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策略順勢發展 把握機遇共創佳績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立和「一帶一路」倡議,為國家和港澳帶來了新的機遇和啟示。香港作為大灣區內最開放、最國際化和最市場化的都市,在推動整個灣區的發展有其獨特和不可替代的地位。作為一個自由港,在生產要素的流動方面香港也是最自由的地方。香港在灣區發展的主要功能就是推動整個大灣區更開放,更國際化,更市場化,和生產要素在區內外的更自由流動。在這種機遇和背景下,香港金融產業策略應該順勢發展,把握機遇創造佳績。
香港擁有豐富的金融國際經驗,可作為管理中心協調發展。圖為早前特區政府主辦的「2017亞洲金融論壇」
大灣區建設亟需了解兩地專業人才
香港將按「十三五」規劃,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金融、航運和貿易服務,而大灣區亦將有助香港經濟多元發展,特別是在創新科技和創意產業方面。而且香港擁有豐富的金融國際經驗,可作為管理中心協調發展。凡事都有雙面性,有機會就有挑戰,制度差異對區內經濟社會的融合構成障礙,限制了區內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防礙了區內企業、機構的平等競爭和深度整合,造成因區內制度差異而出現的尋租行為和矛盾等。所以,大灣區經濟現時缺乏了解兩地的差異共識的專業人才作為橋樑的支持和合作,促進大灣區各地互相借鏡,互補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對外發展的重要方向。旨在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一帶一路」旨在推動市場的深度融合,並加強不同經濟體之間的聯繫,為亞洲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資金、商品及服務流通注入動力。「一帶一路」為全球商家帶來新機遇,讓跨國公司以至中小企得以開拓新興市場,並與內地、東盟、中東、中歐及東歐等地擴展商機。而沿線新興經濟體的投資及貿易活動增多,勢必加速社會整體發展,令各方受惠。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要推動內地與香港、澳門特區的深化合作,研究和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以香港和澳門的獨特優勢,提升中國的經濟發展。圖為西灣大橋,該橋連接澳門半島和氹仔,是澳門第三條跨海斜拉橋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策劃的魅力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7年3月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李克強指出,要推動內地與香港、澳門特區的深化合作,研究和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以香港和澳門的獨特優勢,提升中國的經濟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是由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惠州和江門組成的城市群。2015年,灣區城市群的GDP總量達1.34萬億美元,人均GDP為20,255美元。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2017年4月7日制定和印發了《2017年國家級新區體制機制創新工作要點》,其中包括了廣州南沙新區的工作重點為深化探索粵港澳合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粵港澳三地在2017年7月1日,簽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香港將按「十三五」規劃,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金融、航運和貿易服務,而大灣區亦將有助香港經濟多元發展,特別是在創新科技和創意產業方面。香港科研、深圳生產、銷向全國,大灣區各地互相借鏡,互補發展。而且香港擁有豐富的金融國際經驗,可作為管理中心協調發展。
國際化的金融產業是香港的獨特優勢,也是香港的品牌之一。圖為早前香港品牌發展局舉辦的「香港品牌發展論壇」
獨特優勢帶來共同發展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為香港參與國家發展和地區合作提供機會,其中以2017年「香港+佛山」7大合作方向領域及11個重點合作項目為例,包括了香港對外貿易對接佛山產品出口、香港金融創投對接佛山智能製造、香港傳媒創意對接佛山文化旅遊等。南海區乘著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浪潮,全面深化推動粵港澳合作高端服務示範區建設。
而特許金融策略師協會(簡稱AICFC)帶領金融及專業精英會員於2017年8月赴大灣區考察,旨在與當地政府、企業建立初步的聯絡,了解當地政策,尋求合作機遇。此行主要目標考察城市為珠海(橫琴自貿區)、佛山(金融高新區)、廣州(南沙自貿區)等。是次為積極回應李克強總理提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推動內地與港澳特區的深化合作,研究和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以香港和澳門的獨特優勢,提升中國的經濟發展。
商界協調計劃推動金融合作
相對於中國沿海其他主要地區,粵港澳大灣區是最市場化、最開放和最國際化的。這三個特點使其在三方面肩負著重要的意義和地位:一是推動中國經濟進一步的市場化改革、二是助力「一帶一路」的全方位開放、三是加速中國經濟與國際的融合和接軌,為全球經濟的整合復蘇增添動力。所以,大灣區的整合應該以進一步推動整個灣區的市場化和國際化為原則。這需要大灣區通過不同層次的官方和民間機構去協調,與利用計劃和市場等不同機制去推動合作。
AICFC為推動深圳及香港兩地專業金融服務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共建共策創智新藍圖;一直致力推動共建深圳與香港兩地青年金融專業人士,上市公司及金融服務機構的互動合作平台。在2018年2月,AICFC組成「AICFC深圳金融及專業精英考察團」,參觀深圳證券交易所,了解內地的市場運作。在深圳市委統戰部及海聯會全力協助下,下午參觀深圳南山區騰訊Tencent 大樓,了解最新科技及大數據的威力。同時參觀中手遊 CMGE 移動科技公司,是現今市場流行及頂尖移動遊戲開發及發行商,並由公司團隊帶領各會員參觀部門運作,會員得以深入交流及了解。
政府協作取得區域共贏
政府層面的協作應主要在掃除粵港澳三地之間的體制、政策障礙以及強化基建聯通及技術標準、專業資格的協調融合。在這方面,有關頂層設計的體制政策協調,需要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合力處理,包括由粵、港、澳三地政府和國家發改委簽署的「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動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2003年開始中央與港澳分別簽訂的CEPA和有關的補充與子協議等。
此外,大灣區內各政府間的協調應著眼於為灣區內各市以至各不同的產業提供一個跨灣區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由市場化發展的角度出發,透過商業運作,讓市場參與者決定以何種方式進行競爭、合作,以達至更大效益。除了政府層面,灣區內應考慮成立不同層面的跨區協調合作機制,調動行業、社團等專業、社會組織,推動私營部門的交流合作,提升行業水平,透過商業運作,促進資源配置。
在金融方面,香港可借助大灣區龐大的經貿體量以鞏固其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藉此帶動大灣區的金融開放和改革。同樣地,香港的航運、商貿,專業服務和其他主要行業也應該繼續發揮對外聯繫的國際中心和平台角色,結合大灣區內聯腹地的優勢,提升整個灣區對更廣泛地區經濟的拉動作用。
「一帶一路」的先機與啟示
「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對外發展的重要戰略。旨在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國家發改委於2015年3月28日發布一份《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概括地描述了「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和合作機制。
接通道路連接商機
沿著陸上絲綢之路,發展中國和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計劃加強沿路的基礎建設,也計劃消化中國過剩的產能與勞動力、保障中國的能源(如哈薩克石油)與糧食供給,並帶動西部地區的開發。
推動市場的深度融合,「一帶一路」加強不同經濟體之間的聯繫,為亞洲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資金、商品及服務流通注入動力。為全球商家帶來新機遇,讓跨國公司以至中小企得以開拓新興市場,並與內地、東盟、中東、中歐及東歐等地擴展商機。而沿線新興經濟體的投資及貿易活動增多,勢必加速社會整體發展,令各方受惠。
亞投行作強而有力的後備
由中國發起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就是要替「一帶一路」倡議提供資金,如今已被視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及亞洲開發銀行的競爭對手;此外,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宣布斥資400億美元成立「絲綢之路基金」,由中國的銀行監督運作,用於拓展鐵路、道路及其他基礎建設。
未來,香港可抓住多樣金融機遇,如融資中心可憑藉自由兌換貨幣、資本自由流動及世界金融之都地位的優勢,香港已具備足份的專業條件,作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融資中心。而離岸人民幣中心,香港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本港可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多人民幣服務,例如發債、貿易結算及資產管理服務,進一步鞏固其樞紐地位。貿易及投資中心方面,香港現時處理內地約20%的國際貿易量。作為內地與世界各地的「超級聯繫人」,香港可受惠「一帶一路」倡議,一方面協助外國公司進入內地市場,另一方面可協助中國企業「走出去」。專業服務人才中心:香港向來以其卓越的專業服務見稱,當中包括法律、銀行、會計及保險、建築及工程。這些領域的專業人才,可受惠區內更緊密的互聯互通所帶來的機遇。物流及運輸中心:香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沿線城市,地理位置優越,加上悠久的海上歷史,匯聚海事服務專才,其物流業服務具備競爭優勢。在航空服務方面,由於香港與亞洲各主要經濟體系之間全處於4小時飛行時間區內,其競爭力同樣強勁。
「一帶一路」將以「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政策溝通是沿線各國通過平等協商,共同制定推進國家之間或區域合作的發展規劃和措施,協商解決合作中的問題,共同為務實合作及大型項目實施提供政策支援。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優先領域。將優先打通國際骨幹交通通道的缺失路段和瓶頸路段,推動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暢通陸水聯運通道。促進沿線國家鐵路、公路、航空、電信、油氣管道、港口等基礎設施實現互聯互通,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絡。
揚長避短拓展區域經濟
貿易暢通方面,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減少貿易投資壁壘,降低貿易投資成本,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拓寬貿易領域,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加強與有關國家在產業鏈條上的合作。資金融通方面,加強貨幣政策協調,擴大沿線國家相互貿易投資本幣結算和貨幣互換,深化多雙邊金融合作,建設區域開發性金融機構,加強金融風險監管合作,通過區域安排增強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人文交流領域方面,將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對話,加強各國人民友好往來,增進相互了解和傳統友誼,為開展區域合作奠定民意基礎和社會基礎。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部分是新經濟體,對基建融資需求殷切。在金融方面,香港可借助大灣區龐大的經貿體量以鞏固其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藉此帶動大灣區的金融開放和改革。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金融業界可配合國家政策發揮其自身的獨特優勢,把握住這個前所未有的機遇。
作者係香港特許金融策略師協會主席
掃描二維碼關注紫荊論壇
來稿聯繫方式:
電話:(852)2285 0006
傳真:(852)2546 4582
電郵:zijinglunt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