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和中國香港關係長久而密切 ——專訪韓國駐港澳總領事金元辰大使

8月24日,中韓兩國將迎來建交26周年。在兩國關係經歷波折,迎來新的發展、新的建交紀念日之際,本刊專訪了韓國駐港澳總領事金元辰大使。金元辰大使坦言“薩德”給兩國交流帶來的負面影響,但強調這一分歧已經化解,兩國關係得以進一步鞏固,並取得豐碩經貿成果。

韓國長居香港貿易夥伴排名前列,駐港總領事館亦是韓國最早設立的海外使領館,金元辰大使感性地盛讚了香港現時的國際和區域地位,分析了兩地的經貿交流,並表示韓國和香港交往最為重要的領域是民間交往,因為這是所有領域交流合作的基石。在他看來,香港竟有5所大學躋身全球大學排名前100位,令人稱奇,也是香港的未來所在。此外,對於大熱的韓劇,他津津樂道;對於中國影視界,他表示,喜歡張藝謀導演和女演員鞏俐。

|本刊記者 周馬麗

韓國和中國香港關係長久而密切 ——專訪韓國駐港澳總領事金元辰大使韓國駐港澳總領事金元辰大使

中國保持韓國最大貿易國地位

記者:請問總領事先生,目前中韓兩國關係如何?您對兩國關係走向有何預期?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韓國持何種態度?

金元辰:實事求是地講,近年來韓中關係確實遇到了不少挑戰,但兩國作為東北亞地區的重要戰略伙伴,雙方正在為維持良好的韓中關係發展大勢而不斷努力。

坦率地說,韓中關係圍繞駐韓美軍基地部署薩德系統一事而一度陷於艱難境地,但去年10月31日,韓中兩國同時發布“就改善雙邊關係的溝通結果”化解了兩國間的分歧。隨後,通過韓國總統文在寅於去年年底訪華等一系列交流活動,雙方進一步鞏固了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並在加強兩國政治及戰略上的互信、加強人文紐帶、加強有關朝鮮核問題、半島和平與穩定的合作,以及韓國參與“一帶一路”等方面達成了共識。特別是最近雙方在朝鮮半島無核化等東北亞和平及穩定相關問題上進行著緊密的交流與合作。除此之外,兩國也在韓中自由貿易協定服務範疇的後續協商、共同進軍第三國市場、人工智能(AI)產業等方面加強實質合作關係。

在經貿方面,近幾年,兩國取得了豐富的成果:自2015年12月韓中自由貿易協定生效以來,兩國經貿交往全面提升,中國保持韓國最大貿易國地位,2017年雙邊進出口總額為2,400億美元﹙出口1,421億,進口979億﹚;今年4月,韓中續簽貨幣互換協議。在兩國貿易往來中,韓國向中國出口的主要商品有集成電路半導體、平板液晶顯示屏、合成樹脂、石油化學品及汽車零件等;從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包括集成電路半導體、無線通訊設備、無線電話及電腦等。

兩國建交以來的人文交流得到了長足發展,但去年因受“薩德”問題的影響,雙方訪客減少了40%,即使如此,雙方仍保持了較大數量的人員往來,去年一年,中國訪韓旅客共416.9萬人次,韓國訪中旅客286.6萬人次。

對於“一帶一路”,韓國新政府就任後隨即派遣了政府代表團,以參加“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為契機,表明了韓國的支持及參與意願。去年12月,韓國總統文在寅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時,兩國就合作促進中國“一帶一路”構想及韓國“新北方政策”“新南方政策”達成了共識。雖然具體的合作方向暫時仍未落實,但為了發掘未來與中國更具體的合作機會,兩國保持著緊密的溝通。

韓國和中國香港關係長久而密切 ——專訪韓國駐港澳總領事金元辰大使2017年,韓國國內生產總值世界排名第11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全球排名第30;經濟結構以服務業為主,佔國內生產總值近60%,其次為工業,佔生產總值近40%。韓國人口約5千1百萬,世界排名第26位;官方語言為韓語,通行語言還有英語。首都首爾是經濟、科技、文化中心,以首爾市為核心的韓國首都圈總人口達2,400萬,佔全國總人數接近一半。圖為韓國首都首爾 (圖:首爾市政府與韓國觀光公社)

記者:您曾到過中國內地不少城市和地區,也看到和感受到了中國的一些發展。有沒有令您印象深刻之處?

金元辰:2006年到2010年,我在韓國駐華大使館工作期間,曾去過中國內地不少地方,北至哈爾濱,南到廣州。今年又來到中國香港特區工作,再次有機會感受中國。今年我還去了北京、上海、廣東廣州、四川成都和湖南長沙等地。相隔10年再回北京,我感到北京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但令我感受最為特別的是成都。2008年北京奧運會這年我到過成都,那一年的5月12日,四川發生了汶川地震,我曾在震後去到成都和四川的其他地方。一晃10年過去,今年4月,在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的組織下,外國駐港外交官、外國商會和媒體代表組成的代表團與謝鋒特派員一起,到四川省考察“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情況,讓我有機會看到當地通過震區重建,已看不到一絲一毫曾遭受過特大地震的痕跡。成都如今成了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起始點之一,從成都可以直接去到歐洲、中亞等地。還有成都的天府新城,令我看到中國在打造智慧城市這個概念上的理解和追求,看到了中國所期待的未來。所以我對成都的發展印象非常深刻。

韓國影視作品大獲成功

因各個環節都認真鑽研

記者:從《藍色生死戀》到《大長今》,再到近期的《迷霧》,韓劇一直以來不時在中國引發關注熱潮。韓劇在海外的這種影響力是僅限於中國或東亞地區,還是更為廣泛?

金元辰:從2014年底到去年底,我一直在東南亞國家擔任大使,我也曾多次去到歐洲、美國,甚至南美洲,我可以說,韓劇的流行,不僅限於中國或亞洲,而且在中東,比如土耳其,甚至在南美,都非常受歡迎;而且是真正受到當地人的歡迎,而不是其他地區來的移民。他們喜歡韓劇和韓國電影,可以說韓國影視作品的確是受到全球範圍的喜愛。另外,我參加過香港國際電影展,那裡有來自世界各國的買家,許多來自中東或南美的買家希望購買韓國影視產品,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韓國影視作品受到全球範圍的歡迎。

記者:韓國影視劇為什麼能受到如此廣泛的歡迎?這種歡迎甚至跨越了不同文化圈?

金元辰:首先,韓國影視作品通過很好的故事來吸引觀眾,韓劇主要圍繞著親情、愛情等任何人都易共鳴的話題。電影和電視劇的劇情不應該讓觀眾感到乏味,一部2小時的電影應該讓觀眾感覺只有20分鐘;韓國的周播劇,就應該讓觀眾看完本周的劇集後,翹首以盼地期待下周。這就像製造品質優秀的產品,蘋果手機每當發售新產品,很多人甚至願意徹夜排隊等候。觀眾的審美、口味和觀影標準正在變得越來越高,我們應該製作出非常優秀的作品,製作出那些能令觀眾受到觸動、引發思考的影視作品。這也恰恰是韓國影視作品的長處。

其次,好的電影電視需要好的男女演員,需要真正有演技的演員,而不是僅僅長得好看或名氣高的演員。長相不能代表演技的高低,名氣也不是關鍵。在韓國,許多演員原本籍籍無名,但卻通過出色的演技成了著名演員。此外,韓國影視製作團隊非常專業,這種專業涵蓋化妝、燈光、時裝、音樂、道具、剪輯等等每一個製作環節。我們通過學習和鑽研,才使得這些技術得到發展,達到更高水平。如果不鑽研、不學習,是不會做出好產品的。也可以說,韓國影視作品在激烈的競爭下“完成度”相對比較高,因而流傳到外國的韓劇經常能夠得到大家的喜愛。

韓國和中國香港關係長久而密切 ——專訪韓國駐港澳總領事金元辰大使金元辰大使表示,提到韓國文化,香港市民大多會想起K-Pop或韓劇,但韓國文化中還有電影、飲食、傳統音樂、舞蹈以及美術等多種文化,值得體驗。圖為韓國傳統舞蹈之一的扇子舞。扇子舞演員身著韓服,手拿孔雀羽毛做成的華麗扇子跳舞。可用扇子排列出花、蝴蝶的模樣,非常華麗 (圖:中新社)

記者:近年來,中國內地也出現一些備受好評的影視作品,您是否看過?有令您印象深刻的嗎?

金元辰:從個人角度而言,因為我很喜歡中國歷史,所以我喜歡有關中國歷史故事的中國影視作品。比如我就喜歡電視劇《三國演義》,雖然很長,有一百多集。以前看過的影視作品中,我也非常喜歡香港電影,比如《阿飛正傳》,張國榮主演的那部。這部電影很傷感,非常沉重,但我真的很喜歡。我還喜歡《甜蜜蜜》,張曼玉和黎明主演的,當年看的時候不太理解那個年代的年輕人的憤怒,那些從中國內地來到香港尋找機遇的年輕人。

中國內地影視界,我喜歡張藝謀導演,愛看他的《紅高粱》,鞏俐主演的。中國的女演員里,我喜歡鞏俐。電視劇的話,我看過和印象深的是《步步驚心》,這部劇涉及中國歷史,還有愛情故事。

中國的總人口超過14億,應該有許多優秀的演員,但現在我看到的中國影視作品,可以說被少數幾位女演員“壟斷”了,我希望能看到更多中國女演員的面孔。據我所知,中國劇集的主題也由從前的以政治、歷史為中心逐漸變得更加多元化,開始加入現代都市生活、奇幻、愛情等元素,競爭力也隨之上升。同時,中國劇集也通過在中國的韓國留學生或在韓中國留學生而廣泛流傳,比如《步步驚心》就被翻拍成人氣韓劇《月之戀人——步步驚心:麗》。

駐港總領館在韓國

180多個駐外使領館中最早開設

記者:您剛剛上任6個月,如何看待香港現時的國際和區域地位?

金元辰:我認為香港雖然面積狹小, 但絕對是不能輕視的一個國際都市。我親身體驗到全世界的經濟和文化都能夠在這個真正的國際化城市內交流。

香港的人均生產總值超過4萬美元, 是2017年世界最大的新股上市(IPO)市場之一, 由此可見, 香港絕對是世界級的金融中心。在20世紀70-90年代,香港曾經是亞洲文化的中心,現在也繼續擔任著東西方文化交流平台的角色。而且,韓國駐香港總領事館是我國180多個駐外使領館中最早開設的一所,明年就是本館開立70周年。由此可見韓國和香港關係長久而密切。對於我們來說,香港具有相當高的戰略價值,是我們拓展中國以及亞洲市場的重要“橋頭堡”。

在香港生活期間,我最常去的地方是本地超級市場以及生活用品店,在那里能直接地觀察到韓國商品在香港的銷售情況。在香港為我國企業創造一個更好的營商環境是我們韓國駐香港總領事館的義務。

記者:請介紹一下香港與韓國的貿易和投資情況,目前韓國在港企業有多少家?

金元辰:2017年,香港是韓國第4大出口市場﹙2016年為第3大﹚,和第2大貿易順差地區(香港對韓國出口額為73億美元,進口額為323億美元)。因此,香港對於我國來說是經濟效益很高的市場。對於香港而言,根據香港貿發局資料,到2017年12月,韓國是香港第10大出口國和第5大進口國。香港從韓國的主要進口商品為電子機械及通訊設備。

投資方面,根據香港統計處數據,2016年,韓國在香港的外來投資來源地中排行第20位。香港在韓國投資方面,截至2017年,167家香港企業共在韓國投資約12.5億美元﹙以到位額為準﹚。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提供的外國人投資統計,香港對韓國的投資每年都有上升的趨勢,13年為1.3億,2014年升至4.1億,2015年增至8.2億,2016年達9.3億﹙美元﹚。香港企業在韓國的主要投資領域大多在金融及保險、地產等服務業,器械裝備及精密醫療儀器等領域的投資也在持續增長。其中服務業投資為10.2億美元 ﹙金融及保險業7.1億,地產業1.2億﹚,製造業投資為 2.3億美元 ﹙器械裝備及精密醫療儀器1.8億﹚。

現時在港的韓國企業數目﹙法人、分公司﹚約1,500家。香港是重要的國際物流和金融中心,很多韓國企業通過批發及零售、金融業等行業進軍香港,也有較多企業以製造業或飲食業進軍香港。按行業劃分,批發及零售業577家、製造業421家、金融及保險業123家,以及通訊業138家。

韓國和中國香港關係長久而密切 ——專訪韓國駐港澳總領事金元辰大使“香港遊客到韓國旅行,主要是到首爾及京畿道地區”,金元辰大使表示,希望香港遊客多到韓國其他地方看看,感受和首爾截然不同的韓國,發掘韓國另一種完全不同的美。圖為位於南漢江上游峰美山山腳下的古老佛教寺廟神勒寺(Silleuksa Temple)內的“江月亭”。據說江月亭以著名的懶翁禪師的堂號命名,古代詩人墨客來此總要吟詩一首

韓國學生就讀香港學府人數逐年增加

記者:香港尖沙咀的金巴利街被稱為“小韓國”。請問大約有多少在港韓國人?主要從事哪些職業?他們大約從何時起大規模來港?

金元辰:在亞洲,最早形成韓國人社群的地方就是香港,換句話說,香港的韓國人社群是全亞洲歷史最久遠的海外韓國人社群,當時最具影響力的團體——韓人會——於1949年3月1日創立。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韓國公司派駐香港的人員作為主力建立了移民社群;時至七八十年代,隨著韓國與香港之間商貿往來進一步增多,在港韓國人也建立起了韓國人社群,並以從事工商業的韓國人為中心,有規模並穩定地發展韓國人社群。2000年以後,隨著中國內地經濟快速發展增長,移居中國內地的韓國人數量也急劇上升,相對地在港的韓國人數量有了減少的趨勢,近年則是穩定維持在約15,000人的水平。

韓國僑民們大多數從事貿易、流通、飲食、 旅遊及物流業等,在港韓人團體中以韓人商工會最為活躍。

記者:香港與韓國重要的學術交往有哪些?

金元辰:香港的大學在國際上有較高競爭力,加之香港的大學在各地積極地進行推廣,因此入讀香港的大學的韓國學生數量每年都在增長。現在我們所知的在港韓國留學生約有1,500多名。

另一方面,韓國政府每年都會選出1到2位香港學生作為韓國政府特邀研究生,以全額學費資助的形式到韓國的大學修讀研究院。同時我們也在香港貿發局主辦的教育及職業博覽中設置攤位,推廣韓國、韓國留學﹙大學﹚以及韓國—香港工作假期計劃,也通過與香港教育局合作,舉辦香港公益少年團(Community of Youth Club)到訪首爾中小學等交流活動,以增加香港學生及青少年了解熟悉韓國教育以及社會文化的機會。

記者:香港與韓國兩地旅遊交往如何?總領事先生有沒有特別想向香港讀者推薦的韓國旅遊景點?

金元辰:2017年到訪香港的韓國旅客為148萬7千人次,到訪韓國的香港旅客為65萬8千人次。香港旅客到訪韓國的主要目的是購物、飲食、風景觀光等。香港遊客隨著韓國的季節變化,特別是春季賞花、秋季賞紅葉等而旅行的較多,這反映了香港人對自然風景變化的喜愛。

香港遊客到韓國旅行,主要是到首爾及京畿道地區,比如許多人來到首爾、享用韓國美食後就返回。但首爾並不能代表整個韓國。韓國和香港之間的直飛航線,除了首爾,還直抵濟州、大邱和釜山。所以請香港的遊客們多多利用這些直飛航線,到韓國其他地方看看,感受和首爾截然不同的韓國,發掘韓國另一種完全不同的美。或者從首爾搭乘高速列車,只需要2小時,就能去到一些比較有本土特色的城市,也是很好的選擇。

6月底,7座韓國傳統寺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如今在韓國,短期寺廟修行非常流行,人們選擇到寺廟駐留2、3天到一周的時間觀照內心,尋找身心寧靜。特別是大城市裡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的焦慮和壓力非常大,而韓國的寺廟,很適合遊客到此冥想和療愈心靈。我很推薦香港遊客,特別是佛教信徒,到這些寺廟體驗一番。

民間交往是兩地交往最重要領域

記者:香港與韓國兩地間重要文化交往活動有哪些?

金元辰:今年1月25日,駐香港韓國文化院正式開幕,是繼北京和上海之後的中国第3所海外韓國文化院,也是全球第32所。提到韓國文化,香港市民大多會想起K-Pop﹙韓國流行音樂﹚或韓劇,但韓國文化中還有電影、飲食、傳統音樂、舞蹈以及美術等多種文化,而這在文化院都能體驗到。我覺得香港這個文化院的開設晚了大約10年,早就應該開設了。文化院開設韓式料理班和化妝班(K-Beauty Class),其中料理班最受歡迎。受教學用具數量的限制,料理班每次只能容納20名學員,但在開課之初,我們一下就收到了約500份申請,最終只能由電腦隨機選取20位。我的一些香港朋友曾向我提出,希望讓他們的夫人或女兒入選,但是我說幫不上忙。

對於文化院的開設,我要非常感謝香港特區政府,是他們將PMQ這一廣受歡迎的空間以非常低廉的租金租給我們,否則我們現在的租金將會非常昂貴。特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是我們認為應該繼續加強向香港民眾介紹了解韓國的原因之一。

今年下半年的“韓國十月文化節Festival Korea”中,將會有由韓國國立國樂院、國立芭蕾舞團等表演的高水準演出以及韓國文化院所籌備的一系列活動。

香港青年人對韓國流行文化懂的比我還多。我聽說韓流明星每次都會選擇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辦演唱會的重要原因就是,除了香港觀眾,還有許多從東南亞國家或日本飛來的觀眾,而亞洲國際博覽館緊鄰機場,觀眾可以直接坐飛機抵達演唱會現場,再直接飛回去,節省在香港昂貴的住酒店開支。

記者:您認為香港和韓國交往中,哪些領域的交往最重要?

金元辰:投資、經濟、貿易都很重要,但是如果只能挑一個的話,我認為是民間交往。韓國與香港在不論商貿、技術、貿易和投資、金融和高端科技等所有領域的交往合作,都基於兩地的民眾。

雖然香港市民對韓國的了解不算少,但對我們而言還遠遠不夠。我在任期內將為香港,特別是香港年輕人,這些未來的主人們,提供更多了解韓國的機會。我在計劃讓香港中學、高中的學生可以通過學校旅行的方式去韓國,讓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有機會了解和理解韓國;同時也邀請韓國的青少年來香港,除了體驗遊客常去的景點,更要讓他們了解香港社會和文化。我認為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解。這種相互之間非常深入的理解,能夠成為韓國與香港合作的基石。所以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方面,也是我任期內最重要的目標,我想這也與韓國政府的主要目標一致。

記者:您曾到過許多國家和城市,在您看來,香港的未來將有怎樣的發展?

金元辰:我認為香港未來的角色不會發生改變。首先,香港是和紐約、倫敦齊名的國際金融中心,新加坡的金融體量還是小於香港。其次,香港是一個海運聯結點,連接中國內地和全球其他地方;通過香港,全球其他地區可以進入中國內地,同時中國內地也通過香港得以通向外部。

最後,正如我剛剛提到過的,決定香港未來的最重要的因素是——這裡的人們。在香港這樣一個地理面積很小的城市裡,竟有5所大學躋身全球大學排名前100名,這很令人稱奇,這也意味著這些學校的學生的水平位於全球前列。只要香港的大學和學生的水平繼續保持前列,香港的未來將會越來越光明。韓國和中國香港關係長久而密切 ——專訪韓國駐港澳總領事金元辰大使

(採訪係英文,經編輯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