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淨山:天下眾名嶽之宗
梵淨山,被稱為“貴州第一山”。清代詩人廖淩霄遊梵淨山詩雲:“披雲直上翠微巔,佛國風光信可傳。聽似管弦山下水,望如絲縷洞中煙”。7月2日,梵淨山在巴林麥納麥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准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3處世界遺產和第13處世界自然遺產。
文|貴州 劉鴻麗
梵天淨土(圖:銅仁市旅發委)
梵淨山,得名於“梵天淨土”,位於貴州省東北部的銅仁地區,係武陵山脈主峰,海拔2,493米。原始洪荒是梵淨山的景觀特徵,全境山勢雄偉、層巒疊嶂,溪流縱橫、飛瀑懸瀉。其標誌性景點有:紅雲金頂、月鏡山、萬米睡佛、蘑菇石、萬卷經書、九龍池、鳳凰山等。
梵淨山有世界自然遺產、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成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十大避暑名山等桂冠,集雄奇秀險於一身,是自然世界的秘境。如果說黃山是花崗岩的山體形成的景觀,桂林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景觀,武夷山是丹霞地貌形成的景觀,那麼梵淨山就是一個原生態的生命景觀,是“桃源最深處、智慧最高點、生命最原真”的地方,是地球同緯度生態保持最完好的地區,享有“生態王國”“生物資源基因庫”“綠寶石”等美譽。其生態價值和文化內涵相得益彰,是一座融生態原始、風光旖旎、文化底蘊深厚於一身的名山。
梵淨山山形複雜,環境多變,由此形成了全球為數不多的生物多樣性基地,擁有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森林覆蓋率95%以上。10-14億年前的古老地層,繁衍著4,394種植物和2,767種動物,原始森林裡棲息著多種頻臨滅絕的國家保護動物。
梵淨山十萬畝原始森林,孕育了神奇美麗的“九十九溪”,是一座“無窮的天然水庫”。歡快奔騰的泉水,在山林之中變成了氤氳水霧,濕潤了燥熱暑氣,化作了清涼氣息,每一次呼吸,你的身心都將感受到泉水清冽的甜味,通體舒暢。
蘑菇石(圖:銅仁市旅發委)
梵淨山多次入選中國十大避暑名山,年平均氣溫13.1℃至14.7℃,氣候涼爽、空氣清新、醒目健肺、療養身心、最宜人居,是療養的聖地、避暑的天堂。
明萬曆所立《敇賜碑》將梵淨山譽為“立天地而不毀,冠古今而獨隆”的“天下眾名嶽之宗”。以紅雲金頂日月升天為中心,以四大皇寺四十八座覺庵群星滿地作接引。紅雲金頂與月鏡山之間,正殿承恩寺與四、五衛星殿堂形成犄角之勢,擁拱絕頂二佛。
紅雲金頂是梵淨山之核心。山峰直立高達百米,上半部一分為二,由天橋連接兩端。兩邊各建有一廟,一邊供奉釋迦佛,一邊供奉彌勒佛。紅雲瑞氣常繞四周,極為壯美,被冠以“紅雲金頂”的名號。
梵淨山所在的銅仁市素有“黔東門戶”之稱,銅仁境內奇山、秀水、森林、峽谷、溶洞、溫泉等構成的神秀風光,比比皆是,四季有景,處處成景,風光秀麗絕冠西南。開門見綠,推窗見景,生活在銅仁的人,隨處可領略生態之美,享受自然之景。
巍巍梵淨八百里逶迤,悠悠錦江雲水藏美景,神秘巫儺千年傳承,民族風情多姿多彩,武陵人家鄉愁濃鬱。絕壁疊嶂、氣勢恢宏的烏江山峽畫廊,風光旖旎、景象萬千的百里錦江畫廊,古韻悠然的朱砂古鎮、苗王城、大明邊城,美輪美奐的地下天宮九龍洞、潛龍洞、黃臘洞等,田園鄉愁的江口雲舍村、松桃桃花源村、石阡堯上村等,讓你充分體會到什麼是桃源深處。數不完的瑰麗風景,道不盡的傳說故事,品不完的美麗生活,無愧於“梵天淨土,桃源銅仁”的美譽。
梵淨落日(圖:銅仁市旅發委)
四季賞景指南:
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競相開放,是梵淨山最美的季節。
夏天:瀑布掛簾,深潭如鏡,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峰上,落葉喬木和松樹遮天蔽日,可去黑灣河瀑布群、太平河漂流盡情撒歡。降水季節都集中在5-8月,時常會有短暫的雷雨,若在此時出遊,應帶上雨傘和較厚的衣裳。
秋天:仿佛進入了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隨著海拔的降低,逐漸呈現出紅、黃、紫、綠等各種不同的色彩。農曆八月十五左右,天氣通常較為晴朗,以看日出日落賞月為主。
冬天:山舞銀蛇,晶瑩如玉的雪景將梵淨山襯托得如同一幅素淨的山水畫,煞是美麗。
(作者係貴州省銅仁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 2018年10月號
責編:莫潔瑩
編輯:胡越、趙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