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許榮茂】“青年是國家和香港的未來,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為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2018“四海一家·津港同行”青年交流活動一連4日在天津進行體驗式學習交流。活動中,全國政協常委、香港新家園協會董事會主席、交流團團長許榮茂先生接受紫荊雜誌社等多家媒體採訪,並寄語香港年輕人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在進一步增進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同時,能夠把握住國家快速發展的大好機遇,追求個人的新發展,報效國家和香港。
記者&攝影|莫潔瑩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新家園協會董事會主席、交流團團長許榮茂先生接受記者採訪
不忘初心
提問:“四海一家·香港青年交流團”活動至今已是第四屆,每年您都是以團長的身份親自帶領,請問,為什麼要開展“四海一家”青年交流活動,您的初心是什麼?
許榮茂:“四海一家”青年交流活動最初的設想,是希望能帶著香港青少年到祖國內地去參訪學習,創造機會讓香港青少年更好的認知祖國,發揚文化自信,樹立民族自豪感。青年是國家和香港的未來,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和關心香港青年,一再呼籲香港各界為青年健康成長創造有利條件和環境。
香港青少年因為教育制度、社會氣氛的影響,對國情的了解認識少,往往不能客觀、全面的認識祖國。沒有親身耳聞目睹國家的情況,並不能夠了解真實的祖國歷史文化、大好河山、發展成就,偏見是很容易產生的。然而消除誤解和偏見的最好方式,就是實際來到內地看一看。
提問:幾年下來,您覺得活動的價值和意義是否達到了您的預期?這其中有什麼關於社會責任、社會公益方面的心得體會?
許榮茂:我們積極響應習主席的號召,自2015年起,“四海一家”青年交流項目堅持每年舉辦,目前已經有超過9000名香港市民(青年)來內地參觀交流。這個項目能幫助港青們勇敢面對新挑戰,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國家快速發展的大好機遇,追求個人新發展,開創更美好前途,報效國家和香港。
幾年來,我作為團長,也經常與團員們交流,傾聽他們的感受和想法。參加活動的香港年輕人紛紛表示,通過親身耳聞目睹的方式,他們對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祖國的感情也更加的堅固。所以我們認為組織這樣的交流活動很有意義,也更加堅定了辦好這個活動的責任和信心。
背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
提問:“四海一家·香港青年交流團”活動每年都會有與時代發展密切相關的主題活動,比如“文化體驗”“創新創業”等,今年恰值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交流團的主題定位為“發展與創新”,請問許先生,您是如何考慮的?
許榮茂: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的40周年。40年來,改革開放,春風化雨,改變了中國,影響並惠及了世界,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史上濃墨重彩的40年。今年我們以“發展·創新”為活動主題,就是希望通過“發展·創新”的交流之旅,讓香港青年親身實地感受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祖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以及祖國未來創新大戰的大趨勢,在進一步增進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同時,能夠把握住國家快速發展的大好機遇,追求個人的新發展,報效國家和香港。
我們也希望通過“四海一家”青年交流活動,為促進青年人心回歸、祖國繁榮穩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時也為香港青少年提供一些指導、創造一些機會和條件,讓他們擁有更廣闊的視野和平台,去規劃自己的未來,從而有機會找到更多適合自己發展的機遇,這是我們的榮幸,也是我們的驕傲。
選址大有學問
提問:據了解,本屆交流團活動的行程分別包括了陝西、天津以及廣東三站,跨度很大。請問許先生,您希望通過三個不同地方的參訪,為香港青年帶來怎樣不同的體驗?
許榮茂:本次三個站點的選擇,是結合改革開放40周年的國家背景,選取了“一帶一路”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和“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個城市或地區進行參訪。
陝西西安站
西安作為華夏始祖的發源地和中華文明的中心,每一寸土地都深深注入了開放的歷史基因。我們和陝西省海外聯誼會聯合舉辦的2018“四海一家•絲路長安”陝港同行青年交流活動,已經於8月5日至10日在陝西舉行,約800名香港青年參加了體驗式的學習交流。西安活動以“發展·創新”為主題,以“大唐盛世”為時代背景,帶領香港青年體驗長安古都、黃帝之陵、延安聖地等歷史文化,探尋古絲路,發現新絲路,為香港青少年提供探索兩地發展成就的機會,並鼓勵他們積極投身於兩地的經濟文化建設,增強國家民族的意識。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特別安排了“水土交融儀式”,通過取自香港的土和黃土高原的土,並以黃河水和香江水灌溉,用相融的水土在黃帝陵種下一棵側柏,讓大家時刻銘記我們是同根同宗的炎黃子孫,時刻牢記香港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要忘記血濃於水的情誼,種下希望的種子。
在中國改革開放大潮中,我們看到西安在“一帶一路”中開啟了新時代的新征程並碩果累累。在這個中華文明與現代創新發展成功接軌的改革新高地,相信首發團中的800名香港青年們,已經感受到了中華文明的魅力和新時代的機遇。
天津站
天津,不僅是中國的直轄市之一,也是京津冀城市群中的重點城市,這40年的天津發展,是我國改革開放40年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目前,天津已經成為了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和改革先行示範區,我們希望帶領青年們一同感受天津創新發展的強勁脈搏。
廣東站
廣東站,則會有不同的體驗與感受。“大潮起珠江”,廣東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區,改革開放一直是廣東發展的根與魂。站在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新高點,我們可以看到它不僅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同時,還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攜手港澳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我們的交流活動,將切實幫助他們了解“粵港澳大灣區”的深遠意義與潛在的眾多機遇,在這即將掀起的新一輪高速發展中,使香港青年們進一步受到啟發、並參與其中。
體驗與收穫
提問:據我們了解,天津的活動行程安排非常豐富,包括參觀各類展覽館、紀念館、古文化區、現代化的南開大學、愛國教育基地等歷史文化、現代科技、愛國教育等不同層面,您希望通過這些行程安排讓香港青年體驗到什麼?
許榮茂:本次行程的安排,是希望香港青年能夠真正的走入天津、了解天津,不僅了解它的歷史文明,也去探索它的無限未來。今天的天津,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激情走出一片天。前有“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的40年基礎,後有“一帶一路”,天津正在乘勢而上,與京冀攜手,推動中國改革開放不止步,開創發展新格局。
1)此次參觀天津市規劃展覽館、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是希望讓香港青年感受到天津建設新貌,感受中國改革開放40年我國科技的大發展,激發他們了解創新發展大趨勢的熱情。在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團員們將看到超級計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和電子政務等方面的建設情況,相信這一定會給香港青年帶來震撼,也會激發他們為祖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的熱情;
2)而參觀南開大學、古文化街、五大道、天后宮等,是希望讓香港青年體驗津城獨具魅力的歷史文化;
交流團在南開大學主樓前合影。
3)參觀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霍元甲紀念館,則是一場關於愛國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洗禮,希望周恩來總理與夫人鄧穎超一生為祖國事業鞠躬盡瘁能夠感動香港青年的愛國情,也讓他們體會到老一輩革命家、國家領袖的偉大;
交流團團員參觀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交流團團員參觀霍元甲紀念館。
4)參觀社區青年之家,開展青年交流活動,希望兩地青年加強互動,加深了解,增進友誼。
困難與挑戰
提問:在舉辦“四海一家”青年交流活動時曾經遇到過什麼困難嗎?從籌劃到舉辦活動,最困難的地方是什麼?
許榮茂:1)首先是參訪地點挑選:祖國地緣遼闊、文化博大精深,如何為香港青少年挑選合適的、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對我們就是一大挑戰。因為我們希望能夠每一次行程,都能讓香港青年最真切、最直接地體會到祖國的輝煌文明與發展機遇。
2)其次是各方關係的協調:在活動組織過程中,因為人數多、行程豐富的原因,需要對各方進行協調組織,確保活動順利舉行。令我們非常欣慰的是,四屆“四海一家·青年交流團”的活動,都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我們也非常感謝過去幾年多個城市的幫助,各地領導給予高度重視,採取了很多措施確保活動順暢舉行,這是“四海一家”交流活動不斷舉辦下去的堅實力量。
3)講到最困難的情況,還是帶那麼多年輕人來到內地學習參觀,要確保他們的安全,讓整個行程順利,並讓他們體會到祖國大發展的景象。安全問題是我們最重視的,一點馬虎不得。從交通、入住、飲食到參觀交流,全程無縫對接,確保了每一個隊員的行程都在保護之下進行。
未來與展望
提問:對香港新家園協會及“四海一家”香港青年交流團活動未來還有什麼打算?
許榮茂:“四海一家”交流團自2015年舉辦以來,至今已是第四屆,總共資助超過9,000名香港青年到內地交流參觀,活動受到中央、內地省市和香港的廣泛關注和支持。未來,我們將繼續發揚互相包容、尊重合作的精神,繼續開展每年的交流活動,努力將交流活動打造成為本會推動全球青少年交流互動的品牌項目。
粵港澳大灣區是年輕人的舞台,我們將一如既往推動香港青少年的個人理想、事業與香港發展、國家發展相融合。我們目前正在與廣東省青年聯合會合作,計劃在廣東省內大灣區城市建立“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家園”,率先定點落地,積極針對在灣區升學、就業、創業及定居的港澳青少年和擬赴香港發展廣東青年的核心需求,提供信息諮詢、法律諮詢、個案支援、成長發展、項目孵化、社會融入、公益志願等個性化、全方面服務,助力他們成就青春夢想。
對港青北上就業、生活的看法
提問:當下,香港青年北上在內地學習、生活、工作都會面臨諸多問題,具體集中在哪些方面?您認為,社會各界需營造什麼樣的環境給他們,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案?
許榮茂:對於這個問題我深有感受,就像我出生在內地,年少赴港一樣,到了一個新的環境,都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如果在這樣的困境中,有人能拉你一把,你可能會收穫很好的發展,少走很多彎路。現在,香港青年北上,相信他們也會遇到文化差異、語言差異等帶來的挑戰,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出現一些不適應。
所以,如果我們也呼籲內地能有多一些關注香港青年的企業和公益組織,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指導,幫助他們快速融入,將所有的精力和熱情,都毫無保留地投入到祖國快速發展的浪潮中,實現個人的自我成就。
下一站大灣區(廣東)
提問:據悉,今年“四海一家”交流團下一站是大灣區(廣東),請問,對於即將出台的大灣區規劃,您有哪方面的期待?這對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發展,有什麼指導意義?為青年們帶來哪些機遇?他們需要如何把握這個歷史性機遇?
許榮茂:為什麼今年會組織青年們到大灣區去走一走,就是想讓他們看看大灣區各個城市的定位和龐大市場今後細分的需求,很多香港的強項不應定是大灣區的強項,很多人通過這樣的活動發現很多機遇。比如我,在參觀規劃館之後,追問講解員能否再詳細地給我講一講咱們大天津的規劃?講解員講解之後說商機無限啊,其實還有很多的地方都商機無限,能通過良好的溝通增進對此的了解。
習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在我看來,粵港澳三地的優勢和活力可以得到高效地綜合與激活,粵港澳大灣區將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
我們也會積極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目前協會也正在籌備一些相關的項目,為更多的香港人到內地生活與交流取得便利。在下一站,“四海一家”交流團團員們的行程之一是參觀“港珠澳大橋”,具體是將通過港珠澳大橋,去廣東省的大灣區城市參觀。這不僅是一條長達55公里的世界級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它也可以說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先導工程和“試驗田”,構建起城市群空間骨架。在這樣的建築奇蹟面前,相信團員們能夠感受到國家對於大灣區規劃的投入,以及建立起個人未來無限發展潛力的信心。在良好的創業環境中,青年們會得到各類資源的傾斜及政策支持。希望他們能夠培養“創新創業”的發展意識,做好個人規劃、不斷地提升個人競爭力,積極把握住這個大好機遇,報效國家和香港。
記者&攝影:莫潔瑩
相關閱讀: 2018“四海一家·津港同行”青年交流活動正式啟程啦!
“四海一家”八百港青抵陝交流 許榮茂冀港青勇敢抓住機遇
紫荊邀你參與
第五屆「紫荊盃」兩岸暨港澳青少年書畫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