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我心中的田家炳先生
致敬我心中的田家炳先生
尊敬的各位來賓:
大家好!
我叫孫曉,來自湖南省瀏陽市田家炳實驗中學。作為全國226家田家炳學校的學生代表來到這裡,向田家炳先生致以深深的敬意。
我出生在湘贛邊界的一個農村小鎮,文家市。九十年前,轟轟烈烈的秋收起義在那里幵始。我的伯父是一個僅僅初中畢業的農民,他跟我說,人這一生其實很短很短,你總得要去認識各種各樣的人,走到風景更多的地方去看一看,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不要辜負了生命。這一句話我記了很久,成為我小時候的動力。我是一個農村孩子,沒有見過什麼大世面,沒有要改變世界的夢想,但我有一顆渴望的心,渴望著過一份豐富,精彩而有價值的人生。後來,我遇見了田家炳中學和田家炳先生。
我與先生從未謀面,開學第一天,我在學校一樓大廳看見先生的雕像,那個時候我並不知道他是誰,他只是佇立著,眼睛流露出慈愛的目光。三年間,我一次又一次地聽人說起先生的事蹟,一次又一次地動容。田先生說過,律己修身,需要汲取先賢智慧;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利人必能利己,己立才能立人……這些話伴我走過人生中最重要的中學階段,於我而言,田家炳,既是一個人的名字,也是一個特殊的密碼,這個密碼幵啟的,是一種信念,那種感覺就好像是,雖然我與先生相隔很遠很遠,但他卻一直陪伴著我。在三年之間,我的老師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田家炳中學是一個有夢想的地方。這個夢,是每個孩子的求學夢,是田家炳中學的育人育才夢,也是田先生的教育興國夢。我終於知道,那位靜靜矗立在教學樓中的老人,那位我日日仰望的老人,那位永遠慈愛地守護著田中夢的老人,是先生。他是這個夢的源頭,而無數像我一樣的普通農村學生是這個夢的條條支流,在夢的遠方,則是一個個田中人匯成的遼闊大海,是民族再起,是國家復興。
先生辭世的那一天,我在湖南望城,帶著田家炳中學的新生參加夏令營。聽到消息的那一刻,我沒有流淚,只是安靜地站在那裡,心裡空空的。我望著眼前又一群學子,他們低頭向這位不曾相識的老人默哀致敬,在無邊的靜默之中,我知道,就像剛入學的我一樣,他們從此,將成為田家炳先生的孩子,一生的田中人。我一直相信,每一所學校都有一種獨立的文化,而對於全國的田家炳學校,文化基因中卻有著一種共同的因子,那就是田家炳精神。先生走了,但我們田中人,還在,且一直會在。自母校建校20年,一批又一批的田中學子帶著田家炳精神和價值離幵校園,走進社會,組織家庭,服務國家。我們祈望,我們堅守,我們向著更浩瀚的前方,帶著共同的信仰,砥礪前行。
今天的我作為2018年田家炳中學的畢業生,即將走向北京大學。我來到這裡,向一位陌生卻又最為熟悉的老人致以一份樸素,真誠的謝意,我的內心有悲戚,有傷痛,但更多的,有滿滿的力量,我知道我將帶著田家炳先生給每一個孩子的祝愿走向更遠的未來,看見更美的風景,我知道無論將來的我走得多遠,田家炳中學都是我永遠的母校,知識和精神的故鄉,我知道在我的肩上,在每一個田中學子肩上,有一份使命。正如十七年前,先生訪問學校時所說,他不要什麼回報,只希望我們把這份愛傳遞下去。湖南瀏陽田家炳中學的校訓是,成就自己,回報社會,我想這或許也是田家炳精神的核心,在不斷的歷練之中發揮出個人的最大價值,用這份小我的價值去感染更多的人,回饋大我的民族與國家。
先生秉持“中國的希望在教育”的理念,一生致力於基礎教育的慈善工作,對農村的孩子更是給予最大最需要的幫助,我慶幸自己是他關心幫助過的一員,沒有田中,就沒有今天的我,沒有我所代表的千萬田中人。也許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但我相信,怀揣著田家炳先生的精神,我們將走得更遠。先生的夢,必將在這片中原大地上,熠熠生輝。
謝謝!
湖南省瀏陽市田家炳實驗中學
孫曉
2018.7.22
编辑:赵珊
紫荊邀你參與
第五屆「紫荊盃」兩岸暨港澳青少年書畫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