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生談故宮實習經歷:文物讓我了解歷史傳承
“或許有人會覺得中國藝術古老、沉悶,但實習讓我發現,中國藝術的背後不僅有豐富的故事,也體現著我們中國人對歷史傳承的重視。”22日在北京接受記者採訪時,來自香港的故宮實習生曾銳勤説。
8月22日,兩位來自香港的實習生周愷儀(左)和曾銳勤(右),在北京故宮接受記者採訪
本月25日,一批來自香港的青年學生將結束為期六周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深度實習。即將返程之際,實習生代表分享了他們的感受。
曾銳勤是故宮展覽部的實習生,正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的他告訴記者,自己每天的工作,除了參與部門的大小事務、會議外,主要是將文物的故事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述給觀眾。
“故宮的老師們非常重視工作的細節,尤其是有關文物的,我也會主動去讀一些和歷史相關的書籍,加深對文物的了解。”他説。
實習期間,曾銳勤最有感於中國歷史的傳承。他表示,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應該去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發揚古代先賢的智慧。
另一位香港的實習生周愷儀,實習期間參與的是考古工作。她形容,第一次被帶到故宮南薰殿的工作地點,野外考古的環境就讓她覺得富有“衝擊性”。
“對於考古,我起初並沒有很形象化的概念,但隨著工作的開展,我體會到考古工作人員的辛勞,也感受到他們尋找、保護最真實歷史的那種熱情。”周愷儀説。
談到最難忘的經歷,她告訴記者,因為會親自參與到文物的挖掘工作中,她與其他的實習夥伴常會互相打趣,説挖掘文物就像在“找寶物”,要挑一些有特點或值錢的。
“但故宮的老師會對我們説,文物的價值不在於它是什麼樣的材質、值不值錢,而在於它們是歷史的見證。”周愷儀説,也正是這樣的教導,讓她覺得自己對考古、對文物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兩位實習生還談到香港正在建設故宮文化博物館。曾銳勤認為,香港是中西文化融合之地,在香港推廣中國歷史文化任重道遠,香港市民應更深入了解國家。周愷儀希望,未來自己或許能為故宮文化在香港的傳播盡一份力。
他們還向未來可能到故宮實習的香港青年建議説,故宮很大,可學的東西很多,要開闊眼界、珍惜機會,體驗故宮和中國歷史文化的樂趣與美。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京辦高級政務主任黃志珩介紹,香港特區政府致力讓青年了解內地最新發展情況和機遇,擴闊視野,培養他們的國家觀念。
他指出,2018至2019年度,特區政府推出的“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批出的總資助額約為1.065億元港幣,資助135個內地實習項目,預計受惠青年約3600名。
(來源:中新社)
編輯:胡越
紫荊邀你參與
第五屆「紫荊盃」兩岸暨港澳青少年書畫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