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調理脊椎之胸椎篇
脊椎是人體的生命支柱,是陽氣的運行樞紐,人體以脊椎為軸線,以經脈、經筋、氣血為基礎,十二經絡環轉無端,維持著人體上下左右內外之間的密切聯繫,維持著機體的動態平衡。在上期中,本欄目介紹了頸椎的調理方法。本期,我們來認識一下脊柱的中間部位——胸椎。
文◎本刊记者 Iris
脊柱由上往下分成頸椎段、胸椎段、腰椎段、骶椎和尾椎。胸椎段一共含12節椎骨,幾乎包括了整個上背部和中背部。胸椎的椎體像疊瓦片一樣一個個疊起來,很穩定,不像腰椎和頸椎那麼靈活。
有著豐富正骨經驗的鄧耀華老師稱,胸椎段發出的脊神經不僅僅支配軀體的感覺和運動,也支配內臟的感覺和運動,維持著胸腔和腹腔腺體的正常功能。胸椎就是臟腑的依靠,保護胸椎就是保護我們的臟腑。
鄧耀華指,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兩肩的高低判斷胸椎是否有問題,高低差異越明顯,胸椎出現問題的可能性越大;此外,駝背的人更容易有胸椎問題。導致胸椎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肌肉、韌帶等軟組織損傷,以下因素都可能導致胸椎綜合症: •負重背包或其他外傷 •長期伏案工作導致肌肉勞損 •背部肌肉力量差 •弓背姿勢日積月累 •羽毛球、網球等用身體單側劇烈揮臂的運動模式 •年齡增加,尤其更年期,退行性變化時,導致胸椎周圍韌帶相對鬆弛而導致失穩 •還可能與骨質疏鬆、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有關 胸椎問題被提及的頻率不像頸椎和腰椎那麼多,但實際上,臨床上與胸椎有關的疾病也是一種多發病和常見病。胸椎一旦發生錯位,就會壓迫到胸神經,這些神經主要調節相應臟腑的活動,一旦胸椎出問題了,就會表現出相應的症狀,我們也可以通過這些症狀來判斷胸椎是否健康。
心慌胸悶 第一到第四胸椎關節負責心臟、肺。如果這段神經受到刺激,將造成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
肝膽及胃的症狀 第五至第八胸椎關節主要控制腹腔臟器,負責肝、膽、胃、脾、胰等器官,如果這一段神經受到壓迫,就會引起胃痛、肝膽病、糖尿病、腹瀉等疾病。
腎功能失調 第九及第十胸椎關節主要控制腎,如果這段神經出問題就會導致腎功能失調。
鄧耀華說,年齡的增長和代謝功能亢進與減退是胸椎錯位的基礎因素,此外,不良生活習慣和工作方式是誘發胸椎錯位的另一重要因素,比如長時間保持半臥姿勢、長時間睡太軟的床、長時間伏案工作學習等,都會引起胸椎疾病。 鄧耀華為二祖寺住持行渡法師正骨調理胸椎 運氣扶正調理胸椎 鄧耀華介紹,脊柱是督脈通路,督脈是身之陽氣的幹道,是人體健康的根本,而這根非常重要的經脈就藏在脊椎裡面,一旦脊椎出現任何損傷病變,都會影響到督脈,導致其正氣不足,經絡不通,陰陽失調,此時病邪就會趁機而入,從而引發疼痛。
鄧耀華為二祖寺住持行渡法師正骨調理胸椎
他指,在對胸椎進行正骨調理時,通過運氣開胸擴背,引氣上行於手指或手掌,對胸椎進行扶正和脊旁的分理點按,可使骨正筋柔,血脈通暢,呼吸順暢,進而調節臟腑功能。用手法對錯位微調,以達到筋、腱、骨、肉之間的平衡,從而解除、減緩其緊張和疼痛。
改善腸胃功能紊亂
你有沒有想過,胃痛可能是胸椎病作祟?很多人因胃脹、胃痛,去醫院檢查,並沒有發現胃腸道有病變。這類胃腹脹痛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站立走路時症狀不明顯,一坐下來工作就會慢慢發脹、疼痛難忍。這種情況往往是第五到第八胸椎關節紊亂刺激到消化道神經,而引起胃腸功能紊亂造成的。如果不及時調整會併發胃腸道器質性病變,比如胃炎、胃潰瘍、慢性腸炎等疾病。
“利用內功生力行氣,於背部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刺激兩經上的穴位,特別是刺激脊柱兩旁膀胱經上的俞穴,以疏通俞穴經氣,使上下縱橫貫通的經絡疏通,經氣流暢,臟腑調和,痛得以除。”鄧耀華說,胃腸功能紊亂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可以按摩足三里穴、胃俞穴、脾俞穴,有助於改善症狀。
緩解呼吸系統病症
呼吸系統疾病是秋冬季常發的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產生的原因有很多,多數人想不到胸椎椎間關節錯位與呼吸系統疾病有很大關係。 鄧耀華說,當胸椎因駝背、脊柱側彎等原因發生椎間關節錯位時,這裡通過的神經就會受到刺激,從而出現氣管、支氣管和肺等呼吸系統的臨床症狀。這種胸椎病變引發的呼吸系統病症,也可通過正骨及刺激穴位的方式好轉。
身柱穴 鄧耀華介紹,身柱穴對於緩解呼吸系統疾病頗有療效。身柱穴歸屬督脈,該穴上接頭部,下和背腰相連,就像一個承上啟下的支柱,故名“身柱”。其在兩肺之間,跟肺氣、肺的聯絡非常密切,刺激該穴可宣肺清熱、寧神鎮咳、補氣壯陽、益智健腦。身柱穴位於背部第三、四胸椎棘突之間,對肺臟疾患以及由肺臟引起的相關疾病有獨特功效。因此身柱穴能調攝陽氣,善於溫通、溫補,在治療呼吸系統及消化系統疾病有很好效果。
編輯:趙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