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高:追求書法至境 屢創書壇先河
1977年,周志高在上海創辦了《書法》雜誌,開創了內地書法報刊的先河,被啟功先生稱讚為“創始於書藝重興之初,有篳路藍縷之功,歷久而其績彌盛”。如今,身為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的他,仍然在書壇辛勤耕耘,為書法的傳承與弘揚盡心竭力。
文|本刊記者 高峰
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周志高
屢屢開創中國當代書壇先河
周志高一生貢獻於中國書法事業,並屢屢開創中國當代書法事業的先河。1977年在上海創辦《書法》雜誌,就是他諸多開創先河之舉的開端。
周志高談起創辦《書法》雜誌時的情形,仍然如在眼前。“為什麼要創辦這個雜誌,當時我有三條理由。”周志高介紹道,“ 第一,上海文化底蘊深厚,同時也是全國的經濟中心,沈尹默等老書法家培植了一支青年書法骨幹隊伍,為上海書法的繁榮發展立下了功勞。後來我到了出版社工作,就自然萌生了為書法藝術辦雜誌的想法。第二,1972年中日邦交恢復,中日書法交流變得頻繁起來。當時國家處於經濟重建時期,與日本相比,對書法的重視程度不夠。我就想,書法是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現在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但將來總歸經濟要上去的,文化藝術也會跟著上去的,所以要為民族爭光、爭氣。第三,1974年,梁披雲在香港創辦了《書譜》雜誌。第二年,《書譜》雜誌傳到上海,這促使我決心在內地也創辦一份書法類的雜誌。所以,早在1975年,我就給上海市領導打報告,最後批下來同意創辦,1976年上半年出小樣,後來改進,1977年試刊號正式問世。雜誌秉持著‘古今並重、圖文並重、普及與提高並重’的理念,傳承和弘揚書法藝術。這三個理由,推動了我創辦《書法》雜誌的決心。”
此後,周志高又先後策劃並參與主辦全國“五個第一”重大活動,包括首屆全國群眾書法界書法大賽、首屆書法篆刻全國展、首屆書法全國理論研討會、首屆全國篆刻大賽、首屆全國中青年“書苑擷英"大賽,這些開創之舉,無不深刻影響了當代書壇的發展,周志高也因此被譽為“中國當代書法復興奠基人之一”。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138cmx68cm
再掀上海書壇創作熱潮
2010年,在中國書協工作了8年後,周志高回到了上海,擔任上海市書協主席,繼續為中國當代書壇的發展盡心竭力,再掀上海書壇創作熱潮。在擔任上海市書協主席8年時間裡,他總結出了一套有效的工作經驗:四個“輪子”一起轉。所謂四個“輪子”,第一創作要抓,第二理論要做,第三教育要搞,第四組織要建。“前三個‘輪子’,很多書協都抓得很緊,全國各大展覽、書學研討會、學校教育等社會力量會推動我們去抓前三個‘輪子’。但是第四個‘輪子’,即組織工作,沒有社會力量去推動,需要我們去動腦筋。”周志高說。
所以,擔任上海市書協主席後,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組織工作。首先,要保證每個區縣都有書協。當時上海有一些區縣還沒有成立書協,於是他就一個一個落實,在上海的所有區縣建立起了書協。其次,將上海市書協的各個專業委員會以及工作委員會,包括真、草、篆、隸、行專業委員會,理論委員會,硬筆書法委員會,婦女委員會,老年委員會,等等,都建立起來。第三,將跨界的書法聯誼會,包括企業家書法聯誼會、機關幹部書法協會等都組織起來。周志高對此頗感自豪:“在這種機制的推動下,上海近年來的書法活動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了,能夠達到每個月1至2次,發展非常快。”
高峰掛紫石,峭壁沸湯池。不入雲霞處,安知天下奇。136cmx68cm
書法創作追求“真氣、真意、真趣”
在書法創作上,周志高有三句話總結:一個標準,二個結合,三個不要忘記。
一個標準,即雅俗共賞。周志高認為,“雅”不會有人反對,但曲高和寡,不能關門自吹自擂,要虛心聽取各方意見。“俗”則是通俗,含大眾能接受、能喜歡之意,不是“庸俗”,更不是“惡俗”。既雅又俗,難度大,標準高,當努力開拓,不斷進取,是一生追求也不一定能達到理想的境界。
二個結合,即碑帖結合、南北結合。碑以北方為主,帖以南方為主,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北方人及其文藝、建築等都表現出雄強、厚實、渾樸的氣息、格調和精神,而南方則是清秀、精巧、靈動。二者相互取長補短,不能偏廢,為求靈動而失之輕浮,或為求老辣而失之粗野都是不可取的。要將靈秀和雄強融為一體,各取所長,融合發展。
三個不要忘記,即不要忘記民族特色、不要忘記時代特征、不要忘記個人特點。這是書法藝術的時空觀,三者之間比例如何,“各有靈苗各自探”,可根據自己的才、學、識和性情而定,要追求“真氣、真意、真趣”。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扇面40cmx25cm
書法塑造人格與胸襟
“我認為學習書法有助於塑造良好人格、提升文化素養、錘煉堅強意志、培養綜合能力,修身養性,延年益壽。”周志高說。他分享了一個療養基地所做的實驗。療養基地將慢性病人分為人數相同的兩組,一組練習書法,一組練習拳術。結果一段時間之後,書法組比拳術組身體各項指標好轉更加明顯。對此,周志高分析道:書法和拳術兩者相比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的是,兩者都需要專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兩者都要氣沉丹田,講究呼吸吐納,行氣運氣;兩者都講求心情沉靜,心無旁騖。但書法比拳術又多了一重優勢,那就是書法所寫的內容都是書寫者所喜歡的,書寫的過程心情舒暢,精神愉悅,有修身養性之功,這是拳術所不能比擬的。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138cmx68cm
實際上,修身養性正是書法所要追求的更高境界。周志高認為,“字如其人”就是指研習書法不僅是練習技巧,更是塑造人格、修養和胸襟。“研習書法要提升文史哲等各方面的素養,所謂功夫在‘書’外。”周志高總結道。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8年8月號
責編:李幸、莫潔瑩
編輯:胡越、趙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