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老兵潘江偉:看到國家強盛很驕傲

他,自小背井離鄉,十幾歲便加入抗日隊伍,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半生。他曾轉戰多個省市參與抗日鬥爭,多次身陷險境,歷經多場戰爭洗禮,死裡逃生。2015年9月,香港有10名當年參加抗日戰爭的老兵獲邀到北京觀禮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閱兵儀式,他是其中的一位。他就是抗戰老兵——潘江偉。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日前,本刊記者對95歲的潘江偉老先生進行了專訪。雖已過鮐背之年,潘老先生仍然精神矍鑠。回憶起往昔崢嶸,他感慨萬千,繪聲繪色地向記者講述了當年抗戰的故事。

|本刊記者 黎知明 莊蕾

抗戰老兵潘江偉:看到國家強盛很驕傲

潘江偉與潘太接受採訪後留影(本刊記者 黎知明 攝)

從印刷工到游擊隊戰士

潘江偉(在部隊裡曾用名:潘光美),1923年出生於上海,年幼時父親因肺炎病倒。數年後,母親撒手塵寰。為了謀生,潘江偉在13歲便進入閘北的大東書局當印刷學徒,住在英租界內。1937年日軍攻打上海,翌年潘江偉家裡房子被戰火燒毀,他離開上海,轉入香港大東書局印刷廠工作。1939年年初,參加香港印刷業工會基層組織——東聯圖書館(大東書局工人組織),曾任該組織的幹事和歌詠團副團長。1941年12月日軍侵港,該組織40餘名上海籍工友分兩批先後奔赴廣東省寶安縣白石龍村,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前身)。就這樣,潘江偉正式加入抗日隊伍,他被分配到第五大隊鐵路中隊第二小隊六班,任政治戰士。

“我們這一批有20多人,扮成難民,12月30日在深水埗住了一晚,第二天繼續走,走到天黑才到游擊隊的司令部。次日游擊隊領導過來看我們,說參軍很辛苦,要考慮清楚。後來只有兩三個人決定不參軍,20多人最後分到了兩個中隊,其中一個是主力中隊。抗戰勝利後,我們這批人多數犧牲了,只有我和賈華還活著,但我直到1978年才知道賈華還在世。”潘江偉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參軍的過程。

之後的日子他們四處遊走,游擊隊既要同日軍作戰,還要躲避國民黨頑固派的圍剿。“1942年,國民黨頑固派178師約6,000人到惠東寶地區圍剿我們,我們兩個中隊一共200多人,每晚都要轉移,夜間轉移六七十里地,連續進行了兩個月,最後國民黨撤退了。”潘江偉說。

抗戰老兵潘江偉:看到國家強盛很驕傲

東江縱隊在行進中(資料圖)

據潘江偉回憶,他前後共參加了近20次大大小小的戰鬥,戰鬥中也不乏一些無名英雄。有一次,游擊隊收到日軍圍剿的情報,於是進行了轉移,有一個12歲的小通訊員沒有走,後來日軍包圍了村莊,把村民叫出來,也抓到了這個小通訊員,用火燒他的背,逼他講游擊隊的去向。小通訊員忍住疼痛,不肯就範,堅持不講,最終日軍一無所獲,便撤退了。

死裡逃生 重建印刷業工會

1942年冬,上級安排潘江偉到東莞厚街附近做了稅站站長。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商旅往來常遭土匪搶劫,游擊隊便在交通要道設立稅站,在陸上派人護送,在水上派船護航,並按一定比例徵稅,由於稅率合理,又確保安全,來往商旅反映良好,積極完稅,對於游擊隊來說,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經費來源。

1943年8月,潘江偉在戰鬥中受傷,差點喪命。“我在東莞北柵時,有天晚上大隊政委突然通知要去打兩座日偽軍炮樓,我被派到場支援。第一座炮樓的偽軍很快投降了,我們繳獲了一支輕機槍,十幾支步槍,但另一間炮樓的偽軍則極其頑固,兩方相持不下,我們恐拖延太久,日軍會來支援,決定撤退。在撤退時我被偽軍的機槍射穿了左腳後跟,血流不止。次日,我被抬到一個叫周溪的地方,在村裡看中醫療傷。子彈打碎了我腳後跟的骨頭,我自己把一塊塊碎骨挑出來,結果傷口感染,幸而有人教我每天食用田雞煲藥,吃了一個月,加上村民每天送飯照顧,才慢慢好轉。後來我一共在床上躺了6個月,傷口才長好。”潘江偉回憶起當年受傷的情形,歷歷在目。

為了追隨部隊,潘江偉依靠兩枝拐杖步行了七日七夜。“事實上,我自50歲後,腳跟的洞一直潰爛滲血,直至現在仍未癒合。每晚洗澡時,我都要將傷口包好,長年累月受到肉體上的折磨。我現在還能一拐一拐地走路已是奇跡。”潘江偉說到這裡,指了指他腳跟上還貼著紗布的傷口。回到部隊後,潘江偉在東莞大隊交通站任站長,不久便調到東江縱隊第一支隊交通總站任連級政治指導員。

1944年中,潘江偉調到前進報社工作,先後參與籌建大鵬灣鵝公村和羅浮山華首台印刷廠。後來東縱主力部隊司令部北遷到羅浮山,印刷廠的設備又搬到羅浮山。1945年1月1日,印刷廠印出第一份報紙。1945年7月,東縱主力部隊司令部及政治部北上轉移到粵湘邊界,準備迎接八路軍359旅南下,計劃兩隊會合反攻廣州抗日,但是不久以後的8月15日,日本就宣布投降了。

8月17日,潘江偉一行6人動身南下返港,其中5個人參與了《華商報》復刊工作,潘江偉則參與了香港印刷業工會重建工作。1947年3月,港九印刷業工會正式復會,日佔時期停刊的《華商報》也於1946年1月4日復刊。

赴京觀禮紀念抗戰勝利大閱兵

2015年,潘江偉等老兵收到9月3日赴京觀禮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閱兵儀式的邀請函。由於起初邀請函中注明老兵們自抵達香港機場開始,到入住北京的酒店和在天安門的觀禮台上,全程不能有家人陪伴。所以香港很多被邀請的老兵都因為健康問題而望“門”興歎。

抗戰老兵潘江偉:看到國家強盛很驕傲

東江縱隊老戰士在香港西貢的抗日英烈紀念碑前

潘江偉的家人認為他年紀大了,沒有家人陪同不放心,請他再三考慮自己的身體能否承受無人攙扶、獨自上廁所、在看台上被陽光暴曬幾個小時等問題,他的答覆是“一定要去”。為此,早在一個月前他的家人就開始為他的行程作準備。

由於擔心潘江偉不夠力氣提行李,家人不斷為他更改行裝的內容,務求將背包的重量減至最輕,但最後背包仍然有六七斤重。潘江偉不斷背著背包在家中走來走去,甚至從家中走到火車站,以測試自己是否可以持久地承受重量。家人擔心他坐在觀禮台的幾小時內不能獨自上廁所,所以不單讓他習慣使用紙尿片,更為他買了手提尿壺,並讓他練習如何使用。同時,潘江偉還要練習如何使用手機撥打長途電話。他的一個女兒特意陪他到深圳讓他打電話回港,而另一個女兒則在香港等候他的來電。她們還教父親學會如何用手機拍照,並要他在家反復練習……

“沒想到之前做的好多準備都沒用上,國家考慮得很周全。”潘江偉話語中掩不住激動之情,“我們到達香港機場時,已經有專人接待我們。我們10人全程都有專人照顧,為我們推輪椅、拿行李、吃飯時為我們布菜,每天為我們量血壓。閱兵儀式舉行當晚,大會還邀請我們觀看文藝晚會。可惜我白天被太陽曬得皮膚有點痛,血壓有些高,所以沒有出席晚會,只在酒店房間內看了電視直播。”

“看到國家強盛,覺得很驕傲!”三年過去了,再回憶起當時觀禮閱兵儀式時的情景,潘江偉仍然自豪不已。抗戰老兵潘江偉:看到國家強盛很驕傲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 2018年9月號

責編:李幸、莫潔瑩

編輯:胡越、趙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