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創科博覽閉幕 “香港之光”引人注目
由團結香港基金主辦、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協辦的“創科博覽2018”於10月2日閉幕。為期十天的博覽會共吸引超過15萬人次進場,創歷年新高。
眾多參觀者排隊體驗港珠澳大橋虛擬現實(VR)影片
本屆博覽以“驅動創新·繼往開來”為主題,以“工”“農”和“醫”為主題設立三大展區。 “工”展區介紹長城、山海關、北盤江大橋等古今偉大工程,並通過360度VR影片,讓參觀者體驗港珠澳大橋的恢宏和壯觀。 “農”展區介紹龍骨水車、水犁和古代紡織工具,並展出經過高真空、高電離、微重力狀態下培育出來的“太空種子”。 “醫”展區則展示《黃帝內經》、《千金寶要》、鐵研船、銅藥爐等醫學經典和古代製藥工具,以及分子影像腫瘤智能診斷技術、專為航天員設計的“生理電極背心”等先進儀器。
一位小朋友被透明顯示屏上播放的逼真畫面吸引
全國政協副主席、團結香港基金主席董建華在閉幕禮上表示,香港的創科發展得到中央政府全力支持、特區政府積極推動和香港市民踴躍參與,他相信香港一定可以成為世界級的創科中心,為推動創科綻放異彩。
據介紹,創科博覽既介紹國家在創科方面的輝煌歷史和最新成就,也展示香港最新的科研成果。今年共有840家學校參與博覽會,佔全港學校八成,同時也有535個社區機構和專業團體加入其中,整體入場人次、參與義工、學生、社團以及展品數量均為歷年最多。除了繼續設有“香港之光”展區,介紹香港多項揚威海外的科技產品,還有93個來自內地的公司參展。今年是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主辦方加設主題紀念館,介紹國家自1978年以來在科技上的巨大成就。
樂享太空艙透過高清畫質、球型幕投影技術、動感座椅,配以立體場景,為玩家提供激情與速度的模擬飛行體驗。球幕投影系統設有無縫拼接設計,可實現全景影像,配設動感座椅,與影片內容精妙互動,全方位刺激玩家感官。(圖為市民體驗樂享太空艙)
地震平台為市民們科普地震知識
香港除了擁有多所高等學府,創科發展路上更得到中央政府大力支持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創科前景可謂一片光明。然而香港在研發上成績一向驕人,多次揚威國際,為港爭光,研發的新項目絕不遜色國際水平。今年特設的“香港之光”展區,重點展現香港高等院校最新創科教育及科研情況,展示本港榮獲國際與本地殊榮的創新發明及科研成果。

智能舒壓高跟鞋
由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研發的智能舒壓高跟鞋獲創新及科技局撥款研發、香港鞋業商會支持,主要針對女性因長時間穿著高跟鞋,容易導致足部肌肉不適,甚至腰痠背痛等問題而展開。研究團隊有感現時坊間鞋墊承托力不足,受壓後容易變形變薄,影響足部健康,遂進行資料搜集,找出重工業機械常用的磁導物料來製作鞋墊。
本發明包括的部件有: 智能凝膠層-磁導物料,及提供磁力的磁石框層,部件是運用橡膠物料及3D打印技術制作而成。整個系統以嵌入式設置於前掌位置,具有兩層的結構,上層為智能磁導凝膠層,下層為磁石框層。不同磁力的磁石會放入下層用作對上層的磁導物料不同的導向。
通過將智能磁導鞋墊系統應用於高跟鞋,有助重新分配足底壓力,特別是降低及平均前掌平均壓力; 減少小腿肌肉失衡和增加肌肉協同收縮,改善小腿和腳踝關節的穩定。 舒適評級測試顯示,大多數參與者發現在使用智能磁導鞋墊系統的5厘米和8厘米跟高度的情況下,本發明能夠改善行走穩定性以及從地面抬腿的容易性。 與現有的鞋墊產品相比,本發明為腳痛問題提供了更靈活,準確和可靠的解決方案。 此外經過修改後的設計,用戶可以根據使用需求調換磁石的設置來改變鞋墊的軟硬分布。

低成本、應用助催化劑的棉質織物阻燃處理方法
低成本、應用助催化劑的棉質織物阻燃處理方法 Low Cost Flame Retardant Treatment for Cotton with Co-catalyst System 用天然纖維素製造的布料都是高度易燃的物料。現時已經有以不同的阻燃劑和處理方法製造阻燃紡織材料,然而,阻燃劑必須和樹脂及催化劑混合,才能有效固定附於棉質材料上,但若這樣處理,布料有可能出現抗撕裂強度和潔白度下降等的副作用。香港理工大學發明應用了助催化劑,以傳統浸壓-預乾-烘焙處理技術,將阻燃劑加於棉質布料上,能有效提升阻燃效能,並減少阻燃處理的副作用。
應科院和瑞典SSID合作研發的掌紋/掌脈混合生物信息認證系統,是高度可靠的用戶身份識別系統。該系統備有“掌紋/掌靜脈混合生物識別裝置”,採用了應科院開發的先進非接觸式生物識別傳感技術,以人類的掌紋和其他特徵進行生物認證。只要將手掌放在裝置上方,系統便會透過幅射紅外線和光,感測人類手掌靜脈和掌紋。此技術遠較個人密碼或電子簽名安全,因為掌紋和掌靜脈含大量生物特徵,而生物特徵不會遺失亦難以偽冒,即使雙胞胎也可識別。
該系統榮獲2018年度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金獎(商業方案組別 – 資訊保安),並已被瑞典的學前教育機構採用,提供安全可靠的身份識別效能,支援學校更有效管理學生事務,例如:家長接送學童出入學校、確認考生身份,和跟進個別學童的學習進度等。
佛教黃允畋中學三名同學,設計出兩台藝術機械人“機械伴奏義肢 iFinger 及聲控作曲家 iComposer”,協助傷殘人士演奏及作曲。
第一台是機械伴奏義肢iFinger,設計意念是要幫助傷殘人士演奏音樂。一般機械義肢都非常昂貴,較經濟化的義肢靈活度又稍遜,未能應付樂器演奏,因此我們設計出簡單易用,經濟實惠的iFinger 。用家可以利用我們的機械伴奏義肢iFinger彈奏鋼琴伴奏,而自己則用另一隻手彈奏主旋律,以完成一首完整樂曲。伴奏義肢可調較不同速度及三個不同的伴奏指法,以配合不同節拍及旋律的樂曲。傳統的音樂機械人只能儲存指定樂曲,並按時序彈奏出來,iFinger 解決了以上問題︰用家只須移動義肢至適當位置,iFinger 就能彈出不同和弦作伴奏,因此利用我們設計的機械伴奏義肢,可以協助用家彈奏大部份樂曲。
第二台是聲控作曲家,設計意念是幫助一些不能彈奏,或不善彈奏的人,利用我們設計的手機程式,哼出想要的旋律,琴鍵機械人就會將有關旋律分析後按音高及節奏完全彈奏出來,方便演奏及作曲。另外手機程式亦內儲了四首著名樂曲,用家可以透過琴鍵機械人彈奏出來,用家可以模仿及學習相關的彈奏方法。
“Farm66 綠芝園”於2014年獲香港專利註冊, 為香港首家室內直立式魚菜共生種植場,自2013年起,一直致力研發農業技術,為社會大眾提供高質素、無污染本地蔬菜。
透過科學實驗及技術實踐,Farm66融合了“多層式垂直種植結構”、“無土水耕技術”、“魚菜共生生態循環”及“節能LED光波種植技術”等不同技術,並將產品投入市場。系統可應用於城市不同的室內空間,配合市區可持續發展及農業科技發展的遠景。
香港中文大學科研團隊與LSCM、機管局合作,透過攝錄鏡頭實時監察機場各個角落的手推車供應點,配合人工智能的視頻分析技術,點算手推車數量及通知工作人員供應情況,辨識準確率高達92%。系統更可將手推車以外的景物自動模糊,保障旅客私隱。機場員工只需使用相應的應用程式,便可掌握手推車的供應數量,即時作出調配及補充。
掌紋/掌脈混合生物信息認證系統
小心謹“腎”iKidney
伯裘書院的同學,研發出針對慢性腎病高危人士開發一個腎臟健康監察平台,透過微型控制器Arduino及相關感應器整合出一個常規尿液檢查套件,配合手機應用程式,以簡單的圖像界面顯示使用者的尿液數據(尿量、pH及顏色),以幫助腎病高危人士及醫生評估腎臟健康狀況,協助作出篩檢後的介入治療。
機械伴奏義肢及聲控作曲家
室內種植系統
行李手推車辨識及供應監控系統
來源:綜合整理
編輯:胡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