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德吉: 「中國最美鄉村教師」

她不想讓鄉親的夢跌落於山崖,2001年大學畢業執意回到了家鄉,堅守在雪山、河流之間;她不想讓家鄉的孩子荒廢學業,用智慧和大愛照亮孩子們的夢想和希望。她就是先後獲得「全國最美鄉村教師」、「國務院第6次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第22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幫辛鄉中心小學副校長格桑德吉。

格桑德吉: 「中國最美鄉村教師」


格桑德吉: 「中國最美鄉村教師」
回鄉領航 讓夢想飛揚


西藏區墨脫縣是中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格桑德吉的出生地——幫辛鄉,也是墨脫縣最後一個通公路的鄉。


幫辛鄉中心小學是全鄉唯一一所學校,由於道路艱險、交通不便,生活條件艱苦,很多老師都不願意留在幫辛工作。面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格桑德吉沒有退縮。當她在3尺講台上看著一張張稚嫩的面孔、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神時,總有一股不竭的動力在驅使著她,「我要把我的所學全部授予他們,我沒有理由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一幹就是16年,共送了300多名孩子離開家鄉到外地升學。


幫辛鄉通往各個村的路只有一條1米多寬的馬行道,每逢雨季便泥濘不堪,下面就是100多米深的懸崖和咆哮湍急的雅魯藏布江。為了保護孩子們的安全,一到放假,格桑德吉都要護送每個孩子回家,每次都要花費兩天左右的時間。16年來,格桑德吉護送學生安全回家從未間斷。


格桑德吉: 「中國最美鄉村教師」
家訪勸學 打開夢想之窗


16年的從教經歷,讓格桑德吉最難忘的事莫過於家訪勸學。「格桑德吉把每個學生都當作自己的孩子,對他們關心愛護。」墨脫縣教育局領導介紹,為充分了解和掌握每一個學生的特點,格桑德吉建立了一套學生檔案,完整地記錄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她還與學生家長建立了聯繫網,定期家訪。除了正常教學外,她還經常利用周末和課餘時間,把學習較差的同學帶到家中為其補課,並根據他們的家庭經濟狀況,從自己的工資中為每個孩子貼補一些學習費用。


可是,現實總是讓人失望。以前,由於墨脫縣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嚴重滯後,農牧民群眾沒有更好、更多接受教育的機會,教育意識極其淡薄。


格桑德吉: 「中國最美鄉村教師」


「你們生病了去藥店買藥,自己家的孩子通過上學就能認識字,知道買甚麼,去買菜種子也不用再請我做翻譯,孩子就能幫忙。」


「沒有文化,很難步入社會,即使出去找工作也會很難。現在黨和政府的政策這麼好,一定要把握好。要是家裡困難上不起學,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解決,孩子的上學問題不能耽擱。要是輟學不讀書,他們今後很可能成為社會就業的一個負擔,重複你們的生活。」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格桑德吉苦口婆心的勸說下,家長們對教育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幫辛鄉的門巴族孩子從最初入學率30%, 變成了如今100%的入學率。

 

格桑德吉: 「中國最美鄉村教師」
家人支持 增添夢想力量


格桑德吉的丈夫格多,是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的一位藏族小夥。結婚10多年來,他們一直聚少離多,但倆人相互尊重、理解、支持,在生活和工作中,他們共同書寫著一首首藏族和門巴族團結的讚歌。


在幫辛鄉宗榮村教學點執教時,格桑德吉正值懷孕期間,她的丈夫格多由於駐村,無法照顧她。但她沒有一句怨言,獨自一人背著糧食和學習用品往返於家和學校,從沒有請過一天假、耽誤過孩子們一節課,直到懷孕9個月後才回到了幫辛鄉。


為了全力支持格桑德吉的工作、讓她安心教學,丈夫格多放棄繁華喧囂的都市生活,陪伴她來到了墨脫縣最偏遠的鄉村工作。「每次回拉薩探親,都要坐車顛簸3天左右,對於暈車的格多來說簡直是一種折磨。」墨脫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趙敬說,格多剛到墨脫時,沒有親戚朋友,也聽不懂門巴方言,孤獨、枯燥陪伴了他多年,但他沒有對格桑德吉說過一句怨言,一直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支持著格桑德吉。


格桑德吉和格多的孩子叫格桑央珍。小央珍剛滿兩歲時,就被他們寄養到了拉薩的爺爺家。「我虧欠孩子太多太多了!」提起孩子的事,格桑德吉的愧疚之情油然而生,淚水順著面頰直往下流⋯⋯


美麗格桑花,門巴築夢人。16年來,格桑德吉用青春踐行了自己的諾言,用自己的大愛點燃了一個個孩子的夢想。她執著而堅定地表示:「今後,我仍然會盡自身所學,教書育人、孜孜以求,讓家鄉的每一個孩子都能上學、上好學,讓更多的格桑花開滿墨脫。」格桑德吉: 「中國最美鄉村教師」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編輯:尹志平

知識邀你一試

第五屆「紫荊盃」兩岸暨港澳青少年書畫大賽

格桑德吉: 「中國最美鄉村教師」

點擊「閱讀原文」,即刻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