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派補選區選布局曝光 乞靈政治炒作打錯算盤

立法會九龍西第二輪補選將於11月25日舉行,第六屆區議會選舉將於明年底舉行,反對派在這兩次選舉中的布局,可視為反對派在中長期的動向。反對派今次補選,將乞靈於“撐獨”和炒作沙中線事件;明年底區議會選舉,反對派則會竭力將區選政治化,並以隱形“獨青”為生力軍。過去一年來,香港形勢出現令人鼓舞的積極變化,政治上出現風清氣正的良好局面,社會內耗和紛爭趨於緩和。反對派逆潮流而動,逆主流民意而動,企圖以政治化炒作,贏取議席,撈取更大反中亂港政治資本,這是不得人心,打錯算盤。

|香港 劉星

反對派補選區選布局曝光  乞靈政治炒作打錯算盤

香港立法會九龍西第二輪補選將於11月25日舉行。圖為香港立法會綜合大樓外景(本刊記者 黎知明 攝)

立會補選 反對派“假民主、真獨裁”

戰雲密布的立法會九龍西第二輪補選將於11月25日舉行,距今餘3個月時間。反對派的布局,是由被“DQ”的劉小麗與被其“欽點”的“Plan B”工黨李卓人拍住上。相信“香港民族黨”和沙中線事件將成為反對派選舉的主打議題。

反對派“假民主、真獨裁”,在上次立法會九龍西補選時的“泛民初選”中已展露無遺。在“初選”被其他反對派耍手段逼退、連“Plan B”都沒份做的馮檢基,在其新書中詳述一眾反對派中人逼退他的內幕及手段,更點名批評“民主動力”創辦人鄭宇碩和召集人趙家賢、“自決派”姚松炎及朱凱廸講大話、搬龍門、打開口牌、搞小圈子等,令他對一干人等感到失望,並批評他們正在“毀滅民主的生命”。

今次九龍西第二輪補選,儘管民協要求搞“初選”,選出參加今年立法會九龍西補選的“Plan B”,反對派各大佬最終決定,“確認”由李卓人做候備。有網民揶揄,“‘泛民’開口民主,埋口民主,但佢哋每次選舉操作,正正係佢哋口中指責的‘欽點’!”

黃大仙區議員譚香文在社交網站貼文,批評“泛民”為補選早已四分五裂,“連阿基(馮檢基)都團結唔到,試問點打?”馮檢基是民協前資深成員,在九龍西打滾多年,有一定支持度,劉小麗仍未獲馮檢基支持,一盤散沙正是反對派的死症。

錯估民意

乞靈“撐獨”和民生事件政治化

自特區政府考慮引用《社團條例》禁止從事“港獨”活動的“香港民族黨”運作後,反對派不斷搬出“言論自由”、“結社自由”等,為該團體及“港獨”張目。劉小麗及李卓人亦藉此炒作,劉小麗聲言這是“政治打壓”,香港已步入“政府亂咁講”的時代;李卓人就聲言中央及特區政府可將“國家安全”的“龍門”“點搬都得”。劉小麗及李卓人與“港獨”沆瀣一氣,替“港獨”張目為自己選舉造勢,必然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反對派“撐獨”,並非出於捍衛言論自由,而是為了討好“港獨派”,期望“港獨派”在稍後舉行的立法會九龍西補選中投桃報李,支持反對派參選人。只是,反對派“撐獨”得不到任何好處,更將自己陷入民意的對立面,與政治自殺沒有分別。較早前,民陣發起遊行,反對警方引用《社團條例》禁止“香港民族黨”運作,參與人數寥寥無幾,足以證明“港獨”被市民唾棄。反對派在“港獨”問題上陽奉陰違,以為機關算盡,其實賠了夫人又折兵。

反對派除了為“港獨”張目,進行選舉動員外,還大力炒作沙中線事件,包括就港鐵沙中線問題搞大型街站及簽名運動,進而又攻擊建制派反對用特權法,漠視大眾安危云云。這對其選舉是否有利,反對派其實也認為效果難料。有建制派明言,預料反對派會於11月九龍西立法會補選中,以沙中線事件作彈藥,攻擊建制派候選人。

有熟悉九龍西選情的反對派人士指出,以上次該區補選的得票結果來看,姚松炎明顯輸蝕的部分選區如德朗、啟晴、富昌和石硤尾邨等,很多都缺乏“泛民”樁腳,候選人有否服務市民的往績十分重要。因此反對派今次補選乞靈於“撐獨”和炒作沙中線事件,是錯估了民意。

“風雲計劃”出擊區選

分贓不勻狗咬狗骨

2011年區議會選舉,反對派第一大黨民主黨派出132位候選人參選,結果只贏得47席,比上屆大減12席。雖然黨主席何俊仁保住了自己的一席,但多位本身是立法會議員或者該黨骨幹成員的候選人紛紛敗選,包括副主席單仲偕。反對派第二大黨公民黨派出41位候選人參選,只拿到7個席位,而且本身是立法會議員的幾位候選人均敗北。激進派社民連和人民力量派出的候選人在選舉中則全軍覆沒。

為了明年底區議會選舉,反對派各政團和地區組織現已密鑼緊鼓部署選舉,陸續在300多個選區中“插旗”展開活動,不少“港獨”新軍充斥其中,而為了隱藏其“港獨”背景,這些“獨”人紛紛改頭換面,改旗易幟,刻意打造“社區服務形象”,以騙取選民的支持。

“佔中”禍首戴耀廷一手策劃的“風雲計劃”正全速運行,以隱形“獨青”為生力軍,出擊2019年區議會選舉,密謀全方位圍攻建制派。“風雲名單”內標註為“獨立友好”的,是不少上次區議會選舉落敗的“傘兵”。這次被戴耀廷招攬,作為捲土重來的幹將。部分人曾經加入鼓吹“港獨”及“自決”的組織,退出後扮“政治素人”落區,“洗底”兼“深耕”社區,謀劃明年區選。

反對派補選區選布局曝光  乞靈政治炒作打錯算盤

反對派將明年區議會選舉政治化,“風雲計劃”亦安排了不少隱形“獨青”插旗地區。圖為港媒揭批反對派的區選圖謀

據報道,“風雲計劃”協調名單總人數近400人,鼓吹“港獨”“自決”的“香港眾志”成員獲“安置”南區參選;九龍及新界選區則由一班名不見經傳的“90後”組成“風雲戰士”全面搶攻,當中有與周竪峰勾連的中文大學學生會“獨幹事”及因非法“佔中”被判感化令的“獨青”等。“風雲計劃”真正意圖是實行“港獨”奪權計劃,將“港獨”分子投放到不同層級選舉,左右整個反對派走向,走上愈趨激進之路。

戴耀廷除藉“風雲計劃”扶植新一批“獨青”梯隊滲入地區深耕細作外,為奪取區議會控制權操控特首選委會,“風雲計劃”還編配朱凱廸“18人大軍”擬“重錘出擊”新界西選區,又羅致多名上次區選得票較多的地區“傘兵”,製造“撞區”或“白區填窿”煙幕,實則以“Plan B”突襲建制,妄圖在區會“奪權變天”。

上次區議會選舉,民主黨共派95人參選,今次的“風雲協調名單”,未計“白區”,民主黨參選人已多達125人,增幅31%。公民黨上次區選派出25人,今次“風雲協調名單”45人,增幅高達8成,兩大反對派政黨憑“風雲計劃”區選再起風雲。

“風雲名單”設有選區“優先制”,民主黨獨霸的優先選區共有27個,公民黨則有8個,這明顯是有益民主黨和公民黨的“大佬政治”。因此也引發反對派的內訌浪潮,一些年輕參選人不甘於接受“大佬政治”的號令,傳統派與激進派亦存在難以調和的矛盾。分贓不勻,反對派狗咬狗骨,是遲早的事。

新的區議會選區劃界建議一出,反對派各黨派見有128個現選區須重新劃界,就即時“對號入座”,聲稱自己受到影響,一定是“政治打壓”云云。反對派聲稱,區議會選舉改劃選區,政府為建制派度身訂做新增議席。但實際上,改劃選區明明是反對派佔了便宜,卻得了便宜還賣乖,大叫“吃虧”,再次暴露反對派的虛偽面目。反對派不做好民生工作,動輒就稱受“政治打壓”,這是將區選政治化的伎倆。

建制派重民生重服務 做好新老交替

上次區選,民建聯繼續提出“實事求是,為您做事”為競選口號,既反映重民生重服務一直是區選主題,也反映民建聯地區服務成績豐碩,這代表了建制派的選舉部署和策略。

建制派上次選戰成績不俗,共得到約78萬票,共佔有約7成的議席,成功維持了18個區議會的主導格局。重民生重服務是區議會選舉的主題,區議會候選人能否當選,往往與其在地區上的表現有關。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穫,建制派參選人有地區服務經驗和政績,有能力、有誠意服務居民,就會受到選民歡迎。

面臨明年底的區選,建制派也要與時俱進,積極推動香港投入國家發展大局,聚焦“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及創科發展,集中精力搞建設謀發展,特別要回應年輕選民的訴求,關注年輕人的“上樓、上流、上位”問題,協助特區政府採取更多措施紓緩年輕人的人生困境,減少“憤青”增長的社會土壤,使年輕選民在有人生出路的情況下,在投票選擇時支持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建制派。同時,面對新生代湧現的挑戰,建制派要進一步做好新老交替的部署,培養更多的年輕新人、新面孔,以適應選舉年輕化的時代潮流。反對派補選區選布局曝光  乞靈政治炒作打錯算盤

(作者係香港資深傳媒人)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 2018年9月號

責編:李幸、莫潔瑩

編輯:胡越、趙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