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啟剛: 培育文化界新一代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22日晚,香港藝術界在香港大會堂舉辦聯歡晚會,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9周年。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主席、全國政協委員霍啟剛就培育文化界新一代發表演講。以下是霍啟剛的演講內容:
文化藝術不單止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也可以說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亦體現人民素質的軟實力。香港這幅地,一直都是發展文化藝術的黃金寶地。我們既有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亦有結合中西方文化的歷史和體驗,可以稱得上是獨一無二,中西合璧。而特區政府自從回歸以來,亦積極推動本地文化藝術的發展。西九龍文化區各種設施,包括故宮博物館等很快就可以啟用。這些設施的落成,將會鞏固香港在亞洲乃至世界,在文化領域的地位。
硬件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軟實力,怎樣去培育文化界新一代是非常重要的課題。今晚在座的都是藝術界頂尖的老師,我好希望可以借助大家的力量和經驗,做到薪火相傳。我身邊好多年輕人,有不少投身藝術行業,或是對文化藝術非常感興趣。我們要創造機會給予他們,讓他們亦能為香港的文化藝術界出新主意,注入新能量。
那麼目前有什麼機會呢?我相信大家並不是第一次聽說,我們眼前最大的機遇就是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和建設。香港地方小,場地少,租金貴,市場份額有限等等,都是文化界共同的瓶頸,某種程度上局限了文藝在本地的發展。但是香港人才眾多,單是文藝團體就有一千多個。
廣東和香港一河相隔,無論語言和文化都相近。香港只有700萬人口,但放眼大灣區卻有6600萬人口,區內已經有好多現代化的表演及展覽場地。隨著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的開通,交通條件更加便利,以後去廣州表演或是欣賞展覽,絕對可以當日來回。更重要的是,中國目前已經是世界上中產人口最多的國家,年輕一代除了有龐大的消費力之外,他們對經驗式的消費,例如文化娛樂體育消費的需求,更是大大提升。就在兩天之前, 9月20號,中央發布了“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活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文件,裡面特別提及文化消費。文件提到“穩妥把握和處理好文化消費”,“努力提供更多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文化服務”,“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等等。未來,文化產業、文化旅遊,會成為經濟主體的一個重要部分。
這個可以說是文藝界難得的機會,是文化藝術界發展的新引擎。我們人才濟濟,如果能夠好好結合我們本地的才華和大灣區的市場氛圍,積極融合國家發展的大局,對本地文化發展絕對有幫助。所謂國家所需,香港所長,我們更可以利用香港東西合璧的優勢,幫助中華文化走出去,在世界建立文化自信,特顯香港所長。這個所長,是北京、上海、深圳都不能代替香港的地位。
要融入大灣區,融入國家,我覺得第一步就是要鼓勵更多青年人,推出他們感興趣的主題活動,到內地交流。文化藝術為主題的交流活動尤為重要。做青年工作並沒有秘方,我們要按照青年人所需和興趣來提供平台,讓他們更容易、更全面的了解國家。其實香港青年發展委員會一直在推動青年交流,最近兩年特別鼓勵和希望更多文化團體舉辦交流活動。希望在座各位可以一齊響應,多創造機會給年輕一代,讓他們有發展的空間和未來,做到薪火相傳。
祝願國家繁榮富強,讓我們攜手大力發展文化藝術事業。
記者:許上福
編輯:莫潔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