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優秀學生導賞員赴周恩來紀念地收穫滿滿
7月29日至8月3日,由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青年部支持,紫荊雜誌社主辦,香港學生活動委員會合辦的“香港優秀學生導賞員赴江蘇周恩來紀念地交流團”圓滿結束。
在為期六天的國情了解和文化體驗之旅中,同學們深切感受了周總理故鄉的深厚底蘊,體會到祖國文化的源遠流長,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記者 & 攝影|李惟
交流團參觀周恩來童年讀書舊址
“今次交流團令我加深對內地的了解,實地深入了解到周恩來總理為人民服務的美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崇高精神,更結識了當地的學生,擴闊左我嘅視野,不再局限於香港,更了解當地的風俗文化和生活模式。”

7月29日至8月3日,由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青年部、江蘇省人民政府港澳辦和周恩來紀念地管理局支持,紫荊雜誌社主辦,香港學生活動委員會合辦的“香港優秀學生導賞員赴江蘇周恩來紀念地交流團”圓滿落幕。交流團團長、紫荊雜誌社公共事務總監楊彬表示,此次活動進一步讓香港學生實地深入了解周恩來總理事蹟、學習發揚總理精神,同時加強了香港中學生的祖國認同,向香港青年展示國家最新的發展情況,促進香港同內地青少年交流。
交流團首先來到了曾經南船北馬交會之地、周恩來總理故居、“中國運河之都”——淮安,通過參觀周恩來故居、周恩來紀念館和周恩來童年讀書舊址,參加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實地深入了解周總理生平事蹟、學習總理精神,增進祖國認同 。
新會商會陳白沙紀念中學郭同學和劉同學正在參觀陳列品
“在周恩來童年讀書舊址,我感受到周總理兒時的濃濃讀書氣氛和成長的艱辛歷程;在紀念館,我見識到建築物的宏偉,從而感受到後人對周總理的尊敬和愛戴,重要的是周總理生前對國家、人民的無私奉獻和鞠躬盡瘁的精神,包括在外交、國防、科教方面所作出的奉獻,真不愧是人民的公僕。”
當問及參觀周恩來紀念地的感受時,新會商會陳白沙紀念中學劉小玉同學這樣說到,“通過這次活動,我還了解到周總理和香港的密切關係,當年香港缺少淡水資源,是周總理指揮了南水北調工程,為香港市民的生活帶來了大大的便利。正正是周總理這樣偉大又親切溫暖的人物,寧願犧牲自己也堅定以人民為前提、為群眾服務不求回報。同時,周總理身上嚴於律己,廉潔奉公,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戚發軔院士(前排左五)與交流團成員在周恩來紀念館總理像前合影留念
7月30日,交流團學生們有幸聆聽了“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載人航天之父戚發軔關於“中國航天和航天精神”的專題講座。講座由周恩來紀念地管理局局長孫曉燕主持,全國政協委員、周恩來姪女周秉德等嘉賓出席。
香港優秀學生導賞員們正在聽戚發軔院士的講座
在兩個小時的講座中,學生們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全神貫注地聆聽,當聽到“航天精神和‘兩彈一星’精神”時,學生們興奮地鼓掌,為航天精神點讚。在互動環節,路德會西門英才中學盧少楠同學向戚發軔院士提問,“您說曾經向周總理匯報過三次,可否講講總理關於國家航天事業的故事?”戚院士高興並耐心地進行了回答。
紫荊雜誌社公共事務總監楊彬(左)代表紫荊雜誌社向戚發軔院士(右)贈送紀念牌
會後,紫荊雜誌社公共事務總監楊彬代表紫荊雜誌社向戚發軔院士贈送紀念牌,並對戚院士的精彩講座表示感謝,“戚院士講述的航天故事非常生動,深受教育,特別是講到航天精神和‘兩彈一星’精神。同時,愛國奉獻是每一個年輕人需要深深體會的,更需要聆聽當時的故事、了解當時的環境。因為沒有過去就沒有現在,正是有像戚院士和他所帶領的有著航天精神的團隊,才有香港跟內地邁向世界強國,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交流團成員參觀航空航天科技體驗館。圖為正在看航天飛機模型的同學們
7月31日,交流團成員來到淮陰中學,與該校學生進行“淮港一家親”交流聯誼活動,包括參觀航空航天科技體驗館、書法學習、文藝匯演等,增進了香港學生與內地學生之間的友誼。
香港優秀學生導賞員們與淮陰中學學生合影留念
交流團成員正在向內地學生學習書法
從香港青年表演《海闊天空》合唱和吉他彈唱,到淮陰中學同學們的青春歌舞,一個個小夥伴由陌生到熟悉,兩地學生逐漸靠近,同台合作獻藝,此次交流活動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把氣氛推向高潮。離別之時,同學們難掩依依不捨之情,許多學生互留聯繫方式,種下友誼的種子。
香港青年表演吉他彈唱
學生們還在這天來到關天培祠。當學生們聽說關天培與香港的關係,肅然起敬,對這位民族英雄表達由衷地敬意,更感慨“有中國才有香港”的道理。
“若說淮安是一個滿腹經綸的先生,他教會世人為人處世;揚州便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女子,讓人想起就是盛極一時的光景。而南京則像是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提醒著世人銘記歷史。”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鄧舒月同學在回憶起江蘇之旅這樣比喻道。

儘管在揚州駐足時間較短,還是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到揚州,便不得不提杜牧的詩句‘十年一覺揚州夢’,可見當時揚州犬馬聲色的繁榮光景,讓人不願離去。雖然只停留了短短一晚,但道邊柳枝,天上明月,只想讓人吟一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古時景色再現眼前,可謂是依依不捨。”
8月1日,交流團成員在瘦西湖風景區合影留念
此次交流團的最後一站來到了歷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金陵城——南京。在這裡,香港優秀學生們參訪了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江北新區中央商務區展示中心,以及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了解內地高新科技發展情況,增強國家自豪感。
8月1日,“香港優秀學生導賞員赴江蘇周恩來紀念地交流團”成員參觀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圖為同學們齊齊為中國製造點讚
學生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高鐵、地鐵現場作業區,仔細聆聽中國高鐵故事。有的學生還是第一次戴上安全帽,在了解到高鐵背後的故事,不禁欽佩起兢兢業業的工作人員,為他們、為中國製造點讚!
交流團成員正在認真傾聽導賞員講解中國高鐵故事
江蘇之旅逐漸進入到尾聲,同學們交流互動的熱情仍然未減。8月2日,交流團的香港中學生們在內地大學生的帶領下參觀南京曉莊學院,並與他們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學習,分享內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體驗並互贈紀念品。
交流團李同學(左一)正在與南京曉莊學院大學生交流
最後一天, 交流團一行17人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感受歷史背後的厚重與滄桑。新會商會陳白沙紀念中學徐利彬同學在參觀完該紀念館有感道,“在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時,細雨跨過了我的肩膀,微風撫過我的髮絲,仿佛一點一滴跟我們在述說著歷史,一步一步帶我們走進歷史的一幀幀一頁頁。歷史是深重的,我們更應該以史為鑒,珍愛現在難能可貴的和平。”
交流團成員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平公園和平雕塑前合影
在為期六天的國情了解和文化體驗之旅中,交流團成員們還先後參觀了淮安府署、漕運博物館、吳承恩故居、 中山陵、南京博物院、東南大學,遊覽了河下古鎮、瘦西湖、夫子廟等,深切感受了周總理故鄉的深厚底蘊,體會到祖國文化的源遠流長,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參加本次交流訪問的13名香港優秀學生是從“人民總理周恩來——紀念周恩來誕辰120周年(香港)大型展覽”的140餘名優秀導賞員中遴選出來的,他們分別來自粉嶺救恩書院、路德會西門英才中學、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新會商會陳白沙紀念中學和龍翔官立中學。
相關閱讀
記者、編輯:李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