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港青親赴陝津粵 嘆內地發展日新月異

兩千港青親赴陝津粵 嘆內地發展日新月異

兩千港青親赴陝津粵 嘆內地發展日新月異


今年8月,陝西、天津迎來了一批特殊的青春客!8月5日,第四屆「四海一家·香港青年交流團」正式啟動,今屆活動的交流團員 「兵分三路」,分別赴陝西、天津和廣東進行參觀與交流活動,親身體驗國家發展成就。交流團成員包括新來港、基層青年、優秀青年精英代表和資深青年工作者等, 共計約2,000人。


領略長安好風光


首發團中有1 , 0 0 0多名香港青年前往陝西。抵達首日,交流團便觀看了精彩的「夢長安——大唐迎賓盛禮」國賓級大型表演。整個儀式以十三朝古都偉大的歷史文化蘊藏為依托,仿照唐代的迎賓古禮,配合現代的聲色光電效果,場面宏大,細節考究,令人驚嘆,不負「天下第一禮」的美讚。高大的城牆與悠久的城門,跟現代化的建築相互映襯、相得益彰,一切對團員們來說都充滿了新鮮感。


兩千港青親赴陝津粵 嘆內地發展日新月異

陜港兩地「水土交融」儀式


在陝期間,港青們祭始祖、踏古蹟,感受長安古都、黃帝陵、延安聖地的歷史文化;探訪梁家河,體會知青們的奮鬥歷程;參訪比亞迪汽車、長安號專列、西安創新設計中心和動漫基地等,了解國家的發展和內地創新創業的熱潮;同時亦與陝西的青年代表就創業創新、國家發展、文化傳承等議題進行了互動交流。活動特別安排了一個特殊而莊重的儀式——「水土交融儀式」,通過取自香港的土和黃土高原的土,並以黃河水和香江水灌溉,用相融的水土在黃帝陵種下一棵側柏,讓大家時刻銘記我們是同根同宗的炎黃子孫,不忘記血濃於水的情誼,希望的種子也因此種在了每個人的心間。


兩千港青親赴陝津粵 嘆內地發展日新月異

陜港兩地學生將陜港交融的水土倒入


交流團團長許榮茂先生向參加這次交流活動的青年朋友們表示熱烈歡迎。他說,此次交流活動不僅是「輸出」,也是「輸入」。通過交流,青年們能夠感受到內地人民的熱情好客,了解到內地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也能幫助他們在內地尋找發展機遇,讓他們將內地發展的理念和方法帶回香港,促進香港發展,兩者相輔相成。


紫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楊勇亦談到,國家主席習近平關心香港青少年成長,內地為香港青年提供了許多學習、創業的空間和機遇,還推出各種優惠政策。交流本身的意義,就是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通過西安這扇窗,香港青年看到一個向著綠色、幸福、智慧邁進的大美祖國。來自香港圓玄學院第三中學的學生林雅雪表示,這次到訪西安是她第三次深入內地,她不僅被西安跨越千年的歷史文化所震撼,也被其如雨後春筍般的科技產業所吸引,「以後會考慮來西安發展,因為這邊文化深、風景好、經濟發展也好。我為祖國的發展點個讚!」


津港情誼譜新篇


8月19日,交流團活動從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陝西移師到渤海灣區的明珠城市天津。期間200位香港青年走進天津市規劃展覽館及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欣賞天津的建設新貌,感受中國改革開放40年我國科技的大發展;來到南開大學、古文化街、天后宮,體驗津城獨具魅力的歷史文化;參觀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霍元甲紀念館,感悟周恩來總理與夫人鄧穎超一生鞠躬盡瘁的愛國情;參訪社區青年之家,開展青年溝通交流活動,做津港交流的「信使」。


兩千港青親赴陝津粵 嘆內地發展日新月異

參觀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8月20日下午,和平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裡,不時傳來讚歎聲「好靚」。「狗不理」包子手工技藝、老美華製鞋技藝、津派旗袍製作工藝、王殿英古典戲法和侯派京劇臉譜等非遺展示和手工體驗項目,使參觀的香港青年們更直觀地解讀天津這座600餘年的老城,更深入地感受天津獨有的歷史文脈,蘊含豐富的梨園藝術、飲食文化和眾多中華老字號的歷史變遷。


兩千港青親赴陝津粵 嘆內地發展日新月異

參觀天津市規劃展覽館。


「舌尖上的天津」也給團員們留下深刻印象。品嚐「狗不理」包子,團員們連說「好吃」,紛紛感嘆回去後要給香港朋友好好講講天津故事,講講天津的大飛機,說說天津的大學,還要介紹他們來嚐嚐天津的美食。


從中心城區到渤海灣海岸,從五大道建築群到京杭大運河天津段,天津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和澎湃的經濟活力,讓不少香港青年印象深刻。香港五年級學生郭麗明連用了幾個「美」來形容天津,說:「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真的不敢想像我們的國家如此美麗強大。」


兩千港青親赴陝津粵 嘆內地發展日新月異

交流團全體成員在南開大學總理像前合影留念。


剛剛高中畢業的王斌是第一次參加交流團,他認為這次活動不僅能夠感受了解天津改革開放的新成就,還能親身體驗到有歷史的天津、有美景的天津、有美食的天津、有溫度的天津、充滿時尚活力的天津。兩千港青親赴陝津粵 嘆內地發展日新月異  



編輯:胡越


知識邀你一試

全港首個免費網上補習平台