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新時代推進「一國兩制」和香港工作的根本原則

「一國兩制」是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基本制度保障,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報告深刻總結了香港回歸祖國以來「一國兩制」實踐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積累的寶貴經驗,充分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一國兩制」實踐的規律性認識達到一個新高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站在時代和全局的高度,形成了一套體系完整、內容充分、兼顧現時性與前瞻性的香港工作方略。報告強調了新時代香港工作的基本原則,彰顯了新時代香港工作的基本方針,指明了新時代香港的發展方向,明確了新時代香港工作的依靠力量,為新時代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提供了行動綱領。

淺論新時代推進「一國兩制」和香港工作的根本原則

有偉大祖國作為堅強後盾,「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一定能夠再譜新篇。圖為熙來攘往的旺角街頭


一、新時代香港工作的基本原則

香港回歸祖國以來,「一國兩制」實踐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這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的共識,也是世界上所有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有識之士的共識。堅持「一國兩制」,確保「一國兩制」方針不會變、不動搖,確保「一國兩制」實踐不變形、不走樣,是新時代香港工作的基本原則。

回歸後的香港已經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香港同祖國內地的聯繫越來越緊密,交流合作越來越深化,香港同胞對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信心不斷增強,同內地人民共享偉大祖國的尊嚴和榮耀。回歸後的香港繼續保持繁榮穩定,香港自身特色和優勢仍舊保持,中西合璧的風采浪漫依然,活力之都的魅力更勝往昔;香港的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會保障等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對外交往日益活躍,國際影響進一步擴大;「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讓香港同胞享有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廣泛的民主權利和自由。實踐充分證明,充滿中國智慧的「一國兩制」,是香港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也是香港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符合香港居民利益,符合香港繁榮穩定實際需要,符合國家根本利益,符合全國人民共同意願,必須長期堅持。

堅持「一國兩制」,必須正確理解和把握「一國」和「兩制」的關係。「一國兩制」是一個完整的概念,「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兩制」從屬和派生於「一國」,並統一於「一國」之內。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的:「『一國』是根,根深才能葉茂;『一國』是本,本固才能枝榮」。推進「一國兩制」,必須把維護中央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起來。這是長期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推進「一國兩制」的成功經驗,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持,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不是固有的,其唯一來源是中央授權,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中央對高度自治權的行使具有監督的權力。

在實踐中,必須重點防範、及時糾偏重「兩制」輕「一國」的思想,甚至以高度自治為名對抗中央權力的行為。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權威、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都是對底線的觸碰,都是絕不能允許的。要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堅守「一國」之本,實現「兩制」和諧相處、相互促進,只有這樣,「一國兩制」才能得到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事業才能沿著正確方向行穩致遠。


二、新時代香港工作的基本方針

「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新時代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基本方針。但香港依照基本法實行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必須充分尊重國家主體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國家主體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正是香港繼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保持繁榮穩定的前提和保障。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央政府將長期支持特別行政區政府和行政長官依法施政、積極作為,這是中央一貫的鮮明立場,也是落實「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一個最重要的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堅定支持下,特別行政區政府和行政長官依法施政,積極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維護法治、推進民主、促進和諧,推動香港各項事業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同時也要看到,香港地區在「一國兩制」框架下不斷探索前進,其內外環境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特區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比如,傳統經濟優勢相對減弱,新的經濟增長點尚未形成;關於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制度還需完善;對國家歷史、民族文化的教育宣傳有待加強;在一些重大政治法律問題上還缺乏共識,住房、醫療等民生問題也比較突出。中央將一如既往地支持特別行政區政府,團結帶領香港各界人士齊心協力謀發展、促和諧,保障和改善民生,讓少年快樂成長,讓青年施展才能,讓壯年事業有成,讓長者安度晚年。

淺論新時代推進「一國兩制」和香港工作的根本原則

堅持「一國兩制」是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基本制度保障,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圖為灣仔金紫荊廣場正進行升旗禮


三、新時代香港特區的發展方向

香港的發展與內地的發展是緊密相連的。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祖國內地得到了持續快速的發展,也為香港地區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不竭動力、廣闊空間,協助香港抵禦風浪、戰勝挑戰、贏得先機。近幾年,內地與香港在CEPA框架下不斷擴大和升級經貿合作,「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有序開啟,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全面發展,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基建專案加速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都為香港發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機遇。實踐已經表明,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發揮「一國兩制」優勢、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必然要求。新時代香港地區要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契機,積極參與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進程和「一帶一路」倡議、人民幣國際化等重大發展戰略的實施,全面推進與內地的互利合作,更好發揮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有利發展條件和獨特競爭優勢,不斷拓寬香港與內地共同發展的路徑和管道。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發展動力將更加強勁、發展空間將更為廣闊、發展前景將更顯光明,香港同胞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壯闊征程的步伐也將不斷加快。


四、新時代香港發展依靠的力量

廣泛團結愛國愛港愛澳力量,是實現港澳長治久安、繁榮發展的根本所在。習近平主席強調,要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國家,香港同胞完全有能力、有智慧把香港管理好、建設好、發展好。要堅持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發展壯大愛國愛港愛澳力量,為保持「一國兩制」實踐的正確方向,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和香港同胞的福祉,提供堅強而可靠的保證。要增強香港同胞,特別是公職人員和青少年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使愛國愛港愛澳光榮傳統薪火相傳,使「一國兩制」事業後繼有人,讓香港同胞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顯而易見,對於香港這些年持續的政治爭拗,特別是對於人為製造對立、對抗的「泛政治化」行為,香港居民已經普遍感到厭倦。如果香港進一步陷入「泛政治化」的旋渦,那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會嚴重阻礙經濟社會發展。民心思定、民心思安,已經成為當前香港社會的主流。雖然香港社會各階層、各界別利益多元、訴求多樣,但香港同胞在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應當發揚理性、包容的優良傳統,和衷共濟,實現愛國愛港旗幟下的最廣泛團結,形成建設美好家園的和諧氛圍。只有凡事都著眼大局,理性溝通,凝聚共識,團結起來,才能逐步解決矛盾,才能把香港這個共同家園建設好。

群之所為事無不成,眾之所舉業無不勝。我們既要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建設好,也要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建設好。當前,全國各族人民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鬥,不斷推進「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正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偉大祖國作為堅強後盾,有中央政府和內地人民的大力支持,有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同胞的團結奮鬥,「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一定能夠再譜新篇章,香港一定能夠再創新輝煌,中華民族一定能夠實現偉大復興!

作者係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副教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掃描二維碼關注紫荊論壇

來稿聯繫方式:

電話:(852)2285 0006

傳真:(852)2546 4582

電郵:zijinglunt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