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氣候大會展望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四次締約方大會將於今年12月3日至14日在波蘭的卡托維茲舉行,屆時將表決通過《巴黎協定》實施細則。今年的波蘭氣候大會承載著達成共識的壓力,預計將是艱難的一屆大會,但同時也將是氣候談判的又一個小高潮。

|北京 未央

最具里程碑意義的三次氣候大會

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上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簡稱《公約》),力求將全球溫室氣體濃度控制在一個穩定水平,同時規定發達國家有義務作出表率,並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必要的技術及資金支持。該公約是世界上第一個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國際公約,也是國際社會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進行國際合作的一個基本框架。在此框架下,199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一次締約方會議在德國柏林舉行。自此至今,聯合國氣候會議走過了23年的漫長歷程。其中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氣候大會是1997年的京都氣候大會,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以及2015年的巴黎氣候大會。

1997年,在日本京都舉行的《公約》第三次締約方大會上,《公約》生效後的第一份議定書草案《京都議定書》出爐,它與《公約》的最主要區別是,《公約》是鼓勵發達國家減排,而議定書則是強制要求發達國家減排,具有法律約束力。《京都議定書》是首次為發達國家設立強制減排目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文件。

2009年,各締約國在丹麥哥本哈根商討《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2012年至2020年)發達國家如何進一步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簽署了《哥本哈根協議》。儘管《哥本哈根協議》不具法律約束力,但它表達了各方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政治意願,鎖定了已達成的共識和談判取得的成果,並且提出建立幫助發展中國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綠色氣候基金。

2015年,近200個締約方達成《巴黎協定》,確立了2020年以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制度的總體框架。巴黎協定作為一份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國際條約,其意義在於把各國的政治共識通過法律的形式明確和固定下來,連同《公約》一起構成後京都時代國際氣候變化制度的法律基礎。

波蘭氣候大會展望

聯合國氣候變化波恩會議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阿希姆·施泰納(Achim Steiner)讚揚中國政府和企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所作出的積極貢獻( 羅康林 攝)

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擔當

從《京都議定書》的簽署,到《巴黎協定》實施細則草案的達成,中國在氣候變化談判中主動承擔國際責任、積極參與國際對話、在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全球氣候談判協議達成等方面作出積極貢獻,一直是國際氣候談判多邊進程的積極推動者和相關協議的忠實履行者。

長期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積極採取實際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在本國環境治理、節能減排、發展清潔能源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提前三年完成了2030年碳排放下降目標,是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貢獻者。今年,中國政府將應對氣候變化職能劃入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這有助於中國政府進一步整合各方面資源和力量,落實《巴黎協定》和自主貢獻目標,實現應對氣候變化與保護生態環境協同增效。

除中國官方機構外,以中國企業家為主的民間團體也十分活躍。他們的身影頻頻亮相各種國際舞台,與世界氣候領袖一同探討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案與措施。他們的足跡遍及海內外,源源不斷地向世界貢獻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智慧,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征途中,他們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中國企業對氣候問題的責任和擔當贏得了世界的關注和認可,2016年《巴黎協定》生效後,境外媒體談論應對氣候變化的典型案例,大都舉例中國,中國案例已成為世界榜樣。

作為未來環境的擁有者、使用者乃至政策決策者,青少年對環境能源與可持續發展議題的關注和貢獻至關重要,中國企業十分重視青少年氣候變化教育及青年領袖培養,以學校和家庭為單位組織了形式多樣的教育和實踐活動,同時也十分重視與國際機構的合作和交流。2017年,中國企業熊貓綠色能源集團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發起首屆“培養未來氣候行動領袖”夏令營,旨在提高青年人對綠色能源和氣候變化的認識,促進青年參與,充分發揮青年人的潛力,通過他們的能量和創造力,擴大行動,探索氣候變化解決方案,激發青年先鋒者領導氣候變化行動。2018年,第二屆“培養未來氣候行動領袖”夏令營8月正式開營。未來,這些青年將成為氣候變化領域的主力軍,用他們的智慧和實際行動推動實現應對氣候變化、節能減排的承諾和目標。

波蘭氣候大會展望

2017年召開的波恩氣候大會對《巴黎協定》的實施細則達成了一個全面、均衡、反映各方關切的談判案文草案,稱得上順利完成任務。但值得注意的是,波恩氣候大會談判成果更多是意見的匯聚,而非共識的形成。因此,形成共識的壓力就留給了今年底的波蘭大會。用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的話來說,今年的波蘭談判預計是艱難的一年,將是氣候談判的又一個小高潮。各國需就《巴黎協定》規則書的細節進行磋商,從而推動協定有效落地。

預計氣候資金問題將是波恩氣候大會談判的焦點。這是發展中國家最關心的問題,也是分歧最大、較難達成一致的問題。解振華表示,中方將繼續與各方一道努力,推動各方在本屆氣候大會上達成一些對《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共識,在提升透明度、技術轉讓等領域提出一個各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並努力促使各方在2020年前有所作為。波蘭氣候大會展望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8年8月號


責編:李幸、莫潔瑩

編輯:胡越、趙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