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部長傅政華: 深化減證便民改革 建設服務型政府

“證明我是我媽的孩子”、“證明我是我”……此前一段時期內,內地各種“奇葩”證明曾引輿論熱議,也曾令眾多辦證人苦笑無奈。如今,這些“奇葩”證明將被徹底清退,其它一系列辦證手續也將被陸續減少、簡化,廣大居民又迎喜訊。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以下簡稱“放管服”)改革的總體部署和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的具體要求,近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的通知》正式發布。《通知》對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做出了部署,司法部將負責組織實施此次證明事項的清理工作。

為更多了解證明事項清理工作的信息,本刊記者採訪了司法部部長傅政華先生。他鄭重表示,司法部將全力以赴組織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強化跟蹤、督促和指導,推動減證便民、優化服務,“不再讓老百姓為個證明東奔西跑”。

|北京魏東升

司法部部長傅政華: 深化減證便民改革  建設服務型政府

司法部部長傅政華

習近平明確要求解決辦事難

辦事慢辦事繁問題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關於此次出台《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的通知》的背景情況。

傅政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轉變政府職能,加快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更快更好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推動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讓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決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問題。”

今年5月份,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全面清理“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複證明等各類無謂證明,大力減少各種繁瑣環節和手續。

6月6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全面清理各類證明事項,更多消除群眾和企業辦事煩惱,審議通過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的通知》。《通知》對證明事項清理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

本次清理的對象是法律、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設定的證明事項。要求在2018年底前完成清理工作。各地區、各部門完成清理工作後,將拿出本地區、本部門取消和擬保留的證明事項目錄。

《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以本次清理工作為契機,進一步轉變行政管理方式,規範行政行為,改進服務作風,提升監管效能。加強協同協作,促進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從根本上鏟除各類無謂證明的土壤。大力推行告知承諾制,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強化對群眾和企業承諾事項的事後審查,對不實承諾甚至弄虛作假的,依法予以嚴厲處罰。

組織實施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不僅有利於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增強群眾獲得感,提升社會滿意度,而且有利於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推動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司法部部長傅政華: 深化減證便民改革  建設服務型政府

6月28日,國務院在北京召開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重要講話(圖:中新社)

證明專項清理有

三個重點六個“一律”

記者:這次專項清理的工作重點是什麼?為確保清理工作取得預期效果,司法部出台了哪些舉措?

傅政華:這次專項清理工作,重點有三項:一是國務院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設定的證明事項。據統計,現在有效的部門規章是2,700多部,規範性文件的數量更多,其中一些部門的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在沒有法律和行政規定的情況下,設定了證明事項,或者在法定證明事項之外增加了證明材料,這些都與立法法以及“放管服”改革的精神相違背。由於地方無權清理這些事項,所以需要由制定部門予以清理。

二是地方政府部門和有關機構設定的,或者增加的證明事項。有關部門和機構在辦理群眾和企業申請許可、登記、社會保障事項時,擅自增加證明事項,要求申請人出具單位簽字或者蓋章的證明材料,或者提高證明要求,這些都給群眾和企業帶來了麻煩,都是反映最多的問題。雖然地方政府部門對一些證明事項做過清理,但是我們認為仍然不徹底,還沒有達到讓群眾滿意的程度,所以我們也把這個問題作為第二個重點。

三是法律和行政法規設定,可以被替代的證明事項。即能夠通過法定證照、書面告知承諾、網絡核驗證明或者可以被其他材料涵蓋的以及代替的,需要由地方和部門提出取消的建議,並且通過修改法律、行政法規予以取消。

為保證此次清理工作順利進行,我們這次的集中清理提出了六個“一律”。一是沒有法律法規規定的一律取消。法律法規沒有的,各部門、各地都不能擅自增加;二是能夠通過個人現有證照證明的一律取消;三是能夠採取申請人書面承諾方式解決的一律取消;四是能被其他材料涵蓋或者代替的一律取消;五是能夠通過網絡核驗的一律取消;六是開具單位無法調查核實的證明一律取消。

同時,我們明確,對規章和規範性文件設定的證明事項,可以直接取消的要做出決定,立即停止執行,同步啟動修改和廢止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程序。對應當取消但是立即取消存在困難的,應當採取必要措施,但是要確保最遲在2018年年底前取消。

司法部部長傅政華: 深化減證便民改革  建設服務型政府

6月14日,司法部部長傅政華在河北省阜城縣古城鎮司法所調研基層法治工作

為港澳台同胞在內地

求學創業提供更多方便

記者:請問部長,針對港澳台及涉外工作,有哪些需要清理的證明事項嗎?在這方面都有哪些清理內容?

傅政華:其實,早自2017年開始司法部就取消了香港、澳門居民參加司法考試須經內地認可的中國委託公證人對其持有的身份證明進行公證的規定;取消了台灣居民參加司法考試,提交台灣居民身份證和戶籍、謄本、戶口、名冊的複印件,須經台灣地區公證機關公證的規定;取消了應屆本科畢業生須提交本科在校證明的規定。

對港澳台清理的證明事項,將與內地的政策要求完全一致,都是努力減少證明,努力為申請企業和申請人提供更多的方便。而且我們會更多地考慮為港澳台同胞在內地經商、求學和創業提供更多的方便,創造更好的條件。

記者:司法部作為牽頭部門,如何確保各個部門之間能夠認真貫徹落實這個《通知》,真正做到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

傅政華:為進一步深入推進“減證便民”工作,重點解決好部門之間、地方之間的統籌協調問題,國務院把這個責任交給司法部,司法部主要工作職責就是組織、實施、督促、檢查、指導,同時在清理過程當中及時總結經驗,把地方清理證明當中的一些好做法、好制度在全國進行推廣。

為了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我們專門成立了證明事項清理工作領導小組,由我任組長,各個業務司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同時也建立國務院有關重點部門的聯絡機制,充分發揮各個部門在清理工作中的作用。

在這個過程當中要加強監督、加強檢查,特別是這次將實施的讓群眾批評、讓人民監督的措施。我們相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和杜絕部門之間出現的推諉扯皮問題,保證政府各部門和各地行政機關都能夠全心全意地為企業著想、為辦事群眾著想,減少他們的麻煩,提高他們的獲得感、滿意度。

我們認為,清理證明工作實際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打“組合拳”,需要有一系列的措施,不是一朝一夕、一時一刻就能完成的。第一,清單管理要動態調整。各地區、各部門要及時公布取消和保留證明事項的清單,防止被取消的證明死灰復燃。第二,真正實現信息共享、互聯互通。取消的過程實際上倒逼了政府信息共享,倒逼了數據的聯通,通過部門之間的協同協作,實現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打破部門之間、地方之間“信息孤島”,做到像習近平總書記講的“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鏟除“煩民”證明滋生的土壤,這是非常重要的。司法部部長傅政華: 深化減證便民改革  建設服務型政府


責編:李幸、莫潔瑩

編輯:胡越、趙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