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發展「訪客經濟」的幾點建議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指出,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現今世界旅遊業的經濟總量已超越石油出口、食物製造及汽車生產,成為國際商業中重要的一環。各國旅遊業之間的競爭越趨激烈,「訪客經濟」發展亦越趨多元。旅遊業對本港零售業、酒店業、運輸業以至文化創意等產業均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持作用;旅遊業的長遠持續發展,對香港經濟及就業市場意義深遠。

香港發展「訪客經濟」的幾點建議

香港可與廣東省合作,共同開發粵港郵輪旅遊「一程多站」路線。圖為香港啟德郵輪碼頭


新、韓、英、澳四國經驗借鑒

  全球旅遊業行業組織(The World Travel &Tourism Council,WTTC)資料顯示,2016年,旅遊業為全球經濟直接貢獻2.3兆億美元,並提供1.08億個就業職位,比汽車工業多7倍,比化工行業多5倍,比銀行業多3.5倍,亦比金融服務業多2倍。WTTC預計,在未來10年,全球旅遊業每年的複式增長將達4%,相比之下,全球經濟每年增幅則僅為2.7%。

  隨著旅遊產業總量日益增加,市場競爭也明顯加劇。尤其在亞洲區,其經濟增長動力已比歐美國家強勁,區內中產以及高消費人群日益增多,廉航越來越普遍,令亞洲地區人士旅遊的頻率和目的地選擇隨之增加,對旅遊體驗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為此,各國均絞盡腦汁,保證旅遊產品的新奇獨特性,提升本地作為旅遊目的地的吸引力,以吸引旅客,特別是吸引「回頭客」。

  民建聯早前完成了一份《香港旅遊業持續發展建議書》。建議書本着四大政策原則(1.分流旅客,紓緩本港旅客承接壓力;2.旅遊產品多元化,吸引多元化客源;3.全面發展智慧旅遊城市;4.提升香港旅遊業服務整體質素水平),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及措施,以進一步促進香港旅遊業未來發展。期望特區政府能在實施其新公布的「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時,積極考慮民建聯的建議。

  筆者參考了新加坡、韓國、英國及澳大利亞4個海外國家的相關經驗,以具體例子,透視各國政府在推動旅遊業發展上的趨勢及做法。總括而言,海外的旅遊業發展大致有以下4個共同特點:一是透過推動旅遊業發展,提升國家經濟增長及國家競爭力;二是透過推動旅遊業的創新發展,推進地區的均衡發展,增加各地區、各年齡層以及高技術含量的旅遊就業機會;三是為了滿足日益提高的旅客要求,政府投放在旅遊產業方面的調查研究及相關優質人才培訓的資源明顯增加;四是重視及致力拓展包括中國、海灣地區在內的新興市場。

  同時,為迎接國際上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並促進旅遊業進一步發展,各國大多推出以下措施:其一,制訂長遠策略,並協調政府各相關部門實施有利吸引旅客的大小措施;其二,積極發展創新旅遊景點及產品;其三,充分利用本土文化及天然資源特色,並建立品牌;其四,改善入境程序,如簽證、交通等的便利度;其五,提升企業及社會的數字化能力;其六,進一步增加行業培訓強度,提升行業專業度,以吸引各文化階層及年齡層人士投身旅遊業的發展。

  儘管香港本身面對地少人多、旅客承接力不足的條件局限與挑戰,加上種種人為因素,令訪港旅客人次增長自2014年後開始放緩,但展望未來,本港旅遊業仍有不少新機遇,包括「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戰略以及即將落成通車的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及港珠澳跨海大橋。這些國家層面的新發展戰略及新增的交通基礎設施,都可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為本港旅遊業的未來發展打開一片新天地。


對本港旅遊業發展的具體建議

  在歸納上述4國的旅遊業發展策略後,民建聯嘗試結合本港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提出一系列促進香港旅遊業發展的具體建議,包括:

  一、強化政府促進旅遊業的執行力

  1. 提升旅遊事務署及專員的職能,制定5至10年期的發展策略藍圖及目標,同時,定期與各相關政府部門舉行聯席會議,令特區政府未來在推動旅遊業發展上,能扮演更積極有為的角色,提升本港的旅遊業競爭力;

  2. 按需要成立推動政策和各種措施的工作小組,包括研究如何在法例上「拆牆鬆縛」、與其他國家商討航權以增加雙邊航班數目,以及促進智慧旅遊城市的發展;

  3. 在旅遊事務署轄下增加資源和人手,設立研究部,建立大數據系統,以了解旅客行為及喜好,分析區內和國際旅遊市場的發展形勢和政策措施,從而讓政府與業界聯同各界精英,包括文化、創新創意等產業人士,共同籌劃本港旅遊業的未來發展,進行更精準的市場推廣工作。

  二、積極發展旅遊新景點及旅遊創新產品

  1. 聯合各相關政府部門及機構組織,敦促市場推出各種「主題旅遊」產品,包括科技旅遊(可聯合科學園、數碼港等)、體育旅遊、美容旅遊、寶石古玩、宗教、文學、藝術旅遊等,並在各主要市場舉辦推廣活動;

  2. 保留或重建具特色的傳統社區、街道或漁村,可加入創意科技,在虛擬和真實的結合中,讓旅客穿梭時空,體驗早年港人生活和傳統文化,發展成具吸引力的旅遊景點及產品;

  3. 物色適合地點,舉行常設、具香港文化特色主題的多媒體燈光舞蹈音樂匯演;

  4. 設立「文化傳承發展基金」,以推廣及傳承本地文化、習俗及傳統技藝,鼓勵年輕人學習及投身相關行業,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促進本土特色文創產業發展,也可研究創立「香港製造」的旅遊品牌。

  三、推進智慧旅遊城市的發展

  1. 旅遊發展局應提升和優化現時「香港.我的智遊行程」應用程式,增加旅客規劃遊程中,景點、餐飲、購物點之間的交通路線以及所需時間、價錢資訊,未來可考慮聯同運輸署為市民提供一站式搜尋步行、駕駛、公共交通及實時交通資訊的統合平台功能,以提供「以人為本」的旅客行程規劃服務;

  2. 優化目前以「舊城中環」為試點的數碼旅客體驗服務的內容,並進一步擴大服務的路線範圍;

  3. 參考新加坡經驗,研究推出數碼禮賓服務(DigitalConcierge)的可行性。結合旅遊和零售服務的流動商業服務平台,整合程式分析旅客的需求及喜好,為旅客提供度身訂造的禮賓服務;

  4. 全面推進智慧旅遊城市的發展,令旅客在由訂購訪港機票、車票、郵輪旅程後開始的整個旅程期間,能透過數碼方式獲取在港的各項資訊和服務。

  四、拆牆鬆縛發展生態旅遊產品

  1. 制定休閒農場發展的規定,容許農場撥出一定比例土地興建能配合休閒農業發展的康樂、飲食、住宿、門票收費、衞生等設施,使休閒農場能為旅客提供多元的服務與體驗;

  2. 調整船隻牌照限制,研究「一牌兩用」的可能性,即准許漁船符合安全規定後,船主可申請在漁船牌照上附加簽註,同時用作商業捕魚與載客出海;

  3. 詳細檢視本港現存具生態或歷史特色的村落或地帶,研究把沙頭角荔枝窩12 幢村屋修復個案的做法擴大的可行性,在平衡保育及旅遊發展下,有計劃地增加類似的民宿,發展生態及深度旅遊。

  五、優化郵輪碼頭

  1. 在碼頭旁開設遊覽維港的觀光渡輪服務,以吸引和分流毗鄰地區旅客人流;

  2. 改善來往郵輪碼頭的接駁交通設施,積極推進「啓德旅遊中樞」項目,以及引入來往碼頭及毗鄰鐵路站的高架環保連接系統(單軌列車),打造世界級的旅遊亮點。

  六、促進會展旅遊業發展

  1. 儘快將灣仔海旁三幢政府大樓改建為會展第三期及酒店項目;

  2. 積極推進亞洲博覽館擴建計劃;

  3. 加快推進在沙中線「會展站」上蓋興建新會議中心的項目;

  4. 利用香港國際城市及自由經濟體的優勢,爭取成為「一帶一路」的商務會展旅遊中心,舉辦各類有關「一帶一路」的商務會展活動,並向相關國家和地區進行推廣,待這些地區經濟發展達致一定程度後,便可成為香港會展及會展旅遊的新增客源。

  七、提高旅遊從業員的專業水平

  1. 在日後正式成立旅遊業監管局後,適當地修訂導遊培訓課程內容,強化香港文化歷史等深度或主題旅遊的知識,提高「導遊持續專業進修計劃」的要求,並研究設立特定景點導遊資格制度的可行性,以鼓勵業界增值,並改善行業發展前景;同時,鑒於大部分本港大學只開設旅遊及款待服務管理的高級文憑或副學士課程,特區政府應鼓勵大學增設相關的學位及碩士課程;

  2. 參考新加坡等地的做法,加強旅遊及款待業從業員(包括導遊)的外語培訓及能力要求;

  3. 為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新興市場,應鼓勵本港外籍留學生以及退休人士從事兼職或義務導遊工作,以增加能操相關外語的導遊人才;

  4. 引入近年興起的「群眾外包」概念,研究進一步擴大目前旅遊發展局的「老友記」義工計劃規模,容許各行業「專家」擔任導賞團導遊,以助強化旅遊從業員的專業知識水平。

  八、善用資訊科技實施智能通關

  1. 進一步擴大e-道服務的合作網絡至更多國家及地區,包括東盟成員國,以便利更多海外商務及休閒旅客能享受快速辦理入境手續服務;

  2. 迎接未來「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東盟和「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積極考慮為有關城市和國家適時提供即時電子商務簽證服務。

  九、進一步加強粵港澳區域合作

  1. 廣州、珠海、中山、澳門及肇慶均是旅遊城市,香港應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城市加強合作,整合區內旅遊資源,組成聯盟,讓世界各地旅客從香港出發,享受「一程多站」的全新旅遊體驗方案;

  2. 從2000年開始實施的「144小時便利簽證」政策,簡化了旅客在10個廣東省口岸的進出程序。鑒於是項政策正好覆蓋了整個大灣區(連潮州汕頭),因此,建議特區政府向內地爭取進一步放寬現時「144小時」的規定,以吸引更多國際旅客訪港;

  3. 與區內以及廣東省包括深圳和南沙的郵輪碼頭合作,開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旅遊產品,共同開發粵港郵輪旅遊「一程多站」路線,並加強郵輪旅遊宣傳推廣的合作。同時,向中央爭取放寬簽證安排,讓在香港上船的內地客,前往「海上絲綢之路」相關港口城市的第三地後,可直接回內地,藉此帶動此路線的郵輪旅遊發展、促進香港成為主要郵輪母港及國際郵輪旅遊熱點城市。

作者係香港立法會議員

掃描二維碼關注紫荊論壇


來稿聯繫方式:

電話:(852)2285 0006

傳真:(852)2546 4582

電郵:zijinglunt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