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航母完成首次出海試航
文|北京 立文
5月13日清晨,國人期盼已久的國產航空母艦終於開啟了第一次海上試航的征程。在黃海之濱的遼寧大連造船廠,6時45分,國產航母在幾艘大型拖船的拖帶下緩緩離開碼頭;7時14分,國產航母完成調頭並出港!這是第一艘國產航母建造過程中的一個重大里程碑,也是其入列服役前的重要信號。
5月13日,中國首艘國產航空母艦進行首次出海試驗
國產航母開啟試航征程
作為中國人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國產航母的一舉一動皆是世人關注的焦點,國內外媒體對國產航母何時開始海上試航曾有各種各樣的猜測。遼寧海事局自4月下旬以來連續多次發布海域禁航管制通告:黃渤海部分海域執行軍事任務,任何船隻在上述時間內不得進入該海域。實際上,自2017年4月26日下水以來,第一艘國產航母建造工作按照計劃穩步推進,先後完成了系統設備調試、舾裝施工和相關繫泊試驗,已經具備了組織實施出海試驗的技術條件。
試航,是戰艦踏上服役征程的一個重要步驟。一艘新造戰艦從簽訂合同到交艦出廠,可分為生產技術準備、施工建造和試驗交艦三大階段。從戰艦設計建造工序上看,首先是設計、技術文件準備,接著備料、開工、分段建造,在船台上或船塢中把各個分段建造成型,然後下水、舾裝,再就是開展各種試驗。海上試驗是完成新艦建造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航母的系統複雜程度在海軍各類戰艦中位居第一,因此,航母的海試內容也同樣十分龐大複雜,最主要的測試就是看看艦上各個子系統是否合格,特別是要檢驗新裝備新技術的可靠性。
試航通常是新船建造過程中的最後一個階段。通過試航可以測試船舶的機動性能以及是否適航,一般要測試船舶的航速、操縱性、設備及其他安全特性。造船廠技術部門代表、管理及發證官員、船舶所有方代表要出席試航過程。成功的試航會使船舶獲得相應證書,船舶所有方可以接收船舶。
動力推進系統檢驗可靠穩定
此次試航是國產航母第一次出海測試,從大連造船廠碼頭啟航後,在預先劃定的試航海域執行海上試驗任務,主要檢測驗證動力系統等艦船設備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經過5天連續奮戰,國產航母順利完成了首次海上試驗任務,於5月18日中午返抵大連造船廠碼頭,達到了預期試驗目的。從公開報道的照片來看,航母完成測試歸來,主要靠自己的動力進港。
據海軍專家分析,國產航母首次海上試航的主要目的就是檢驗動力系統和推進系統,包括大型蒸汽鍋爐和螺旋槳。一般情況下,航母要在海上連續高速航行三天三夜,讓鍋爐全部運轉起來,以此檢驗動力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保證航母交付服役以後的作戰使用需要。而推進系統的檢驗主要是看螺旋槳和軸承的密封度。
從媒體發布的國產航母海試圖片顯示的航跡來看,可能進行了船舶的“回轉試驗”。回轉試驗是在試驗船速直航條件下使船舶進行左、右旋回運動的試驗,其目的是通過對縱距、橫距、戰術直徑和回轉直徑的測定來了解船舶的回轉操縱性能。從軍方媒體發布的另外一張圖片可以基本判斷,兩個不同角度的“大轉彎”照片,應該就是在進行回轉試驗。
人與武器的結合是形成戰鬥力的重要基礎。與海軍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的首次海試相比,國產航母的首次海試更順利、更緊湊,這主要得益於各方面人才隊伍的強有力保障。遼寧艦是中國海軍列裝的首艘航母,每一步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而正是靠著遼寧艦“練手”,在這艘科研試驗平台的基礎上開展了一系列工作,產生了一大批能夠勝任航母設計、建造、操作和試驗等的專業人才,為國產航母建設奠定了人力資源保證。
5月18日,我國第二艘航母完成首次海上試驗任務,返抵大連造船廠碼頭(圖:新華社)
其實,航行測試只是航母交付服役之前的一項試驗,這樣的試航還會繼續進行,每次試航也會各有側重。除動力系統和推進系統之外,艦船通信、導航、雷達、探測、機電等保證海上航行的艦載系統,航空指揮引導系統、艦載機起飛裝置和攔阻著艦裝置等艦載航空系統,還有18聯裝近程艦空導彈發射裝置、11管30毫米萬發速射艦炮、12管反潛火箭發射器、多管多用途火箭發射器等艦載近程防空反潛武器系統等,都要進行大量的檢驗測試和試驗驗證,才能讓國產航母華麗地變身成為性能先進、功能強大的真正意義上的作戰航母。
艦機適配性是航母試驗的關鍵
航母與一般戰艦在試驗試航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戰艦主要是海上作戰平台,檢驗測試是以航海系統和艦載武器系統為主。而航母是艦載機作戰平台,其主要艦載武器系統是各種類型、各種用途的艦載機,包括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等。航母能不能形成戰鬥力,關鍵要看艦載機與航母的適配性。
其實,在國產航母首次海試之前,艦載機的試驗就已經拉開了帷幕。5月5日早晨6時,一架改進型直-18直升機降落在國產航母的甲板上,在短暫的停留之後又起飛離開。這是國產航母首次起降直升機!雖然直-18從降落甲板到起飛離開前後時間不過5分鐘,但本次起降可以說是試航前最大的驚喜。
直-18是在直-8中型直升機的基礎上進行技術升級的大改型號,海軍型直-18直升機有運輸型,也有反潛型和預警型等改進版。由於遼寧艦和國產航母採用滑躍起飛方式,無法操作使用大中型固定翼預警機,只能搭載使用直-18預警直升機。直-18預警直升機有助於提升國產航母編隊對於低空目標的探測能力,尤其是在應對來襲的低空飛行的反艦巡航導彈,預警探測作用顯得十分關鍵。直-18預警直升機可以在機艙中布置工作站用來指揮和引導飛機,初步實現航母的日常警戒與小規模作戰需求。這次直-18直升機在國產航母上完美地進行首次起降,預示著國產航母的繫泊試驗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當然,在航母艦載機中,固定翼戰鬥機才是重中之重。國產航母仍將搭載使用國產殲-15艦載戰鬥機。在國產航母設計建造過程中,有關部門根據遼寧艦和殲-15戰鬥機的科研試驗情況,對國產航母的部分性能指標進行了修改設計,以提高和完善艦機適配性,更好地滿足艦載戰鬥機的使用要求。國人熱切期盼著國產航母儘快開始艦載戰鬥機的起飛和降落試驗,到了那一步,國產航母距離入列服役的日子就不會遠了。
(作者係解放軍大校)
本文刊登於《紫荊》雜誌2018年6月號
編輯:莫潔瑩
紫荊邀你一試
全港首個免費網上補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