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稅制優化營商環境的兩大法寶——事先裁定及稅務上訴委員會
香港的稅制被譽為全球最方便營商的稅制之一,原因除了奉行少稅種、低稅率的簡單稅制外,還因為香港稅收管理透明、公正。據世界銀行2017年10月發布的報告,香港在「納稅環境友好程度」一項上高居世界第三。香港稅制的吸引力何在?本文通過深入解讀香港稅制中有關事先裁定和稅務上訴委員會的部分,以闡明香港稅收管理制度在吸引全球投資者方面的優勢。
比起低稅率,香港稅制更令人稱道的,是其優質的稅務服務和透明公正的稅務環境。圖為香港稅務大樓
香港稅制的首要特徵:簡單
香港稅制的首要特徵是簡單。一份報稅表,最快十幾分鐘內即可填完,且一般情況下利得稅、薪俸稅和物業稅一年只需申報一次。這對初創企業或中小企業格外具有吸引力,有助減輕納稅人的合規成本。
在世界銀行於2017年10月31日發布的涵蓋全球190個重要經濟體的《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中,香港排名第五,也是連續十年高居全球前五名的位置;其中,在「納稅環境友好程度」一項上更高居世界第三,獲得98.82的總評分(滿分為100分)。
有人認為香港以上的成績只是由於其低稅率政策。 其實,稅率是一個很表面的因素,因為有效稅率(EffectiveTax Rate) 是會隨着納稅人當年可豁免、減免、列支和抵扣等項目而變化。而稅收環境和專業稅務服務則需要長時間積澱,因而被很多投資者及納稅人看中。
香港稅收制度設計的重要目標之一是便利納稅人,即儘量降低納稅人的合規成本,促進自願依法申報納稅。在制度設計之初就考慮到如果稅收政策太複雜,將致使納稅人辦理太多手續及增加合規成本,就會降低企業來港投資與海外人才來港工作的意願。香港經過幾十年的積澱,已成為國際公認的稅收制度友好的地區。這是香港稅制最大的競爭力所在。
香港稅制的首要特徵是簡單。一份報稅表,最快十幾分鐘内即可填完。圖為香港報稅表
簡單、低稅制≠避稅天堂
當然,香港稅收項目較少、稅率較低是其優勢之一。目前,香港的非法團的利得稅稅率是15%,法團(如有限責任公司)則為16.5%;而大部分經濟體的稅率在20%到30%之間。此外,香港目前沒有流轉稅(如貨物服務稅、增值稅、消費稅)、利息稅、資產增值稅和遺產稅等稅種。加之香港一向採用「地域來源原則」徵稅,即一般只向納稅人在香港發生的業務利潤徵稅,非來源於香港的部分不用徵稅。
因此,香港被部分人誤以為是「避稅天堂」。2017年12月5日歐盟公布的首份「避稅天堂」名單上,香港被列入「稅務管轄區觀察名單」。就事實來看,這完全是個誤會。
所謂「避稅天堂」,通常指那些通過特意修改稅收法規、以吸引跨國公司和個人將資產轉移到所轄區域的經濟體。它們主要有兩個特點:第一,稅率非常低,接近零稅率或者無稅;第二,對當地公司的監管和披露要求非常少。
因此,說香港不是「避稅天堂」最大的理據是特區政府對企業有完善的監管,不支持「三無企業」(即無經營場所、無人員、無正式業務但只有賬上收入的企業)。
在歐盟發布「避稅天堂」名單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明確表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香港支持提升國際間稅務透明度,以及打擊跨境逃稅,香港不會參與「避稅天堂」的惡性競爭。
事先裁定制度提高稅制透明度
比起低稅率,香港稅制令人稱道的是其優質的稅收服務和透明公正的稅收環境。香港稅務系統的操作清晰明確,很多事情在沒有做之前就可預先知道結果,不會出現「做之前沒有明確規定,做完之後又說不合規定」的情況。香港的稅務事先裁定制度就是一例。
事先裁定,簡單來說,是稅務機關應納稅人的書面申請,對納稅人擬進行的交易或安排所涉及的特定稅務問題作出的預先裁定及書面回覆。按照《香港稅務條例》規定,從1998年4月1日起,香港稅務局為納稅人提供事先裁定服務,任何人士可就一項特定稅務安排,申請稅務局裁定如何應用《稅務條例》條文。特區稅務局表示,設立事先裁定制度是為了給與納稅人更明確的指引,確保稅務局和納稅人對《稅務條例》理解一致,減少日後可能出現的爭議。
在實際操作中,事先裁定制度非常有效,香港稅務局在這方面的服務也很積極。對於納稅人而言,事先裁定能提供預期交易的確定性稅收結果。一方面可減輕企業自行申報的稅務風險,另一方面可提高企業成本分析預算的準確性,幫助企業更好地做出投資經營決策。對稅務機關來說,事先裁定能夠提升管理質量,降低稽查與處理稅務爭議的成本,並能及時發現稅收政策漏洞。在進行事先裁定申請時,企業會主動向稅務機關披露相關資訊,有助於稅務機關及時掌握詳實的交易資訊及重大假設,提升徵管效益。裁定結果對稅務機關形成約束力,促使稅務機關慎重考慮、規範執法。如果有多個納稅人就相同事項提出事先裁定申請,還可促進稅務機關及時優化稅收法規的釋義與執行指引。
稅務上訴委員會提高稅收公正性
香港稅制的公正性,另一方面體現在香港設有稅務上訴委員會。在一些經濟體,一旦發生稅務爭議,都是向稅務局申請覆議,由上級稅務局判定,最終可能上訴到法院。然而,上級稅務局判定難免讓人有「護短」的擔憂,司法程序的高額費用和冗長時間也難免造成納稅人維權難。
而香港設有稅務上訴委員會,如果發生稅務爭議,納稅人可以在法定時間內寫信給稅務局局長提出反對。如果反對未果,就可選擇向稅務上訴委員會申訴。稅務上訴委員會為獨立法定團體,負責就稅務上訴作出聆訊及裁決。委員會小組由一名主席、10名副主席及不超過150名其他成員組成。主席及副主席須為曾受法律訓練及具有法律經驗人士,而所有成員均須由行政長官委任,一般包括專業人士、學會代表、企業高管和學術界人士等。聆訊小組最少由3名成員組成,其中一人必須為主席或副主席。上訴人或稅務局長可針對委員會所作的決定而就法律問題直接向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提出上訴許可申請。
上訴委員會制度處理稅務糾紛的效率比走司法途徑高很多,也無需擔心昂貴的訴訟費用。
香港稅收項目較少、稅率較低,是其優勢之一。圖為香港機場免稅店
建議稅收政策更多惠及中小企業
香港稅收制度的國際競爭力有目共睹,但若想持續保持優勢,也需要不斷提升,與時俱進。
香港是一個外向型小型經濟體。根據特區政府發布的資料所示,在2017年9月,香港的中小企業約33萬家,為超過130萬人提供就業機會。新一屆特區政府首份施政報告中的兩項稅收政策改革建議,對於幫助中小企業減輕負擔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希望特區政府在這方面可以再多做一步,讓香港的中小企業不至輸在起跑線上。
中小企業的特徵是現金不足,收款期的談判力較弱,因此可考慮抵扣稅款現金化,用於支援中小企業。對於中小企業,除了已經提出的稅收新優惠,不妨幫多一把,因為不少企業第一年甚至第二年仍是虧損的。如果這些中小企業能夠向特區政府申請,以用作抵銷日後年度企業利潤的虧損,先行換作等額的現金或無息現金貸款,那麼它們生存和成長的機會就會更大。
專業、決心和格局都是成功優化稅務環境與營商環境的關鍵因素。專業稅務服務也是維持香港國際吸引力與競爭力的重要催化劑。國際稅收環境急速發展帶來的挑戰從來未有像今天這樣緊迫,香港需預早作準備,要鼓勵與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註冊稅務師專業行業,助力企業業務全球化健康發展,為「走出去」護航。
作者係香港稅務學會副會長
掃描二維碼關注紫荊論壇
來稿聯繫方式:
電話:(852)2285 0006
傳真:(852)2546 4582
電郵:zijinglunt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