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匠——饒宗頤》開機儀式今日在港舉行
《百年巨匠——饒宗頤》開機儀式嘉賓大合影
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文史研究館、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百年藝尊(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東方之子國際事業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百年巨匠——饒宗頤》開機儀式於今日(10月18日)在香港大學陸佑堂舉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香港大學校長張翔、《百年巨匠》總策劃李小琳、香港浸會大學校長錢大康、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饒公家屬等嘉賓出席開機儀式。儀式上,各領導嘉賓對《百年巨匠——饒宗頤》的拍攝寄予厚望,並盛讚此項目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所作出的努力。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百年巨匠——饒宗頤》開機儀式並致辭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儀式上致辭,形容饒宗頤是國學泰斗,畢生鑽研學問及藝術創作, 對中國的研究、東方學和藝術文化等方面貢獻良多, 社會應該秉承饒宗頤對國學的熱情, 繼續向大眾推行中國研究及文化。林鄭月娥又表示,與饒宗頤認識多年,多次得他親自教誨。在她出任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期間,更直接參與政府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下的饒宗頤文化館建設項目。該館在2014年正式啟用,秉承“文化傳承”的理念,促進文化交流,與饒公弘揚中華文化的終生抱負,一脈相承。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致辭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稱,饒公與香港淵源深厚,他自移居香港後,數十年間除了發表和出版大量學術論著,亦在大學講學授課,積極促進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為進一步發揚國學,饒公把個人大部分藏書和書畫作品,送贈香港大學,建成饒宗頤學術館。浸會大學亦成立了饒宗頤國學院,致力培養兼具國學、漢學和世界視野的人才。張翔校長期望大眾秉承饒宗頤對國學的熱情,繼續向大眾,尤其是年輕一代,推廣中國研究及文化。
《百年巨匠》總策劃李小琳致辭
《百年巨匠》總策劃李小琳致辭時表示,作為《百年巨匠》隆重推出的文化藝術巨匠之一,《百年巨匠——饒宗頤》將於2019年拍攝完成,並將在央視和各省級衛視及多家網絡平台播出。紀錄片將通過精心構思的鏡頭和言簡意賅的敘述,展示饒宗頤先生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畫卷,講述他如何一步步成為蜚聲中外的國學大师的故事,充分展現其學術研究的艱辛、傳承創新的精神以及在漢學領域重要的學術開拓和創造,深層次探索一代大師的心靈世界。
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教授致辭
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教授致辭時表示,他樂見《百年巨匠》系列收錄饒宗頤教授的生平事蹟,讓更多人認識到才情橫溢、學藝雙攜的饒公,也藉着記錄片傳頌他深厚的學養內涵、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弘揚中華文化的堅定決心。《百年巨匠》是國家第一部聚焦20世紀人文和科技領域大師巨匠的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第一季的110集在60多個國內外電視台播出,好評不斷,更成為了學校教材和知識講座內容。介紹饒公的內容將在第二季播出,實在讓人非常期待。今天是《百年巨匠——饒宗頤》的開機大好日子,我在此祝願拍攝成功,向廣大觀眾介紹饒宗頤教授,延續饒公弘揚中華文化的終生抱負。
開機揭幕
儀式現場嘉賓合影
饒宗頤先生書法“百年巨匠”

饒宗頤簡介
饒宗頤教授(1917-2018),字伯濂,又字選堂,號固庵,生於廣東潮州。他長期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學術研究,有著作八十餘種,論文及其他文章逾千篇,在歷史、文學、語言文字、宗教、哲學、藝術、中外文化關係等領域中,皆有卓越的成就和突出的貢獻,為國際漢學界所公認,因此有“漢學泰斗”之稱。
饒宗頤通曉英語、法語、日語、德語、印度語、伊拉克語等6國語言文字,還精通古琴和中國音樂史,中國書法、繪畫更是清逸飄灑、自成一家。饒宗頤治學70餘年,足跡遍布五大洲,他先後在新加坡大學、印度班達伽東方研究所、法國科研中心、法國遠東學院、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學、九州大學從事講學或研究,其學生、弟子遍布全球。
記者 & 攝影:莫潔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