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落實習主席四點重要意見成績令人鼓舞

2017年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習近平主席親臨香港視察,對今後更好地在香港落實“一國兩制”提出四點重要意見,為香港未來發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而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在過去一年的工作較好地體現了對習主席四點意見的把握,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

|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 譚耀宗

香港落實習主席四點重要意見成績令人鼓舞

去年七一以來,香港社會呈現好的發展態勢,市面祥和。圖為擁有百年歷史的叮叮車駛過中環金融中心(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更好落實“一國兩制”的四點重要意見

習近平主席去年視察香港時指出:

第一,始終準確把握“一國”和“兩制”的關係。必須牢固樹立“一國”意識,堅守“一國”原則,正確處理特別行政區和中央的關係。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權威、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都是對底線的觸碰,都是絕不能允許的。要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香港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香港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

第二,始終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要把中央依法行使權力和特別行政區履行主體責任有機結合起來;要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要加強香港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和青少年的憲法和基本法宣傳教育。

第三,始終聚焦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發展是解決香港各種問題的金鑰匙。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有著許多有利發展條件和獨特競爭優勢。特別是這些年國家的持續快速發展為香港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不竭動力、廣闊空間。大家一定要珍惜機遇、抓住機遇,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搞建設、謀發展上來。

第四,始終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只有凡事都著眼大局、理性溝通、凝聚共識,才能逐步解決問題。從中央來說,只要愛國愛港,誠心誠意擁護“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不論持什麼政見或主張,中央都願意與之溝通。

以上四點重要意見為香港社會未來發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在過去一年的工作較好地體現了對上述四點意見的把握,並取得了一定成績。

香港落實習主席四點重要意見成績令人鼓舞香港民建聯努力推動落實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四點重要意見

港人理解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的底線原則

首先,在樹立“一國”意識、堅守“一國”原則方面,特區法院在2017年7月14日裁定4名反對派議員的宣誓無效,喪失議員資格。就2018年3月舉行的立法會補選,選舉主任根據多名參選人鼓吹“港獨”、“自決”的立場,取消了他們的參選資格。2018年3月下旬,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在台灣發表有關香港可以考慮成立獨立國家的言論,引起社會強烈反應,特區政府就此發表聲明,予以強烈譴責。不少香港市民和立法會議員也紛紛表態,駁斥戴耀廷言論的謬誤。

這些事件的發展,顯示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各界都能夠理解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的底線原則,堅決抵制各種挑戰,將鼓吹“港獨”、“自決”分子排除在政治體制之外。這是對國家和香港利益負責任的做法,是“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必要條件。因此,建制派參與2018年3月的立法會補選,以及6月的區議會補選,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其中立法會補選贏得九龍西議席,是回歸後建制派首次在立法會的單議席單票制選舉中取得勝利。

其次,在始終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方面,為了發揮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建設項目的經濟效益,為乘客提供最大便利,特區政府在2017年7月啟動落實“一地兩檢”安排的三個步驟,包括與內地達成合作安排、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和確認,以及透過香港本地立法實施。這個程序充分體現了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的精神。全國人大常委會就批准和確認“一地兩檢”合作安排所作的決定,以憲法和基本法為依據,為在西九龍站實行“一地兩檢”提供了穩固的法律基礎。這個決定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其他有關香港問題的決定一樣,都是在香港社會出現新情況新問題時,在法律制度上提供解決方案,使“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實踐能夠與時並進,歷久常新。

落實“一地兩檢”的過程包括本地立法,而近日草案通過三讀,並於6月22日刊憲,成為香港法例,意味著“三步走”程序正式完成。“一地兩檢”得到香港大多數市民的支持,不僅是因為方案有助加強香港與內地聯繫、符合市民的利益,亦因為實施方案的三個步驟穩妥有序,始終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

香港落實習主席四點重要意見成績令人鼓舞特區政府採取一系列舉措助力創新科技發展。圖為香港職訓局學員研發的第五代太陽能電動車。(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特區政府對發展經濟

改善民生有積極作為

第三,在始終聚焦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方面,特區政府於2017年7月換屆,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領導的管治團隊積極推動民生經濟建設,包括增加教育經常開支50億港元;落實利得稅兩級制,將企業首200萬港元的利得稅率減半;鼓勵企業研發創新,為企業首200萬港元符合資格的研發開支提供300%扣稅,餘額提供200%扣稅。特區政府也定下目標,計劃5年內把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倍升至每年約450億港元,即由0.73%增加至1.5%,並已經為大學研究資金預留不少於100億港元。

特區政府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在鞏固香港傳統支柱產業同時,為發展科技創新提供了助力。令人鼓舞的是,中央政府於2018年5月提出了多項措施促進內地和香港加強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包括中央資金“過河”資助香港科研、港澳科研人員可直接承擔國家重大研發任務、香港科研機構落戶內地享有進口免稅優惠等。在中央的支持下,特區政府過去一年聚焦發展,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第四,在始終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方面,特區政府過去一年積極改善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的關係。林鄭月娥每月到立法會回答議員提問,加強施政溝通,效果正面。另外,特區政府在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時,採取了先易後難的做法,有利一些民生項目的儘快落實。必須指出的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不等於放棄原則,對破壞行徑一味忍讓。這種做法只會令破壞者更加肆無忌憚,為社會帶來更大禍害。一直以來,反對派利用立法會議事程序的漏洞,拖延審議關係民生經濟的撥款和法案,為社會帶來巨大損失。針對這些漏洞,建制派陣營內部團結一致,與反對派鬥智鬥力,於2017年12月成功修改立法會議事規則,為改善立法會運作、遏止反對派破壞行為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外,針對非法佔領行動中藐視法庭的罪行、旺角暴動中襲警和暴動的罪行,以及梁游等人衝擊立法會的非法集結等罪行,香港法庭終於作出了判刑,向社會傳達了無論政治動機為何,違法者必須承擔代價的信息,彰顯了法治的嚴肅,對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有重要的作用。

加強教育宣傳工作

積極推動社會發展

總結過去一年,香港社會發展對我們的最大啟示是,只有準確把握“一國”和“兩制”的關係,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聚焦發展、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才能推進“一國兩制”的事業,為香港市民帶來福祉。而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堅持原則和底線思維,毫不猶豫地遏制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基本法權威、破壞社會穩定和諧的言行。未來社會還需加強教育和宣傳工作,特別是對青少年的教育和宣傳,從而增進香港市民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全面準確理解,鞏固他們的國家民族意識。

無可否認,香港的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仍然面對各種挑戰,其中最突出的是土地房屋供應不足、價格高昂的問題。香港社會需要及早對一系列增加供應的方案達成共識,付諸實施,而不是無休止地爭論下去。這考驗特區政府的能力,也考驗全社會的智慧。

另外,香港社會需要思考未來如何更積極地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並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扮演推動角色。我們不但要把“一帶一路”與大灣區發展看成是經濟問題,也要把它們看成是民生問題。在推動經濟合作發展的過程中為香港市民,特別是年輕人創造更大的事業和生活舞台,讓他們感受到兩地合作、發展帶來的便利和機遇。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目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一些國家逆全球化潮流而動,採取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政策,增加了全球政治和經濟的不穩定性。香港在這個時候更需要發揮其獨特的作用,配合國家發展戰略。

過去香港在協助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作出了不少貢獻,未來香港除了繼續加強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更應該利用在大學科研教學方面的積累,積極吸引全球科研人才、推動科技創新及相關產業,並善用國家的支持,致力發展成國際創科中心,為國家的科技進步作出貢獻。這些都是香港在參與“一帶一路”倡議與推動大灣區發展中應該肩負的使命。香港落實習主席四點重要意見成績令人鼓舞


責編:李幸、莫潔瑩

實習編輯:胡越、趙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