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安徽創新發展 優化美麗長江建設

  為深入了解處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省份的安徽近年創新發展的情況,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早前組織「香港新聞界安徽採訪團」前往合肥、蕪湖和池州三市,藉著改革開放40周年的契機,走訪當地優秀企業及文化建設,感受安徽科技創新和生態文明保護的發展和前景。

聚焦安徽創新發展 優化美麗長江建設

採訪團大合照


合肥走出自己的創新之路

  「合肥」二字最早出現於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中的「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於此而得名,常住人口約796萬,與香港相約。合肥於隋至明清時一直是廬州府治所,故亦稱「廬州」。合肥位於安徽中部、江淮之間,靠山抱湖、臨江近海,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故四季分明、氣候怡人。

  據歷史記載,合肥的經濟發展三回九轉。唐宋時期,合肥曾是淮西地區的中心,是江淮、江南的重要城市。然而1125年開始的宋金戰爭、宋元戰爭和各大小戰亂均波及到處於前線的合肥,使其經濟情況急轉直下,甚至在元明時期,一位淮西道宣慰使昂吉兒曾上奏稱廬州一帶荒地較多,可進行開墾。如今,合肥生產總值超過7千億人民幣,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9位。

  採訪團首站來到位於省會合肥的華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聽取副總裁章曉軍詳細介紹華米科技的概況後進行了深入交流。創立於2013年的華米科技是專注於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小米生態鏈企業,僅用兩年時間便獲《福布斯》評為「中國成長最快的科技公司」,2018年2月8日更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小米生態鏈以及安徽首家在美上市的公司,體現了安徽人奮鬥拚搏的精神。

聚焦安徽創新發展 優化美麗長江建設

華米科技副總裁章曉軍正為採訪團講解公司發展歷程


  2016年4月下旬,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安徽時曾讚譽「合肥這個地方是『養人』的,培養出了那麼多優秀人才,是一片創新的天地」,又對安徽創新驅動發展面貌作了「開放發展有闖勁」、「產業升級有優勢」的肯定。而合肥的創科發展除了有賴於華米科技這般新生的優秀企業,亦有科大訊飛、國家工信部與安徽省政府共建的部省重點合作項目「中國聲谷」的支持。

  科大訊飛早於1999年成立,主要研究領域有語音合成、語音識別、口語評測等,其智能語音與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均處於國際先進水平。科大訊飛亦是國家唯一一家以語音技術作為產業化方向的「國家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據科大訊飛市場部內容總監張沛介紹,科大訊飛擁有內地首個以智能語音和人機交互為核心的人工智能開放平台,與合作夥伴將智能語音深入到手機、汽車、家居、玩具等領域,引領互聯網大時代下輸入和人機交互模式的變革。甚者,科大訊飛在各項國際大賽中屢獲佳績,如2014年國際口語機器翻譯評測比賽中英和英中互譯方向中獲得冠軍殊榮、2016年國際語音識別大賽取得全部指標第一、國際認知智能測試全球第一、國際知識圖譜構建大賽核心任務全球第一。採訪團參訪科大訊飛時體驗其語音轉化文字的產品,不論粵語、普通話,還是中英混合語音輸入,都能夠以極高準確率轉換為文字,甚至能夠透過語氣語調自動添加正確的標點符號。

聚焦安徽創新發展 優化美麗長江建設

中國聲谷總裁助理毛媛媛正在介紹中國聲谷未來的發展目標


  此外,國家工信部與安徽省政府共建的中國聲谷項目亦為安徽創新發展增添一份推動力。2018年5月,國家工信部部長苗圩調研中國聲谷,在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的見證下,與雲南省委常委宗國英簽署部省合作新協議,明確將中國聲谷打造成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產業高地。據中國聲谷總裁助理毛媛媛介紹,中國聲谷作為國家首個定位於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級產業基地,在技術及產業優勢上基礎上進一步向人工智能技術及產業延伸,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生態體系建設。目前中國聲谷已聚集300多家企業,在談的人工智能項目超過200項。已建成的國家級智能語音開放平台、類腦智能開放平台、智能語義開放平台將進一步釋放產業基地的創新活力和行業競爭力。


蕪湖從米市走向智能都市

  蕪湖位於安徽省東南部,青弋江與長江匯合處,因湖泊與蕪藻較多而得名。蕪湖市區面積1,319平方公里,人口約370萬,佔安徽省面積約4.3%。1876年,蕪湖作為通商口岸向外國商人開放,並在翌年獲朝廷批准將鎮江米市遷移至此,自此即為中國四大米市之首。歷史上的蕪湖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中作為長江沿岸重要河港、徽商對外貿易的重要中轉地而存在。一直以來,蕪湖出口工業以輕紡為主,隨著近年科技發展的勢頭,當地的新興產業如汽車製造業等也有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舊時的蕪湖是四大米市之首,今日的蕪湖卻是智能設備的研究基地。據了解,2017年蕪湖市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5%,汽車及零部件、材料、電子電器及電線電纜四大支柱產業增加值增長8.3%。除了繼續出口傳統商品,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通用航空、無人機、微電子等高新領域產品的研究亦逐步踏入正軌。

  比如累計銷量位居全國乘用車品牌汽車企業第一位的奇瑞汽車,不僅是全國乘用車品牌的龍頭企業,亦是內地首家打入香港國產乘用車的品牌。與一般汽車不同,奇瑞汽車主打混合動力、替代燃料等清潔能源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具備了新能源汽車32位整車控制、集成化熱管理、熱泵空調一體化電池包等技術研發能力。

聚焦安徽創新發展 優化美麗長江建設

圖為奇瑞汽車的生產車間


  而智能裝備方面,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是內地產銷規模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廠商之一,在全球擁有13家分公司,分布於「金磚五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據銷售總監李勳介紹,埃夫特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依托「自主創新」和「海外兼購」雙輪驅動,形成了從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到機器人整機、機器人高端系統集成領域的全產業協同發展格局。目前,埃夫特的智能裝備同時銷往巴西、南非、印度、泰國等7個國家,在國際市場中逐步打出名堂。

聚焦安徽創新發展 優化美麗長江建設

採訪團第二天的行程來到了包公祠的包公故事蠟像館,參觀了栩栩如生的蠟像。圖中為著名的《鍘美案》中,包拯欲處斬陳世美一幕


以生態為根打造綠色名城

  採訪團最後一站的池州位於安徽省南部,長江中下游結合部,市區面積2,539平方公里,人口僅有162萬人。由於人口密度低,池州充分保留自然環境資源,在發展同時做到山清水秀。池州除了是一座旅遊名城,更有不少詩人文人駐足於此,留下流芳百世的作品,故池州被譽為「千載詩人地」。如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五遊秋浦(即現今安徽貴池西),留下《秋浦歌十七首》的組詩傑作;晚唐「小杜」杜牧任池州刺史期間,揮筆寫下了家傳戶曉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池州以「共抓大環保、不搞大開發」為宗旨,堅持習近平主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據了解,目前池州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0%,濕地面積佔池州總面積的20%。

  採訪團來到位於貴池區城西的杏花村文化旅遊區,即杜枚《清明詩》筆下的「牧童遙指杏花村」,放眼即見四處嫩綠,彷似池州市中的世外桃源。杏花村文化旅遊區以杏花村舊址為基礎,規劃建設面積共35平方公里,布局為「一路二水三區」。

  採訪團在五天的考察行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安徽人在著力打造創新型強省建設時所綻放出的活力與不懈。對於香港而言,安徽近年正值轉型時期,在高新技術和創科發展上需要一定的推動支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世界級的金融和專業服務業,其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都能與安徽經濟形成互補。期望未來香港能在現代服務業及高科技產業上與安徽加強交流合作,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發揮合作優勢。

掃描二維碼關注紫荊論壇

來稿聯繫方式:

電話:(852)2285 0006

傳真:(852)2546 4582

電郵:zijinglunt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