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一國兩制”與香港基本法研討會在港舉行
紫荊網7月14日香港訊:為探討香港回歸祖國21年來基本法在港落實情況,並展望“一國兩制”實踐未來發展的新動力、新方向,紫荊雜誌社聯合中國法學會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香港新活力青年智庫於7月14日在香港舉行第三屆“一國兩制”與香港基本法研討會。
本屆研討會組委會主席、紫荊雜誌社社長、總編輯楊勇致辭
本屆研討會組委會主席、紫荊雜誌社社長、總編輯楊勇在研討會上首先代表主辦機構致歡迎辭。楊勇指出,“一國兩制”和基本法非常重要。重要到習近平主席要用“一個偉大創舉”來形容“一國兩制”,強調這是中國為國際社會解決類似問題提供的一個新思路、新方案,是中華民族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的新貢獻,凝結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國智慧。而基本法是“一國兩制”的法律化,人民日報曾發文,講基本法是香港保持繁榮穩定的“定海神針”。甚至有專家講,如果沒有“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就不會有香港的順利回歸,不會有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和各項制度,不會有香港繁榮穩定的生動實踐。
楊勇表示,這是紫荊雜誌社和基本法研究會連續第三年在港舉辦“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討會。該研討會層次高,交流多,收穫大。前兩屆研討會上的觀點,不少被吸收為中央治港方針政策的重要內容。習主席“七一”講話和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配套的制度和機制”,饒戈平教授在我們研討會上就論述過這些觀點。這次研討的學術成果,都會在《紫荊》《紫荊論壇》發表或集結成書,為大家開展基本法講座提供素材。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法律部部長、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長、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振民發表主旨演講
內地及香港的多位專家在研討會上發表了主題演講。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法律部部長、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長、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振民發表了題為“香港新憲制帶來的變化——以‘人大釋法’和‘人大決定’為例”的主旨演講。王振民首先介紹了新中國憲法與憲制秩序的確立以及香港新憲制秩序的確立。王振民指出,國家尊重香港的法律,但是國家處理香港問題遵循的是“國法”即憲法和其他法律包括基本法,而不是地方法律。因此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講憲法,認識、了解、理解、尊重、接受國家的憲法制度和體制,其實就是接受香港已經永久回歸祖國的現實;最起碼不藐視、敵視乃至對抗、顛覆國家的憲制。要學會從國家憲制的高度來認識基本法確立的各項制度體制,這樣才能明白基本法各種規定的確切含義,才能保證“一國兩制”的實踐不走樣,不變性,確保行穩致遠。
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發表演講
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發表了題為“憲法修正與‘一國兩制’”的演講。梁美芬表示,如果香港能夠從法律上充分了解憲法和基本法的關係,我相信大家會對之前回避、有爭議甚至害怕的那些部分,包括基本法的23條有全新的認識,不會覺得這些是國家給我們的重擔,而是國家給香港的一個機會,是基於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信任,把這些重要的責任授權給香港。香港必須要考慮如何融合國家的發展,如何掌握機遇,香港人需要建立一個國家大局觀,建立清楚的國家意識。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陳廣漢發表主題演講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陳廣漢發表了題為“攜手打造國際產業科創中心”的演講。陳廣漢表示,打造國際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抉擇。而打造國際產業技術中心就需要將創新平台、產業基礎和制度環境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並建立起香港-廣州知識生產、深圳知識轉化和珠三角產品運用和開發的三位一體的創新體系。
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副院長林峰發表主題演講
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副院長林峰發表了題為“‘一國兩制’下在香港西九龍高鐵站實施‘一地兩檢’的法律問題及未來”的演講。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鄒平學發表了題為“‘一國兩制’的制度化及其實踐啟示”的演講。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深圳大學教授宋小莊發表了題為“從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釋法看基本法在港落實面臨的挑戰”的演講。香港公開大學科技學院前院長何建宗發表了題為“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框架下的大灣區環境保護”的演講。
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鄒平學發表主題演講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深圳大學教授宋小莊發表主題演講
香港公開大學科技學院前院長何建宗發表主題演講
隨後進行的嘉賓對談環節,由北京大學饒戈平教授擔任主持人,香港科技大學榮譽院士雷鼎鳴,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委員黃友嘉,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定淮,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周文港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一國兩制”思想,“一國兩制”發展的新方向、新動力,以及香港經濟發展如何在“一國兩制”下尋求新的機遇展開了深度討論。
嘉賓對談環節
附:
紫荊雜誌社社長、總編輯楊勇在“一國兩制”與香港基本法研討會上的歡迎辭
尊敬的梁主任、饒教授、王部長,各位嘉賓、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我們紫荊雜誌社和基本法研究會連續第三年在港舉辦“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討會。據公開資料顯示,去年“七一”以來,在香港召開的有關“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的高端研討會,至少有7場之多,如果加上社會團體舉辦的研討,恐怕有數十場。“一國兩制”中央有權威論述,基本法人大有清晰條文,為什麼還要經常性進行研討?我不是法律專家,從一個媒體人的角度觀察,可能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實在是太重要了。重要到習近平主席要用“一個偉大創舉”來形容“一國兩制”,強調這是中國為國際社會解決類似問題提供的一個新思路新方案,是中華民族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的新貢獻,凝結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國智慧。而基本法是“一國兩制”的法律化,我記得國家第一官媒人民日報曾發文,講基本法是香港保持繁榮穩定的“定海神針”。“偉大創舉”、“定海神針”,這是何等重要。甚至有專家講,如果沒有“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就不會有香港的順利回歸,不會有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和各項制度,不會有香港繁榮穩定的生動實踐。
第二個原因,對於“一國兩制”和基本法還存在不少模糊認識。這麼重要的事情,白紙黑字,怎麼還會有模糊認識?可能有人講,偉大的創舉也是新生事物,總會有不清晰的地方;完美的設計也要實踐,總會有新情況新問題。這些確實存在,但都容易解決。現在不好解決的,是梁愛詩主任曾經指出的,有些人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一個裝睡的人最難叫醒,那就讓他接著睡吧。可一個裝糊塗的人,非要用糊塗的觀點把市民也搞糊塗,這就需要我們必須講清楚道理了。
第三個原因,把“一國兩制”和基本法講清楚還真有些難度。我太太是一個環境專家,告訴我污染一個湖泊很容易,沒文化、沒有錢就可以做到,而治理一個湖泊就需要大量的投入、很高的技術,她讀博士時,曾在太湖邊上的農村住了兩年來研究治理。她講這個道理時,我總是聽得很認真,其實這個道理,她不講我也明白,誰都明白。污染容易治理難,反對派給市民輸送了錯誤觀點,我們要澄清能容易嗎?國際大投行的研究報告顯示,香港上班族平均每周工作時間超過50個小時,位居全球各大城市榜首,大家看新聞只有時間去看個標題;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香港每年有7萬多人成長到18歲,擁有了投票權。可反對派早在中學甚至小學就開始在校園“播獨”。所以,我們必須要講了,不僅要在論壇講,還要把論壇的聲音傳播出去;不僅梁主任、饒教授、王部長這樣的專家要講,我們每個媒體人、每個明白人都要講。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非常高興、非常感謝大家從不同的地方趕來參加今天的研討。能參加這個會議也是非常幸運的。我們這個研討會,一是層次高。今天下午和晚上,當前研究“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權威專家差不多都到了。二是交流多。講者中內地和本港專家各佔一半,研討的內容法律、政治、經濟議題都有涉及,政商領袖與青年新秀濟濟一堂,台上台下安排了互動,一定能夠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三是收穫大。我們前兩屆研討會上的觀點,不少被吸收為中央治港方針政策的重要內容。習主席“七一”講話和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配套的制度和機制”,饒教授在我們研討會上就論述過這些觀點。這次研討的學術成果,都會在《紫荊》《紫荊論壇》發表或集結成書,為大家開展基本法講座提供素材。研討會還有人才成果,今年新任的幾位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都曾經參與或支持過我們的研討會。
第一次舉辦研討會時,只有基本法研究會和紫荊兩家主辦機構,去年中山大學和新活力青年智庫加入進來,今年胡寶星基本法基金等機構又加入。我們的參與面越來越大,我相信研討會也一定能越來越成功,對正確理解傳播“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貢獻也會越來越大。
謝謝大家。
記者:莊蕾
責編:李幸
編輯:胡越、趙珊
圖片由紫荊新媒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