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水海軍”整裝待發——中國海上大閱兵透視

4月12日上午,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隆重舉行海上閱兵,展示人民海軍嶄新面貌,激發強國強軍堅定信念。這是人民海軍自1949年4月23日成立69年來組織的最大規模海上閱兵活動,48艘戰艦、76架戰機、1萬餘名官兵參閱,充分展現出人民海軍在新時代黨的強軍目標指引下不斷加快現代化建設進程,朝著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加速邁進。

文|北京 立文

4月12日上午,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舉行海上閱兵。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檢閱部隊並發表重要講話。圖為習近平檢閱海上編隊(圖:新華社)


新銳潛艇打造“水下長城”

4月12日上午,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隆重舉行海上閱兵。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檢閱部隊並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寄托著中華民族向海圖強的世代夙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人民海軍一路劈波斬浪,縱橫萬里海疆,勇闖遠海大洋,大踏步趕上時代發展潮流,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今天的人民海軍,正以全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黨和人民為英雄而光榮的人民海軍感到驕傲和自豪!”

這次海上閱兵的規模前所未有。48艘參閱艦艇首次按照作戰編組排兵布陣,戰略打擊、水下攻擊、遠海作戰、航母打擊、兩棲登陸、近海防禦、綜合保障等7個艦艇作戰群以排山倒海之勢破浪駛來,接受全體中國人民和軍隊最高統帥的檢閱。

“藍水海軍”整裝待發——中國海上大閱兵透視

4月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同長沙艦部分官兵合影。(圖:新華社)


在艦艇作戰群編隊中打頭陣的新銳戰艦是國之重器——新一代094型戰略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這是其第一次公開展示。中國第一代092型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早在1983年8月1日列裝服役,但受當時的技術水平和國力所限,只建造了一艘。舷號為406的092型彈道導彈核潛艇於2009年4月23日在青島舉行的海軍成立60周年海上閱兵式首次公開展示,並在宣傳海軍核潛艇部隊的電視專題片中亮過相。從半浮出水面的艇體外表和體量上看,這次首度公開亮相的第二代094型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在外部特徵上有很大改進,表明其整體性能和建造水平顯著提升,大部分戰術技術指標與國外現役的同類型核潛艇不相上下,只是在彈道導彈攜載數量上與美國海軍俄亥俄級和俄羅斯海軍北風之神級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還有一些差距。

彈道導彈核潛艇是中國陸基和海基“兩位一體”戰略核力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第二波次”核反擊作戰的主力。094型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能在服役數年後就公開展示,表明中國的軍事透明度不斷提高,中國軍隊的自信心不斷增強。094型成雙結對地亮相,表明其已實現批量建造和服役,日益強大的水下戰略核力量進一步鞏固了中國戰略核威懾與核反擊能力。

潛艇部隊是海軍五大兵種之一。作為水下作戰的主力,潛艇部隊裝備多種型號的攻擊型核動力潛艇和常規動力潛艇,部分型號的整體性能位居世界先進行列。參閱的國產第二代093型攻擊型核潛艇是首次公開,比1974年8月1日服役的第一代091型攻擊型核潛艇有很大改進。從其艇體外部特徵推測分析,新一代093型攻擊型核潛艇可能配置有在水下發射的遠程巡航導彈,重點擔負水下反艦攻擊和對地遠程精確打擊等作戰任務。

隨著國產第二代攻擊型核潛艇的裝備數量日益增多,它不僅可以承擔掩護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的任務,而且可以承擔水下攻擊、為航母戰鬥群提供水下掩護等作戰任務。除攻擊型核潛艇之外,海軍新一代攻擊型常規動力潛艇也展示了自己的嶄新風貌,從水滴形艇體、外殼消聲瓦等判斷,海軍新型039系列常規動力潛艇的設計建造水平已經躋身於世界前列,對於潛艇作戰和生存至關重要的安靜性指標、艇載武器系統等日益先進。這些新銳潛艇必將打造起維護中國海上安全的一道堅固的“水下長城”。

新型戰艦展示立體突擊威力

近年來,中國海軍新型戰艦入列服役的力度空前加大,新艦建造速度之快也令外界驚歎。其中尤以配備艦載區域防空系統(美國海軍“宙斯盾”系統首開先河並出口多個國家,故此類戰艦也被稱為宙斯盾戰艦)的052C型和052D型導彈驅逐艦堪稱代表。這兩型戰艦以大型相控陣雷達、先進的防空指揮控制系統、導彈垂直發射系統、艦載直升機和新一代艦空導彈、反艦導彈、反潛導彈等為主要艦載武器系統,具有強大的遠程反艦攻擊、區域防空和近程反導、中近程反潛攻擊等綜合作戰能力。

052C型導彈驅逐艦早期被媒體冠以“中華神盾”,首艦170“蘭州”號於2005年10月交付海軍南海艦隊服役。在其後10餘年裡,海軍已經陸續建成服役6艘052C型和10餘艘052D型導彈驅逐艦,極大地改寫了海軍大中型水面戰艦的整體面貌,也把在亞洲率先列裝宙斯盾戰艦的鄰居日本拋在身後。如今,人民海軍能夠承擔起海上艦艇編隊區域防空反導作戰任務的新銳戰艦數量快速增加,它們不僅充當航母戰鬥群中的主力防空戰艦,為艦艇編隊提供大範圍的區域防空掩護,而且能獨立遂行多種海上作戰任務,或與其他驅逐艦或護衛艦編組作戰。

在水面戰艦中,改進升級版054A型導彈護衛艦也同樣令人關注。儘管在艦載武器系統配備和整體作戰能力上,護衛艦較同時代的驅逐艦略遜一籌,但改進版054A型護衛艦與國產第一代驅逐艦051系列相比,在作戰能力上有極大提升。其艦艏甲板下方配置的32單元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可以裝載和發射紅旗-16中程艦空導彈和新一代反潛導彈(即火箭助飛魚雷),再加上艦艉施放的拖曳式陣列聲吶,在升級換代之後技術水平更先進、反潛能力更強大,極大地增強了水面艦艇編隊的水面對潛搜索與攻擊能力,也能充當海上作戰的多面手,在中遠海域日常巡邏警戒、遠海護衛、國際反海盜護航等任務中表現出較大的靈活性。

作為中國海軍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一直是國內外關注的焦點,也當之無愧地成為這次海上閱兵的“頭號明星”。這是中國海軍第一次在海上閱兵中展示“海上巨無霸”,估計今後每次海上閱兵都會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航母充當“壓艙石”。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編組的海上戰鬥群,是海空立體作戰能力的綜合集成,也是遠海作戰能力最直觀的體現,是中國海軍實現“近海防禦、遠海護衛”戰略轉型發展的重要奠基石。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海上閱兵結束後,習主席在檢閱艦長沙艦的指揮艙裡,近距離地觀看了航母艦載機起飛訓練,4架殲-15艦載戰鬥機從遼寧艦前甲板上依次騰空而起。這表明,遼寧艦從2012年9月25日入列服役至今邊試驗邊訓練,相關的科研試驗任務取得了重大進展,艦機適配性加改裝工程、航母編隊遠海綜合訓練、艦載戰鬥機使用和飛行員培訓等快馬加鞭,已經基本形成了初始作戰能力。這種“放飛”的心情難以用言語來表達,為這次海上閱兵系列活動增添了實戰化的新亮點,也為加快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海上綜合作戰實力日益增強

其實,中國海軍在兵種構成和作戰屬性上獨具特色,潛艇部隊、水面艦艇部隊不用說,還有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和海軍岸防兵等。在新一輪全面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海軍陸戰隊的整體規模和作戰力量得到了成倍增長,為全面增強遠海島礁防衛作戰能力、維護海外利益、組織應急撤民撤僑和海洋災難救援行動、參與國際維和行動、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等奠定了基礎。

在受閱艦艇編隊中,以新一代大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和登陸艦為代表的兩棲作戰艦艇也閃亮登場,印證了海軍加強遠海兩棲立體投送能力的發展歷程。滿載排水量接近2萬噸的071型船塢運輸艦可以實現大載量、遠航程、多方式的遠海立體投送,把海軍陸戰隊成建制地輸送到預定作戰海域,通過大中型直升機垂直投送、中型氣墊登陸艇快速超越輸送、沖鋒舟海面輸送、新型兩棲突擊車快速航渡搶灘上陸等多種方式,極大地增強了兩棲作戰立體登陸、突擊作戰能力。估計在不久的將來,人民海軍還會列裝直通甲板式結構的新型兩棲攻擊艦,到那個時候,以主要搭載多種用途直升機的兩棲攻擊艦和大型船塢運輸艦以及驅逐艦、護衛艦等組成的兩棲作戰編隊,可以更好地擔負起維護中國所有島礁主權的防衛任務,在必要之時也可以遠赴海外執行應急撤離僑民、參與國際維和行動、國際人道主義救援等任務。

近海防禦作戰是海軍的使命任務之一。在新一輪全面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過去從北至南依次配置的十餘個海軍水警區被撤銷,取而代之的是新成立的十多個護衛艦支隊。這種編制調整變化的背後暗含著近海防禦作戰能力的全面提升。過去,海軍水警區通常下轄兩三個艦艇大隊,主要編配獵潛艇、導彈護衛艇、導彈艇和掃雷艇等沿海小型戰鬥艦艇,其特色就是噸位小、“腿短跑不遠”。如今,獵潛艇、導彈護衛艇等小型戰鬥艦艇正在快速退出海軍序列,取而代之的是新一代輕型護衛艦。儘管056型護衛艦的排水量只有1300–1400噸,在艦載武器系統配置數量和作戰性能上與大中型主力戰艦還有較大差距,但在執行日常海上巡邏警戒、護漁護航、應急海上救援、近海反潛搜索等任務時適用性更好、靈活性更大,而且可以與大中型主力戰艦協同執行近海防禦作戰任務,形成更合理、更優化的作戰艦艇配系,為大中型主力戰艦騰出手來走向遠海大洋解除“近憂”。

在受閱艦艇編隊後方,還有由綜合補給艦、醫院船等組成的綜合保障艦艇編隊。一支強大的海上作戰力量,不僅要看大中型戰鬥艦艇的數量和質量,也體現在海上綜合保障能力上。綜合補給艦是為海上艦艇編隊提供伴隨保障的“超級保姆”,可以提供液態、固態等不同類型的生活物資、燃滑油料、備品備件、作戰物資、各種彈藥、技術維修等快速綜合保障,大大增強海上艦艇編隊的持續作戰能力和遠海作戰能力。

“藍水海軍”整裝待發——中國海上大閱兵透視

連日來,海軍遼寧艦航母編隊在南海海域持續展開偵察預警體系構建、電子對抗、對空作戰、對海作戰、對陸打擊和反潛作戰等課目訓練,以實兵對抗訓練進一步檢驗和提升編隊體系作戰能力。圖為殲—15艦載戰鬥機在遼寧艦進行訓練(資料圖)


海軍“岱山島”號醫院船則是真正的“和平方舟”。它是人民海軍第一艘專業化的醫院船,滿載排水量超過14,200噸,配備210餘架2,400餘台(套)先進醫療設備和300張病床以及各種類型的病房、手術室等,硬件設備設施的整體水平與三級甲等大型醫院完全一致,可以執行海上醫療救治等任務。從2008年12月底入列服役以來,其航跡遍布各大洋,先後為亞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區的數十個國家送醫送藥上門,救治過許多疑難雜症和重病患者,成為人民海軍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和中國軍事外交的一張獨特名片,也昭示著中國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的新貢獻。

新型戰機展示立體作戰實力

在海上閱兵中,海軍航空兵參閱的飛機和直升機多達76架,十餘種型號的新銳戰機組成艦載直升機、反潛巡邏作戰、預警指揮、遠海作戰、對海突擊、遠距支援掩護、制空作戰等10個空中梯隊,在受閱艦艇編隊上方淩空飛過,匯聚成藍鯨水下潛航、戰艦海面馳騁、雄鷹藍天翱翔的雄渾樂章和海天交響曲。

現代海上作戰,絕不是僅僅局限於制海權的爭奪和控制,往往首先離不開制空權的爭奪。水面艦艇和潛艇所面對的威脅主要來自於空中,包括各種用途的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無人機以及空中平台、水面戰艦、水下潛艇、岸基系統發射的反艦導彈等。

因此,一支強大的海上作戰力量除大中型水面戰艦和潛艇外,還必須有協同配套的海軍航空兵力量,包括岸基航空兵和艦載航空兵兩種類型力量結構。在近海作戰時,可以由岸基航空兵的多功能戰鬥機提供制空作戰掩護、空中火力支援等;在遠海作戰時,岸基航空兵的遠程戰鬥機可以在加油機的伴隨保障下,提供一兩千公里距離上的空中掩護和空中火力支援,但更好的方式是由航母艦載戰鬥機、直升機等提供相關的作戰力量。大中型的反潛巡邏機、預警指揮機、電子偵察機等通常主要在沿海機場部署,為在近海和中遠海域執行任務的艦艇編隊提供支援。

“藍水海軍”整裝待發——中國海上大閱兵透視

4月12日上午,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隆重舉行海上閱兵,展示人民海軍嶄新面貌,激發強國強軍堅定信念。這是航母打擊作戰群等接受檢閱(圖:莫小亮 / 視覺中國)


在空中受閱梯隊中,別具海軍特色的幾種新型空戰平台格外惹眼。以升級版運-8運輸機平台改裝而成的新型反潛巡邏機是潛艇的克星和空中殺手。其重要的外部特徵是機體尾部延伸出來的“長鼻子”——磁異探測設備,可以借此探測和尋找在水下隱蔽航行的潛艇。潛艇的鋼鐵身軀在地球磁場中活動時間久了,就會產生日益嚴重的磁化現象,反潛巡邏機可以探測到在一定水深之內慢速航行的潛艇,或利用機載雷達等設備探測浮出水面或處於充氣管(伸出水面後遇到雷達波照射即會產生反射信號而暴露位置)狀態航行的潛艇。而一旦發現敵方潛艇後,反潛巡邏機可以發射自身攜帶的魚雷、深水炸彈、反潛導彈等武器,對潛艇進行獵殺。大型反潛巡邏機可以長時間、大範圍、快速度地對一個海域反複進行反潛搜索與攻擊,綜合反潛作戰效率比較高。而對於大型水面艦艇,反潛巡邏機也有較好的遠程探測能力。

在預警指揮機編隊中,海軍航空兵列裝的兩型預警機——空警-200H和空警-500編隊受閱。這兩型預警機的機體都是採用國產運-9(即運-8改進升級版)運輸機平台,加裝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但在探測能力上卻有明顯差別。空警-200H預警機採用類似平衡木的長條形雷達天線,兩個天線陣面分別朝向兩側方,在飛行過程中對航向兩側的空中目標和海上目標有較強的探測能力,但對前方和後方各一定角度範圍內的空中目標難以實時有效發現。當然,在執行空中警戒任務時,空警-200H可以通過0字形或8字形飛行來消除探測盲區。但由於機體較小和機載設備較多,空警-200H的空情任務人員配置數量受限,主要承擔空中預警探測任務,目標分配與指示、空中作戰指揮引導等能力受到一定限制。空警-500預警指揮機采用蘑菇狀的圓盤天線,天線直徑略小於空軍現役的空警-2000,但採用了新一代全數字化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探測能力更強,探測距離更遠,探測範圍全向覆蓋,整體能力與空警-2000大型預警指揮機相當,具有良好的預警探測和指揮引導能力,能夠有效滿足海空立體作戰的空中指揮官和飛行引導員等重任,為海空協同作戰快速分配、指示目標等。

殲-10B輕型戰鬥機和殲-11重型戰鬥機的組合,形成了海軍航空兵岸基戰鬥機的基本格局。殲-10B具有空中受油能力,與海軍航空兵裝備的轟油-6加油機組合使用,可以大大地延伸殲-10B戰鬥機的有效航程和作戰半徑,更好地滿足近海空中巡邏和中遠海域空中作戰等任務,同時也具有較強的綜合對地、對海突擊能力。海軍航空兵的殲-11和蘇-30重型戰鬥機顯著增強了在中遠海域的制空作戰和對海突擊等能力。這幾種戰鬥機與周邊國家和地區海空軍航空兵的空中作戰平台相比,在整體性能上均佔有一定優勢。而以轟-6J中型轟炸機和殲轟-7A/B殲擊轟炸機為代表的對海突擊平台,極大地增強了海軍航空兵的遠海綜合突擊能力,對於加強海空立體協同反艦作戰不可或缺。

直升機是海軍航空兵的基本裝備,尤其是適合在艦艇平台上狹小空間內使用的各種用途直升機,是海上綜合作戰能力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海軍主要裝備國產的直-8系列、直-9系列、直-18系列和從俄羅斯引進的卡-27、卡-28、卡-31等直升機。直-8中型運輸型在海上垂直補給、艦員快速登離、兩棲垂直投送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改進型直-8B艦載反潛直升機可以執行在載艦周邊中遠距離上的反潛搜索和攻擊任務。直-18在人員和物資運輸、海上搜救、預警探測等方面助力提升。直-9則是海軍艦載直升機家族的老面孔,在載艦周邊近距反潛搜索和攻擊、海上反艦作戰目標指示、艦艇編隊中繼通信、人員和貨物運輸、海上搜救、醫療救護等方面大有用武之地。卡-27是以運輸、搜索救援等為主的通用直升機,卡-28艦載直升機主要用於反潛搜索和攻擊,其共軸旋翼布局和機體結構緊湊,適於在艦艇上搭載使用,在人民海軍亞丁灣反海盜護航編隊中多次執行任務,表現出了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可靠性、耐用性。卡-31預警直升機則是海上艦艇編隊的空中了望哨,在海軍航母尚未配備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的情況下,卡-31和直-18改進型預警直升機不可或缺。

人民海軍有史以來最為盛大的海上閱兵剛剛告一段落,一場海陸空多軍種聯合實彈射擊演習又在台灣海峽中部近岸海域展開。中國軍隊正以嶄新的面貌迎來新時代,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能力日益增強,昂首闊步走向世界一流軍隊。“藍水海軍”整裝待發——中國海上大閱兵透視

(作者係解放軍大校)


編輯:鄒李蕾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8年5月號

紫荊邀你一試

全港首個免費網上補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