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迎來“通”時代
9月23日,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正式通車,香港從此納入全國高速鐵路網。年內,港珠澳大橋和蓮塘/香園圍陸路口岸預計也將陸續開通,隨著三個大型跨境基建的開通運營,香港發展開始迎來“通”的時代。
文|本刊評論員
交通基建空間融通
香港是國際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完善發達的國際國內交通網絡奠定了香港亞洲動感之都的地位。回歸21年來,香港依託祖國,對接內地,獲得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外圍經濟低迷徘徊的同一時期,香港不斷取得經濟新成就、發展新奇跡。但隨著香港對外交通承載量漸趨飽和,其航運、物流、旅遊、基建等行業可持續性競爭力弱化,亟待轉型升級。當前國家發展機遇處處,“一帶一路”建設推行五周年,已為當今世界開啟了發展新航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經開局,區域經濟展現蓬勃生機。路有多遠,空間就有多大。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港珠澳大橋、蓮塘/香園圍陸路口岸三大跨境基建,為香港從中、西、東三個方向打通了與內地聯繫的通道,實現了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對接“一帶一路”建設的空間融通。
改革開放命運連通
今年是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四十年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其中離不開香港的參與和貢獻。改革開放初期,大批港商率先到內地投資,作為當時國家的對外窗口,香港不斷利用自身優勢,為國家輸送資金、人才及管理制度。香港在貢獻國家改革開放的同時,也受惠於斯,伴隨內地製造業的起飛,香港成功轉型為內地連接國際市場的重要橋樑,建立和鞏固了香港今天作為國際商貿、物流、航運、金融和專業服務中心的地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吹響了新一輪改革開放的號角,“對外開放再擴大、深化改革再出發”。和過去四十年一樣,國家改革開放需要香港,利好香港,成就香港。在新一輪改革開放大潮中,香港應更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這是責任,也是榮光,更是續寫香港美好明天的可靠保障。香港與祖國“同發展”“共繁榮”的命運,承續著過去四十年對國家改革開放的參與,連通著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未來。
“一國兩制”政策暢通
“一國兩制”事業是前所未有的偉大創舉。作為一項新生事物,從提出偉大構想到成為生動現實,“一國兩制”不斷遇到新情況新問題,不斷突破舊體制舊約束,不斷煥發新生機新活力,成為中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為國際社會解決類似問題提供的一個新思路新方案。香港與內地行政法律制度迥異,在“一國兩制”框架下,與內地合作時只有政策暢通,發展才會暢順。香港回歸以來,國家在對港政策上不斷總結摸索,突破創新,推出一系列惠商利民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去年以來,從西九龍高鐵站“一地兩檢”的合作安排、港珠澳大橋的跨境協作管理,到便利港人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相繼出台、科技“北水”跨境香江,都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進行的政策突破,不斷豐富著“一國兩制”的生動實踐,有利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通江達海勢如虹,紫氣東來瑞呈祥。眼下穿梭不停的西九龍高鐵,正在織就香港與內地互联互通的錦繡前程,連向香港更加繁榮穩定的美好明天。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 2018年10月號
責編:莫潔瑩
編輯:胡越、趙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