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諜戰風雲七十年
近日,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兩個最具重量級的欄目,以極其罕見的方式連續報道了台灣間諜對大陸情報竊取和滲透破壞活動,在海峽兩岸引發高度關注,那些鮮為人知的諜戰風雲也開始慢慢浮出水面,為更多的人所知悉了解。回顧歷史往昔,從1949年初蔣介石集團退逃至台灣之後,台灣開始瘋狂進行對大陸的間諜特務活動,大陸的反台諜鬥爭就此拉開大幕,至今已近七十年。由於篇幅所限,本文僅為讀者呈現幾個歷史片段,但窺一斑而見全豹。從這幾個案件中,也多少可以洞悉出台海諜戰何等的驚心動魄。
文|北京 嚴言
70年來,台灣情報機構一直沒有停止在大陸的間諜活動。圖為台灣“軍情局”大門
新中國反間諜第一案
1949年蔣介石集團南逃時,在大陸各地都埋下了間諜特務“釘子”,妄想將來“反攻大陸”時可製造特洛伊木馬效應,“內外聯動”、“一舉攻破”,這在近些年熱播的電視劇《潛伏》《風箏》中都有較多的描述。台灣間諜對大陸的猖獗破壞活動,給大陸百廢待興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隱患,因而大陸也展開了全面“清場”鬥爭。
1949年11月初的一天,中共中央決定由毛澤東主席於12月16日出訪蘇聯,借12月21日給斯大林祝賀70歲生日的名義,強化新中國與蘇聯的關係。由於毛主席是坐火車奔赴蘇聯,路途遙遠,需要經過天津、山海關、東北,然後由滿洲里進入蘇聯境內,歷時三天三夜70多個小時。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大陸各地還有很多國民黨殘餘勢力和潛伏特務活動,局勢並未完全穩定,因而對於毛主席的出訪,對外絕對保密,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
早年國民黨特務的潛伏證
但那時候國民黨特務在大陸的活動幾乎無孔不入,僅僅10多天後,中央軍委總參謀部就截獲了一份發往台灣國民黨“保密局”的秘密電報,向對方報告了毛主席即將訪問蘇聯的消息,而且給對方匯報毛主席出訪的時間也是12月16日,絲毫不差。給台北發送情報的不是別人,正是蔣介石集團撤逃時留下的特務計兆祥。
計兆祥,男,1926年生於北京,童年在北京胡同度過,對北京城大街小巷了如指掌,這也為他後來在北京的潛伏打下良好的基礎。年齡稍長後,父母為了讓其能有一技之長,將來可以出人頭地,將其送到天津無線電公司當學徒。由於在學習期間表現出特有的天賦,計兆祥很快就被國民黨給看上,並將其送到國民黨第四方面軍無線電訓練班接受更加專業的訓練,同時任命其兼任該軍見習報務員。這對於一個初學者而言,是一個莫大的榮耀。由於表現突出,計兆祥後來又相繼被送到國民黨第24師、國民黨青年軍208師、國民黨綏靖總隊等部門做報務員,期間還接受過情報、潛伏、投毒、暗殺等多項特種訓練,逐漸成為一個全面型特務。
1948年,計兆祥按照國民黨保密局指示,秘密在北京(當時叫北平)潛伏下來,且被委以重任,擔任國民黨綏靖北平分站站長。潛伏期間,計兆祥一直四處活動,打探各種消息。1949年1月其正式密設電台,直屬保密局,先後發報215次,將有關南苑機場、國慶大閱兵等的重要情報發往台北,收發報文稿字數多達3萬多字。根據計兆祥提供的相關情報,1949年5月4日,國民黨派人轟炸了南苑機場。爆炸發生時,毛主席正住在香山,離南苑機場只有短短的40公里左右。
接到計兆祥發來的情報後,蔣介石徹夜難眠,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立即命令國民黨“保密局局長”毛人鳳要不惜一切代價,實施暗殺活動。得到蔣介石口諭後,毛人鳳急忙召集幹將密謀,策劃製造“第二次皇姑屯事件”,炸毀毛主席乘坐列車。為犒賞計兆祥,利誘其進一步打探相關情報,國民黨“保密局”專門劃撥了20兩黃金經由香港轉交給計兆祥,同時“喚醒”長期潛伏在長春的特務于子洋,以負責暗殺毛主席的具體行動。
與此同時,在北京的周恩來等中共中央高層也高度緊張,畢竟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元首第一次出訪,不容有任何閃失。當時部分中央高層建議毛主席推遲出訪,等到案件偵破後再去蘇聯,以確保萬無一失。但毛主席從全局考慮,最後拍板決定,還是按照原計劃訪蘇。12月16日晚上八點半,夜色籠罩之下,毛主席到北京火車站乘車前往蘇聯。而此時潛伏在北京等地的台灣間諜並未被揪出,情勢之危機可想而知。
一場無聲的較量,就這樣拉開序幕。一面是蔣介石坐鎮台北,遙控指揮。另一面是周恩來親自過問,力爭早日破獲這一大案要案,為毛主席出訪掃清障礙,排除隱患。最終,在中央社會部部長李克農、公安部部長羅瑞卿等人齊心協力下,逐步查清了計兆祥的真實面目,並於1950年2月26日也就是毛主席回國列車即將進入中國境內的前一刻,在北京磁器庫南岔7號,直接逮捕了計兆祥,並在他的家裡搜出美式2號左輪手槍1支、子彈若干、發報用的密碼本、電台、電線等多種作案工具。
與此同時,當時遠在東北的于子洋等人,雖然已經派特務深入鐵路內部,並相繼收買了幾個鐵路內部的工作人員,準備在毛主席回國的路上製造事端,實施暗殺計劃。但讓這些人始料未及的是,自己還未動手,就被一網打盡。
案件破獲後,李克農叫計兆祥用其電台給毛人鳳發報,大體內容如下:毛局長人鳳,汝之萬能潛伏電台已被破獲,汝若有膽,當親自前來,定奉陪到底,來一滅一。
毛人鳳接到電報後,氣急敗壞,但又心有不甘,決定指派軍統系統在河北淶源的特務頭子秦應麟來接替計兆祥的工作,重建北京地下特務站。但僅僅半年之後,就被破獲。
由此,震驚一時的新中國反間諜第一案正式宣告結束。1950年6月2日,北京軍事管制委員會軍法處對計兆祥判處死刑,執行槍決。因為此案直接關涉毛主席的安全,關涉毛主席訪蘇的成敗,關涉新政權的穩定,所以破獲此案的意義極其重大,也在中國反間諜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新中國反間諜第一案主犯計兆祥被押赴刑場執行槍決
1996台海危機背後的諜影
1979年大陸改革開放之後,全面打開了對外交流大門,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特別是1987年兩岸打開封閉長達38年之久的交流大門,正式開放探親活動,但同時也給台灣間諜進入大陸提供了可乘之機。當時台灣“軍情局局長”殷宗文提出“基幹入陸、建立據點”戰略,指派各類台灣諜報人員,紛紛以老兵、台商等名義掩人耳目,混入大陸,打探大陸各種情報。在這個大背景下,解放軍邵正宗大校被“台商”張志鵬策反,代號為“少康一號”,繼而再由邵正宗去策反自己的上司劉連昆。
劉連昆,男,1933年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原為解放軍總後勤部軍械部部長,正軍級、少將軍銜。1990年因為經濟問題受到留黨察看兩年的處分,撤職但保留副軍級待遇,由少將軍銜降為大校軍銜。對此,劉連昆心懷不滿。
蒼蠅不叮無縫蛋。被台灣“軍情局”收買的邵正宗對劉連昆察言觀色,馬上見縫插針,很快“攻下”了心理扭曲的劉連昆。在邵正宗的牽線搭橋下,1992年11月,台灣“軍情局”派遣第六處副處長龐家鈞前往廣州與從北京趕來的劉連昆會面。當時台灣開出的條件非常誘人,給出的見面禮就是2萬美金,而且答應每個月給劉連昆3,500美元薪酬,情報獎金按“績效獎”計算,重要情報平均每份20萬新台幣以上,絕密情報100萬新台幣。面對巨大的誘惑,劉連昆心理全面潰堤,完全喪失了軍人的意志當場一口答應,並於1993年3月加入台灣間諜組織,代號“少康二號”,正式開始其台諜活動。
在此後的五六年中,劉連昆向台灣“軍情局”提供各類情報100餘份,涉及大量黨政軍信息,最為重要的一份是1996年解放軍在台海軍事演習的相關情報。劉連昆也因此被當時台灣“國安局長”丁渝洲稱為“鎮山之寶”。1996年因為島內“台獨”勢力囂張,人民解放軍在台海舉行大規模軍演,兩岸劍拔弩張、戰爭似乎一觸即發。當時演習的底線規劃是:專門編列40億人民幣(約合新台幣近200億元),進行實彈射擊、越過海峽中線、動員潛艦、攻佔外島。
劉連昆在演習開始前的3個月就竊取到相關情報,並馬上送交給當時的李登輝當局。李登輝在得到情報後,採取兩手措施,一方面在軍事上採取極具針對性的防禦準備;另一方面將這些情報轉交給美國,向美國打“悲情牌”,請求美國軍事介入台海局勢。
由於獲得了劉連昆提供的情報,當時的李登輝極度猖狂,聲稱“大陸一切安排都盡在掌握之中”。台灣當局不僅展開軍事“反制”部署,還求美國派出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來為其加持,導致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為防止爆發中美大戰,大陸方面也調整了軍演計劃,最後形成了“三不原則”,即導彈不飛越台灣本島、戰機和軍艦不過海峽中線、不佔外島。由此可見,劉連昆的間諜行徑已對國家安全造成極為嚴重的危害,影響非常惡劣。
經過數年的持續努力,大陸國家安全部門終於成功將劉連昆、邵正宗等涉案人員全部抓獲。1999年8月劉邵兩人被執行死刑,新中國成立五十年來最嚴重的間諜案由此也畫上了一個完整的句號,劉連昆也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為境外充當間諜的解放軍將官,其可悲下場讓人唏噓不已。
1996年解放軍在台灣海峽舉行了三軍聯合作戰演習,早期演習計劃被劉連昆洩漏給台灣當局,解放軍後來重新調整演習計劃。圖為當年央視新聞聯播畫面截圖
桃色陷阱,諜影重重
從2009年台灣地區開放大陸學生赴台就讀就學後,大陸赴台學習的人數,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迅猛上升。到2016年高峰期時,在台攻讀學位的陸生人數為9,000多人,另外有4.2萬多名學生在台進行短期訪學或研修,超過台灣高校外部生源總數的三分之一,大陸由此也成為台灣外部生源最多的來源地。陸生人數的不斷上漲,既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也給台灣教育事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利益,僅學費一項每年就為台灣高校貢獻了數千億新台幣的收入。此外,陸生在台灣的強大消費能力,也直接拉動了台灣經濟社會的發展。
從理論上來講,陸生為台灣經濟社會和兩岸關係發展都作出了卓越貢獻,台灣當局對此應該心有感恩。但讓大陸心寒的是,台灣當局不但沒有採取任何措施照顧陸生,反而將政治黑手伸進校園,對年輕有為卻又涉事未深的陸生下狠手,誘逼他們從事間諜活動,走上不歸路。蔡英文上台後,更是大搞這一行徑,且手段不斷翻新,利用桃色陷阱、金錢收買等各種方式,拉陸生下水。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至2013年4年間大陸有關部門破獲的台灣間諜案近40起。而僅央視近日披露的台灣間諜案,就有100餘起,蔡英文當局對大陸的瘋狂破壞可見一斑。
為打掉蔡英文當局的囂張氣焰,並為大陸在台學生就讀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大陸決定重拳出擊,全面布置,精密展開“2018雷霆行動”,並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績,及時切斷了台灣間諜情報機關針對祖國大陸布建的間諜情報網絡,有效維護了國家安全利益。央視披露的很多故事,都讓人深思。下面這個故事雖然是發生在馬英九時期,蔡英文時期的間諜活動其實比馬英九時期更為惡劣,但因時間太近,相關案件還處於審理當中,目前還沒有完全公開。
小哲是一個聰明、帥氣、陽光的男孩,17歲就考入一所全國重點大學,這比一般大學生都提前了至少一年。2011年,由於學習成績優異,剛滿18歲的小哲在學校推薦下,到台灣義守大學交流學習。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一切都是那麼新鮮,一切又都是那麼陌生。在自己舉目無親的情況下,一個名叫許佳瀅的女子闖進了他的生活,經常陪小哲聊天購物,並且結伴旅行,表現的百般殷切,對小哲的關懷無微不至,這也讓遠在異地他鄉的小哲對許佳瀅產生了特殊的好感。
台灣“軍情局”間諜許莉婷化名許佳瀅,勾引在台陸生獲取大陸情報。圖為央視網的視頻截圖
在日常交流中,許佳瀅總是若有若無、若隱若現、有一搭沒一搭地打聽小哲的家庭情況,例如詢問小哲家庭成員中有沒有做公務員的,能不能接觸到政府文件等,如果有,許佳瀅還告訴小哲,“這是可以用來換錢的”。
苗頭已經顯露。但涉事不深的小哲並未察覺,反而與許佳瀅的關係更加密切。時間稍長,小哲就情不自禁地陷入了與許佳瀅的愛河,而且在小哲回大陸前不久的一個晚上,許佳瀅還與小哲發生了性關係。初嘗禁果之後,小哲第一次感受到了人生的別有洞天,自此之後對許佳瀅更是一往情深,難以自拔。回到大陸後,依然與許佳瀅保持戀人關係進行往來,每日電郵一封,傾訴思念之苦,那時候小哲吟誦最多的就是宋代秦觀的《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而此時的許佳瀅,對小哲也是有信必回,吐露芳菲,表現得恨不得馬上飛到大陸和小哲見上一面的樣子。但花言巧語的背後,則是許佳瀅的誘騙、發展和利用的陰謀。她以關心小哲的名義,打探到小哲的專業是主攻精密機械,可以接觸到一般人難以接觸到的國防科工機密。得知這一情況讓許佳瀅欣喜若狂,此後更加大了對小哲的糖衣炮彈攻勢,不斷要求小哲搜集提供各種資料和信息。
隨著社會閱歷的不斷增加,這時候的小哲才發現有些不對勁,許佳瀅對他的要求顯然已經遠遠超出了一般戀人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小哲主動向許佳瀅提出分手。而許佳瀅意識到小哲已經識破其本來面目後,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承認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就是台灣“軍情局”。小哲聽後嚇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此時許佳瀅進一步加大對小哲的心理攻勢,揚言小哲以後若是不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就向小哲的學校告發,說他出賣國家情報。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小哲不得不繼續按照許佳瀅的要求竊取各種信息,短短的兩三年時間裡共向許佳瀅提供了上百份涉及國防科工的重要材料,期間得到了許佳瀅合計4.5萬元人民幣的報酬。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2014年,國家安全部門偵察到小哲涉及案件。至此,與小哲保持三年戀人身份的許佳瀅才露出真實的面目。許佳瀅,真實姓名許莉婷,1977年生,係台灣“軍情局”骨幹。一直被蒙在鼓裡的小哲,到這時才知道,自己朝思暮想的戀人,竟然比他大了整整16歲。許佳瀅反復勾引他,不過是為了利用他竊取情報而已。小哲恍然大悟,可惜為時已晚,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嚴懲,而幕後的罪魁禍首卻是一個“訓練有素”的台諜許莉婷。
縱觀兩岸諜戰風雲七十年,可謂是高潮迭起、險象環生,給兩岸關係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風險與變數。但從歷史的長河中也可以發現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台灣當局對大陸的情報竊取和滲透破壞活動,在不同的時期呈現出不同的階段性特征,早期多以破壞暗殺為主,中期多是針對大陸中高層政府官員和軍事人員進行滲透,現在則開始對無辜的學生下手,而且手段越來越卑劣。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其實也反映了台灣當局對大陸的情報活動已經到了黔驢技窮的地步,實在沒有著力點了,這才拿學生下手。但無論台灣當局如何進行瘋狂的間諜行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勢不可能遭到逆轉,兩岸關係由和平發展逐步邁向和平統一的前景必將得到實現。
(作者係國家部委研究員)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 2018年10月號
責編:莫潔瑩
編輯:胡越、趙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