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紀念展開幕 逾百中學生任導賞員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領導人周恩來總理誕辰120周年。為紀念周恩來總理對新中國成立作出的歷史性貢獻,紫荊雜誌社、香港僑界社團聯會聯合中共淮安市委宣傳部、淮安周恩來紀念地管理局,於5月8至11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辦“人民總理周恩來——紀念周恩來誕辰120周年(香港)大型展覽”。此次展館佔地面積逾3萬呎,參觀人次超過3萬。
文 |高健
學生導賞員正在為公眾講解(莫潔瑩 攝)
本次展覽亮點之一,是由香港學生活動委員會遴選的140多位香港中學生,擔任誕辰展的導賞員。他們在主辦方的組織下,在展覽前接受了周恩來專業研究機構提供的培訓,並在為期4日的展覽中,用廣東話向公眾進行整個展覽的解說,介紹當年鮮為人知的國家決策故事、周總理豐富多彩的外交實踐,以及與夫人鄧穎超感人的生活點滴。參與這次導賞活動的多為中四至中五學生,讓他們來負責規模如此之大的展覽導賞工作,在香港來說比較少見。在紫荊雜誌社、香港學生活動委員會和淮安周恩來紀念館的共同幫助下,學生不但能夠勝任工作,還收穫十分難得的學習經驗。
學生導賞員成為這次展覽的亮點之一,多家媒體對他們進行報道(鄒李蕾 攝)
從挑戰中學習
導賞工作本就不容易完成,更別說擔任大型展覽的導賞員。為了讓學生導賞員做足預備,在4月21日,來自5所學校的學生齊聚香港浸會大學,共同接受從江蘇淮安遠道而來的周恩來紀念館專業講解員的培訓。
在培訓期間,講解老師講得認真,學生導賞員聽得仔細。此次展覽內容豐富,包括500多張珍貴歷史圖片和相當數量的實物,這意味著同學們要在短時間內牢記大量資料。粉嶺救恩書院的梁漪琦同學說:“雖然本身亦有修讀中西史,但課程很少會深入地教一個歷史人物,所以要在這麼短時間內學習周恩來總理的生平故事,實在有點困難。”而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的袁曉晴同學表示有意外收穫,“作為一名理科生,我對周恩來的故事認識有限,但今天的培訓激發了我對中國近代史的興趣,也了解到周總理對國家和民族的貢獻。”不過,她在流露出對活動的新鮮感之餘,也坦露自己的緊張情緒,“我擔心自己的導賞不能保持來賓的興趣,因為我一直都不算是一個說話特別有趣的人。”
學生導賞員領取義工證書(鄒李蕾 攝)
即便如此,在應對大量的史料及講解訓練時,同學們都沒有叫苦喊累,均以最飽滿的精神去學習,從中實現自我突破。路德會西門英才中學的陳靖琳同學談起自己私下為導賞做的準備:“因為擔心自己面對嘉賓時會緊張,所以準備了數頁的講稿,亦多次與組員在學校用黑板模擬展板,把教室當展覽現場進行演練,克服緊張情緒。”來自龍翔官立中學的陳同學也期望可借此機會鍛鍊說話技巧和應變能力,希望能以最好的狀態,為來賓們講解。
在華僑熱淚中收穫感動
結束了一天忙碌的導賞工作後,學生導賞員們雖感覺疲累,卻依然興奮。他們不僅出色地完成導賞任務,還收穫大量好評。觀展的公眾們紛紛大讚這班學生導賞員,誇他們既懂禮貌,又講解得清晰。同學們備受鼓舞,興高采烈地分享當日見聞——在會場上,他們遇見不少歸國華僑,年逾古稀的老人們憶及周總理,滿是懷念之情,眼泛淚光。陳同學分享道:“有位婆婆是印尼華僑,不停地跟我們分享當年周總理出席萬隆會議的風采和後來僑務工作的成就。周總理因為愛國,留學後回到當時貧窮的中國,建設祖國,這種情懷很值得香港學生學習。”
參觀者和學生導賞員探討(鄒李蕾 攝)
記者:高健、鄒李蕾、莫潔瑩
《知識》雜誌邀你一試
全港首個免費網上補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