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經新秩序的形塑與挑戰

  2017年7月1日,適逢香港回歸20周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臨香港視察並出席慶典。習主席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正本清源,闡明「一國」與「兩制」、憲法與基本法的關係,並明確劃出政治底線,並就香港如何更好地落實「一國兩制」方針提出「四個始終」,明確中央治港方略。治港團隊隨後實施管治組合拳,香港政局自此由亂轉穩,自此香港正氣上揚。

香港政經新秩序的形塑與挑戰

2017年7月1日早,金紫荊廣場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周年升旗儀式


  2018年6月14日,立法會以40票贊成、20票反對、1票棄權通過《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條例草案》。「一地兩檢」本地立法程序完成,在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簽署並刊憲後正式生效,廣深港高鐵將能夠準時在今年9月順利通車,與全國高鐵網連接起來,即是香港政經秩序調整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香港政經新秩序的形塑與挑戰

雖然習近平主席訪港一年來,香港各方面總體向好,然而反對派仍不甘心失敗,外部環境風險猶存,未來一年依然面臨一系列的嚴峻挑戰


建制派補選獲勝 反對派大失人心

  2017年7月初,羅冠聰、劉小麗、梁國雄、姚松炎4名反對派立法會議員被法庭取消議員資格,震撼整個反對派陣營,反對派政治實力受到重創,特別是他們喪失了立法會地區直選分組投票過半優勢。建制派在立法會內獲得了雙過半的政治優勢,能夠確保建制派議員的個人議案順利通過,在這樣的形勢下,建制派順勢而為,推動修改議事規則田和財委會的會議程序,從而壓制反對派在立法會「拉布」的空間和能量。2017年12月15日,經過激烈的博弈和較量,立法會表決通過建制派議員廖長江提出的修訂議事規則擬議決議案,標誌著立法會的政治秩序得以重建,從制度層面有效壓制反對派惡意「拉布」阻礙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的空間,令特區政府能夠及時有效推進改善民生、發展經濟的措施,進一步落實行政主導。此次「一地兩檢」本地立法順利通過,得益於此次議事規則的修改,當然也得益於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的嚴格執行。

  2018年3月11日立法會舉行補選,建制派候選人鄭泳舜在九龍西選區擊敗反對派候選人姚松炎,贏得議席。這是建制派「零」的突破——首次在單議席單票制的對決中打敗反對派,反對派媒體和評論員驚歎反對派與建制派選民傳統的「6:4」比例被打破。這一歷史性敗選,不僅令反對派依然無法取得立法會地區直選組別的過半優勢,而且進一步加劇反對派的弱勢,失敗情緒彌漫在反對派陣營之中,其支持者明顯處於「政治疲憊期」。反對派動員能力今非昔比,支持者大批流失,儘管不斷炒作「反DQ」、「反『一地兩檢』」、「反威權」等政治議題,卻始終無法組織大規模街頭動員,林林總總的遊行,參與人數也都寥寥可數。這真實地反映香港人心思定,對反對派日以繼夜不停炒作政治議題深感疲憊、厭惡,反映出反對派在香港大失人心。

  2017年8月,香港法院相繼審理「重奪『公民廣場』案」、「反新界東北開發衝擊立法會案」的刑期覆核。其中,「雙學三醜」黃之鋒、羅冠聰、周永康分別由社會服務令和緩刑,改為即時入獄6、7、8個月;黃浩銘等13人由社會服務令改判監禁13個月。2018年6月11日,高等法院宣布「旺角暴亂案」暴徒刑期,其中,梁天琦被判監6年;盧建民判監7年,是「旺暴案」至今最重的判刑;黃家駒因認罪獲減刑判囚3.5年。法官強調指出,判刑具阻嚇性作用,是要傳遞清楚信息,法庭會阻止一切罔顧法紀的行為。多名激進暴徒相繼被判入獄,對暴力行為產生強大的阻嚇、震懾作用,令依賴激進手段的反對派政團受到嚴重打擊。過去幾年極速冒升的「本土派」、「自決派」陷入分崩離析,其頭目或者入獄,或者逃亡,激進暴力抗爭行動過去一年近乎銷聲匿跡,正可謂其興也速,其亡也速。

  特區政府早前實施選舉確認書,禁止「本土派」、「自決派」參加立法會補選,封殺其政治發展空間,進一步重挫分裂勢力。「香港眾志」在立法會補選中推出的參選人周庭被選舉主任取消資格後,「香港眾志」深知未來無法繼續參與各級選舉,不得不「轉型」為所謂的民間團體。

香港政經新秩序的形塑與挑戰

2018年3月11日立法會舉行補選,建制派候選人鄭泳舜在九龍西選區擊敗反對派候選人姚松炎,贏得議席。圖為鄭泳舜當選後與支持者握手致謝


香港政治秩序的結構性變革

  在組合拳的痛擊之下,反對派陷入回歸以來的政治低潮,社會秩序相對平穩、平靜,正氣顯著上揚。與此同時,中央主導推動、特區政府積極配合,大力在港宣講憲法、全國兩會精神,強化香港社會的「一國」意識。十九大一閉幕,中央宣講團首次應邀到港宣講,其後全國人大常委會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在港宣講憲法,強調特區政府落實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憲制責任。香港還首次舉行「國家憲法日」、「全民國家安全日」等活動。

  2017年1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以全票贊同通過高鐵西九龍站「一地兩檢」的合作安排議案,這不僅標誌著「一地兩檢」三步走完成了第二步,更體現出「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實施香港基本法、處理重大法律問題所作出的決定具有憲制性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標誌著香港政治秩序的結構性變革,更是全面管治權的具體體現。

香港政經新秩序的形塑與挑戰

不論是一手市場還是二手市場,無論是豪宅還是中小住宅,樓價持續高漲,月增幅在5%至10%之間,相當驚人。圖為香港市民正在索取居屋申請資料


  從2017年8月開始,中央政府各部門相繼出台各項政策措施便利港人在內地讀書、就業和生活,積極落實港人的國民待遇,以增強港人的獲得感和國家認同感,推動港人心歸。此外,萬眾矚目、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也在加快制訂。

  在政治秩序重建的同時,香港的經濟、社會秩序也進入結構調整期。新一屆特區政府管治團隊銳意推動香港發展創新科技,作為香港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特首林鄭月娥在首份施政報告中即提出,計劃把香港科研經費佔本地GDP的比重從0.73%提升到1.5%。香港交易所通過「同股不同權」的改革,致力吸納內地的創科企業利用香港資本市場融資。河套科技園的建設也將加快推動。習近平主席更對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作出親筆批示,推動資金「過河」支持香港科研。

  面對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問題,新一屆管治團隊也試圖開始破局。香港房價近期不斷創新高,不論是一手市場還是二手市場,無論是豪宅還是中小住宅,樓價持續高漲,月增幅在5%至10%之間,相當驚人,香港樓價水平已經過了1997年高峰一倍以上。另一方面,公屋輪候時間又在延長,而港人供樓支出與收入之比不斷攀升,2017年房價收入比高達19.4倍,供樓成本居高不下。土地房屋問題當然成為社會的焦點議題。特區政府主導的「土地大辯論」,嘗試凝聚香港社會對於土地開拓的共識,從土地入手來解決房屋供應問題,與此同時近期還計劃推出「一手樓空置稅」,以壓制樓宇炒賣。此外,在全社會關注的「強積金對沖方案」問題上,資方、勞方和特區政府也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磋商,有望形成最終共識,出台相關政策。

  從整體來看,過去一年以來,香港的政治、經濟、社會秩序都在重建,局勢趨於穩定,中央牢牢掌握香港政局主導權,實質推進了中央主導的「行政主導」,加強了中央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

香港政經新秩序的形塑與挑戰

香港交易所通過「同股不同權」的改革,致力吸納內地的創科企業利用香港資本市場融資。圖為香港交易所交易大堂


未來依然面臨嚴峻挑戰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反對派並不甘心失敗,積極嘗試炒作各樣議題,試圖推動政治反彈。隨著新的選舉周期即將展開,反對派推動「風雲計劃」,不僅圖謀2019年區議會選舉,更企圖染指選委會的大部分席位,衝擊香港的管治權。「本土派」、分裂勢力在中央雷霆打擊之下,雖然轉入地下,卻不斷在校園活動,企圖掌控更多的學生會組織,醞釀學生運動,推動校園內的「港獨」活動。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1989年的政治風波過去整30年,同時也是非法「佔中」過去整5年,三個政治議題的重疊又正逢區議會換屆選舉,對於反對派、外部勢力而言,明年將是一次重大政治總動員的絕佳時機。

  從國際背景來看,美國朝野已經達成共識,明確視中國為首要競爭對手,從貿易戰入手,採取一系列措施打壓中國,中美關係進入新的階段,「新冷戰」的來臨並非杞人憂天。在這樣一個時代大背景下,外部勢力重新打香港牌,也應該在日程之上。對於香港特區的管治而言,雖然習近平主席訪港一年來,香港各方面總體向好,然而反對派仍不甘心失敗,外部環境風險猶存,未來一年依然面臨一系列的嚴峻挑戰。

作者係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

掃描二維碼關注紫荊論壇

來稿聯繫方式:

電話:(852)2285 0006

傳真:(852)2546 4582

電郵:zijinglunt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