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意大利的亞洲第三大貿易夥伴——專訪意大利駐港澳總領事廖安道

6月1日,意大利新政府宣誓就職,朱塞佩·孔特任總理。6月7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孔特致賀電。李克強在賀電中表示,近年來,中意關係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兩國經貿投資、科技創新、文化教育等領域交流合作取得豐碩成果,惠及兩國人民。中國政府願同意大利新一屆政府共同努力,將“一帶一路”倡議同意方發展戰略更好對接,推動中意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持續向前發展。

意大利駐港澳總領事廖安道﹙Antonello De Riu﹚於2014年7月31日上任,即將結束4年任期,於本月底離任。值此時機,本刊記者對他進行了專訪。在談及中意兩國投資現狀時,廖安道不無熱情且明確地表示,與其他一些國家不同,意大利熱切歡迎中國對意投資,因為這創造了“雙贏”。他還講述了意大利對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態度和現狀。在香港與意大利的交往中,他明確表示,兩地在創科領域的合作是最具戰略眼光的合作。廖安道還提到一個出人意料的小細節,那就是在香港的奢侈品銷售地位受到衝擊的當下,位於尖沙咀的一家意大利奢侈品牌旗艦店,仍保持著該品牌全球所有門店中銷量第一的地位。

|本刊記者 周馬麗

香港是意大利的亞洲第三大貿易夥伴——專訪意大利駐港澳總領事廖安道

意大利駐港澳總領事廖安道(Antonello De Riu)

中國對意投資創造雙贏

記者:近年來,中國與意大利的合作關係與發展如何?

廖安道:中國企業幾年前開始大舉投資意大利,主要在時尚、運動、奢侈品、地產及酒店、專利與商標等領域,以及收購AC米蘭和國際米蘭等意大利足球隊。

與其他一些國家不同,意大利鼓勵并致力於吸引中國在意大利的投資,因為在意大利看來,這是一個雙贏的機遇:不僅中國投資者的資產和競爭力得到增加,同時在經濟危機中遭受重創或瀕危的、特別是酒店行業的一些意大利企業得以獲救,繼而使旅遊業有能力在意大利經濟中成為支柱性行業之一。因此意大利已經通過一些措施以便利中國在意大利投資,如簡化選擇性居留簽證和長期旅行簽證的申請及簽發程序等。

意大利對中國內地的投資,截至2016年,累計投資額為770億港幣,投資主要集中在機械和紡織品領域。中國內地有大約2,000間意大利公司,累計營業額約500億港幣,僱員共有約6萬人。

記者:意大利對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如何?

廖安道:意大利與“一帶一路”的淵源由來已久,古絲綢之路的終點,正是意大利的威尼斯,意大利也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意大利能夠扮演的角色主要是港口。意大利的港口位於地中海中央,比如,意大利Trieste港口位於意大利半島東部沿岸,僅需數公里,便可抵達斯洛文尼亞;再過幾公里,就是奧地利;再過幾公里,就到了德國。一些路線的運輸,通過這個港口,比通過歐洲北部的漢堡或鹿特丹等港口的運輸時間至少縮短5天以上,可以說是巨大優勢。正因如此,已經有大型中國國企表示了與意大利一些港口合作的興趣,其中就包括Trieste港口和位於意大利半島西部沿岸的Genova港。航運比陸路運輸慢,如果陸路要運輸2周,海運則通常要5周。海運的優勢是成本大大降低,如果貨物達萬噸級別,海運就比鐵路運輸便宜的多。但這也取決於目的地,以及產品是否高利潤等。

意大利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願望非常強烈,兩國的一些企業或相關方已經在討論未來的合作。目前意大利企業能夠尋求的合作方式是與第三國合作,因為“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關注點是幫助較不發達地區,因而相對更關注非洲、阿拉伯國家或一些亞洲國家等,而對西歐的關注度相對略有降低。

香港是意大利的亞洲第三大貿易夥伴——專訪意大利駐港澳總領事廖安道

意大利是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歐盟第三大經濟體,全球第八大出口國,擁有蘭博基尼、瑪莎拉蒂、Prada等眾多著名奢侈品牌和被譽為世界時尚之都的著名城市米蘭,首都為羅馬。佛羅倫薩,位於意大利中部,被譽為世界藝術之都、文藝復興的搖籃,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諸多歷史名人生長與此。中國詩人徐志摩也曾度假到此,為其賦“翡冷翠”美名

香港是意大利的

亞洲第三大外資來源地

記者:香港和意大利之間貿易關係緊密,能否介紹一下大致情況?

廖安道:香港已經成為意大利的亞洲第三大貿易夥伴,位列中國內地和日本之後,印度和韓國之前。另外,香港是全球第二大進口意大利服裝、飾品、皮草皮革、運動用品及鞋履等商品的市場,僅次於中國內地。

香港也是意大利的亞洲第三大出口市場。2017年,香港從意大利進口貨品總值超過6百億港幣,較2016年增長4.2%。這些進口商品中,約一半被轉運到其他國家或地區:60%左右轉口至中國內地,20-25%轉口至中國澳門和台灣地區、韓國、新加坡以及日本,餘下少部分轉至美國等市場。

正如人們熟知的那樣,時尚產品在兩地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所有意大利頂級品牌在香港都有專賣店,香港從意大利進口商品的主要品類也是奢侈品,如時裝和皮製品、珠寶和手錶等;其他主要品類有化學品、食品飲料、電子和IT信息技術設備,汽車、家具等。

記者:兩地投資概況如何?在港約有多少意大利企業?主要分布在哪些領域?

廖安道:香港是意大利的亞洲第三大外資來源地。截至2016年底,香港對意大利累計直接投資額超過40億港幣,意大利對港累計直接投資額約120億港幣。

在香港對意大利投資中,大部分來自長江和記實業旗下的Three品牌(世界性流動電訊品牌,為亞、歐、澳洲多國提供移動電訊服務——編註)在意大利移動通訊領域的大型商業投資。十多年前,這個企業在當地買下了一個移動通訊服務商,現在,已經成為意大利境內第四大移動網絡運營商——3Italia,官方名稱是H3G S.p.A.。此外還有小部分在食品和酒業,以及一些中小型服裝設計公司等。

在意大利對港投資中,絕大部分投資於金融、物流、時裝及奢侈品領域。當然,由於香港的商業租金非常昂貴,一些利潤較薄的意大利食品品牌不得不放棄在港投資、開店,轉向其他市場尋求機會。在港意大利企業方面,有超過175家意大利企業將其亞洲總部或地區辦公室設在香港。如果將意大利人創辦或僱傭意大利籍管理層的企業都包含在內,在港意大利企業總數約有450間,業務領域主要為時尚、物流、貿易、家具、汽車零部件等。

我們相信,作為一個知識型經濟體和國際金融中心、並且能夠從“一國兩制”中極大獲益的城市,香港是致力於拓展中國內地及亞洲其他市場的意大利企業發展的絕佳平台。

香港是意大利的亞洲第三大貿易夥伴——專訪意大利駐港澳總領事廖安道

5月28日至6月17日,中意警方開展第三次在意聯合巡邏,10名中國警員在意大利與意警方開展聯合巡邏,協助處理在意中國遊客等中國公民安全有關問題。意大利警員相應也會到中國城市與中國警方開展聯合巡邏。這項合作項目於2016年啟動,是中國警方首次與外國警方開展此類合作。圖為參與聯合巡邏項目的意大利警員在北京天壇與中國小學生們交流(圖:新華社)

香港與意大利創科合作最具戰略眼光

記者:您認為兩地間哪些領域的合作應該加強?

廖安道:我認為,除了應繼續在酒店、食品酒品,以及金融、商貿等香港的優勢領域加強合作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合作領域——創新科技。

我們知道香港政府已將創新科技視為未來重點發展領域,因此也正努力將意大利創科公司帶來香港。2年前,總領館與香港意大利總商會、都靈科技大學和香港科學園共同發起一個項目——StartIt Asia,幫助意大利創科初創公司在港落地。我們從意大利的申請中選擇5間公司,幫助他們與香港及深圳相關方對接。5間公司中最終產生一個優勝名額,享受在科學園以免費或極低租金開設辦公室,並獲得與風投及與深圳相關產品製造工廠接觸機會。目前,我們已通過這個項目將15個意大利初創企業帶來香港。這些企業的產品領域廣泛,有的用於提升危險條件下駕駛安全性,有的用於列車磁懸浮技術,有的是像眼鏡一樣的VR裝置,通過佩戴裝置并跟隨顯示的指令,佩戴者可一步步地修復複雜儀器,這很令人稱奇。還有製造可通過手機App連接的3D打印機等等。

我個人認為,創科領域的合作是兩地間最具戰略眼光的合作。我們確信,香港是意大利初創企業能夠發展的極佳地區。首先,這些企業在香港,能近距離接觸中國內地製造工廠,特別是深圳。在創新科技領域,深圳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意大利的創科產品如果要大規模量產,只能在中國內地,因為意大利的人工成本過高。更不用提香港還享有貼近超大規模中國內地市場的巨大優勢。其次,這些企業能夠享受香港健全的法制、特別是知識產權方面的保護。這些初創企業通常規模很小,一旦遇到侵權等法律問題,在香港能夠得到快速高效的解決,否則漫長的等待期將把他們拖垮、甚至破產。第三,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能夠較容易與風投及相關企業接觸。

我們知道香港政府希望大力發展創新科技產業,我們也希望將意大利創科企業帶來香港,這是一個共贏的機遇。另外一點是,香港也必須繼續努力發展自身,才能繼續吸引外國企業來此。

意大利奢侈品牌尖沙咀店

全球門店銷量第一

記者:目前大約有多少意大利人長居在港?主要從事哪些領域的工作?

廖安道:香港是中國意大利人最多的城市,目前有大約三千五百名意大利人長居於此。他們大多在銀行、金融、物流、食品、教育等公司或機構工作,還有一些專業人士從事會計或法律相關工作,以及食品行業、酒店或餐廳管理人員和廚師等。

全亞洲來看,香港的意大利人社群是亞洲第三大,排在泰國和新加坡之後。大概在去年,香港還排在第二位,後被新加坡超過,不過人數差距較小。泰國的意大利人則比香港多很多,因為那裡生活成本較低,意大利人喜歡退休後到泰國生活。在香港的意大利人大多是每天工作的職場人士,並且許多人是攜家帶口在此居住,因此他們必須要有很不錯的薪資,才能負擔得起香港高昂的生活支出。整體而言,我認為在香港,意大利人有著很強的存在感。

記者:意大利在香港有哪些主要文化推廣活動?兩地有哪些重要學術交流活動?

廖安道:從2015年開始,總領館和意大利文化協會(Italian Cultural Institute)等相關方一起,組織舉辦了大型意大利文化節——“美麗意大利Bellissima Italia”,今年已經連續舉辦4年了。這個文化節將原本單獨舉行的相關活動匯聚在一起,主辦方和參與者都認同活動效果和收益因此獲得倍數增長。活動包括音樂會、戲劇、歌劇、當代藝術展、品酒會,以及關於意大利經濟社會特色的研討會等。除了意大利在港企業,香港的慈善機構、組織和協會等也積極參與。

學術交往方面,幾所香港的大學已經與意大利學府達成合作協議,提供學生交流機會,促進教員交流和研究合作、舉辦暑期學校項目和舉行學術活動等。此外,香港科技大學、意大利博科尼大學和美國南加州大學三方合作,推出全球首個商業領域的本科生合作培養項目——全球商業本科生合作項目(World Bachelor in Business(WBB)partnership)。該項目讓學生們能夠在三個大洲生活和學習,并在4年時間里獲得來自3所大學的學位。

記者:提起意大利,奢侈品可以說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意大利的標誌;香港也是全球奢侈品銷售的“前沿陣地”之一。兩者之間有沒有碰撞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事?

廖安道:之前,香港一直穩居奢侈品銷售第一線城市地位,中國內地消費者紛紛來此大量消費。而幾年前開始,包括意大利品牌在內的全球各大奢侈品牌紛紛在中國內地開設專賣店面,不僅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也在逐漸普及;香港價格優勢逐漸減弱,所以從市場規模來說,中國內地已經超過香港。

但我和許多奢侈品牌的高級管理人士聊過,他們說,香港的奢侈品旗艦店單店銷量仍然居於全球領先地位。還有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一個意大利奢侈品牌位於尖沙咀的旗艦店,至今仍然在該品牌全球所有門店中保持銷量第一。

香港是意大利的亞洲第三大貿易夥伴——專訪意大利駐港澳總領事廖安道

意大利受多國遊客喜愛。在中國內地遊客最愛的歐洲國家中,意大利排第二(法國第一)。2017年,意大利共接待約140萬名中國內地遊客。香港民眾也對其極為熟悉。除了羅馬、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總領事還推薦大家到富有美麗自然風光的阿馬爾菲海岸等地旅行

意大利深受中國內地和香港遊客喜愛

記者:意大利是廣受歡迎的旅行目的地,中國與意大利的旅遊交往情況如何?

廖安道:近些年,中國一直是全球旅遊業發展速度的決定者。根據多家主要旅行社數據,意大利排在中國內地遊客最愛旅行的歐洲國家第二位,第一位是法國。2017年,意大利共接待約140萬名中國內地遊客。中國境內有超過40家旅行社提供直接對接意大利的旅行服務,並且業務量活躍;另外,商業旅行也在兩國旅遊交往中佔據重要地位。

中國也是意大利人最喜歡旅行的目的地之一,這或許和中國是僅次於意大利的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有關。

意大利和香港的旅遊交往方面,根據估算,每年約有8萬到10萬名香港遊客到意大利旅行。主要目的地仍是知名的、充滿藝術氣息的城市:米蘭、威尼斯、佛羅倫薩、羅馬和那不勒斯。

我每每和香港人聊天,發現香港人對意大利非常熟悉,不僅富人,尋常港人都很了解意大利;在香港,太多人都去過意大利,不論年長或年輕。許多人可能並非專程到意大利旅行,通常先去法國、瑞士,再到意大利,然後到西班牙、德國等。意大利人來香港旅行,大多還是在香港中轉,在這裡待上兩三天,再繼續前往其他地方,如東南亞國家或澳大利亞等。

記者:能否向大家推薦一個意大利最值得遊覽的地方?

廖安道:意大利有太多盛景、太多好玩的事情可以體驗,很難只選擇一個地方推薦。最經典的一定包括羅馬、佛羅倫薩和威尼斯,這三座城市具有獨特的迷人氛圍,一定要去感受。如果想享受令人讚歎的自然美景和美食,我會推薦西西里島的阿馬爾菲海岸(Amalfi Coast)、“五漁村”(“Cinque Terre”)和普利亞大區(Puglia Region)。意大利人對美食的熱情全球馳名,來一趟美食之旅不可或缺,特別是對熱愛美酒的遊客。

來到意大利,人們的第一印象通常是,這裡的城市就像從漫漫歷史長河中被保存下來一樣,隨處可見保存完好的歷史悠久的建築。這和香港有很大不同。香港的天際線記錄了20世紀以來的歷史,而意大利的佛羅倫薩、米蘭、都靈,甚至博洛尼亞,都保存著千年前的建築。我個人認為,這是香港人喜愛歐洲的重要原因之一。

記者:您即將在7月底離任,結束為期4年的任期。您在任期內達成的最大目標是什麼?

廖安道:從我到任那一年起,我就決定,除了繼續支持經濟貿易交往外,還要大力提高兩地的文化交流程度。貿易和金融是意大利和香港關係中最重要的領域,但我強烈相信,文化交流使兩地民眾更好地相互理解,這會給雙邊關係帶來積極影響。所以我希望人們能了解除了蘭博基尼、Giorgio Armani、Gucci、Fendi等諸多奢侈品牌之外的意大利,尤其是通過“美麗意大利”文化節。

提起意大利,人們常常聯想到的是優質的食物和酒、高級時裝、超級跑車、美景、文化歷史遺產、獨特優質的生活方式等。這些印象很準確,但其他特點隨之經常被忽略,比如,意大利仍然是一個重要工業國家,是歐洲緊隨德國之後的第二大製造業國家、歐洲第三大化學品製造國,是領先的機械出口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製造國家之一。

當人們提到創新,首先就會想到深圳,那裡整座城市都體現著現代氣息。意大利也注重現代化發展,也有創新科技方面的初創企業等,但這些都被包圍在歷史氛圍濃郁的建築當中,因此你不會在意大利看到在亞洲較常見的、整座城市都極具現代風格的城市。但是意大利的古跡和建築的內部,都是經過現代手段的翻新,可以說是時光與現代技術的完美融合。香港是意大利的亞洲第三大貿易夥伴——專訪意大利駐港澳總領事廖安道

(採訪係英文,經編輯編譯)


責編:莫潔瑩、李幸

實習編輯:胡越、趙珊

香港是意大利的亞洲第三大貿易夥伴——專訪意大利駐港澳總領事廖安道

活動預告:

第三屆“一國兩制”與香港基本法研討會7月14日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