神地繼續搜救工作,彼此本着一致的信念:即使未能把同胞活著救出來,也希望把他們的遺體完整的交給在現場守候的親人,讓他們有尊嚴地離去。當遇難者的親友看見他們摰親的遺體被移送出來時,他們壓抑已久的情緒一下子爆發出來,放聲大哭。我們的鼻頭也不禁酸起來,但心裡的聲音告訴自己:我們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必須繼續保持專業精神,爭分奪秒的搜救遇難同胞。
日落後,基於安全考量,搜救工作必須停下來。我們在稍事整理保養工具、吃過簡單晚餐後,便會聚在一起,檢討當天的工作,亦會讓大家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緒。有一個晚上,當大家正分享日間工作點滴時,有十來人向着我們的營地走過來,正當大家都摸不著頭腦之際,對方道明了來意 —— 原來他們都是失蹤者的家屬,前來是要向我們道謝,並給我們送上水果打氣。我部分隊友感動得雙眼通紅,連聲道謝,亦為隊伍士氣注入了強心針。
時任香港消防處搜救隊隊長譚棣強(中)與四川省抗震救援指揮中心人員協商工作安排(圖:香港消防處)
經歷數百次餘震
在漢旺鎮逗留期間,專隊經歷了數百次餘震,當中一次發生在5月17日大約11時30分,強度超過黎克特制6級。當時一隊8人小隊在瓦礫堆上工作,另一隊8人小隊則深入到廢墟中尋找遇難者。突然間,大家感受到劇烈震動,隊員間大聲呼救。緊急撤離警報不斷響起,警示所有救援人員立即逃離現場。幸虧大家都安全地撤退到集合點。驚魂甫定,一位同袍當時說的一番話,令我至今仍銘記於心:“當我們一個接一個撤退時,我處於最後。但我並不害怕,因為我知道如果我遇到麻煩,我的兄弟們定會幫我脫離險境。”
專隊幸不辱命,最終將報告失蹤的24具遇難者遺體全數尋回。
光陰荏苒,晃眼間十年已過,當天救援的一點一滴至今仍留在腦海。天災並沒有帶來浩劫,它只有把中華民族更牢固的團結起來,把國家繼續強大的意志磨練得更堅實。我未敢奢望天公不再用天災試鍊我們的心智,只願國家繼續走向富強之路,中國人民亦一如以往的自強不息,遇到任何挫折,依舊不怨天、不尤人,迎難而上,開拓新的康莊大道!
編輯:李惟
本文刊登於《紫荊》雜誌2018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